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回顾历届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故事,进一步激发全体政协委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从6月份起,市政协开展了“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我与人民政协”主题征文活动,旨在动员政协工作者和历届政协委员抒写履职故事,包括履职期间难忘的经历和生活感悟,表达对人民政协的真挚情感。9月,市政协召开主题征文作品评审会,评选出征文优秀篇目。我们将在《张家港政协》微信公众号上的“我与人民政协”栏目中,刊载征文优秀篇目,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十八年体会人民政协的“三性四化”
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何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了2024年。2024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2024年也是我有幸成为政协委员的第十八个年头。回顾这十八年自己的政协委员之路,在倍感荣耀的同时,也是感慨万千,更是对现阶段的人民政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把我心中对人民政协的认识概括为“三性四化”,即政协组织的政治性、人民性、协商性以及政协发展的代表的广泛化、参政的专业化、领导的重视化以及成果的实效化。
一、人民政协的政治性
人民政协的政治性是指其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政治属性: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2.政治功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通过这些职能,政协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政治代表性:政协的成员由不同党派、团体、民族、宗教、行业和界别的代表组成,体现了政治上的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这种多样性使得政协能够汇集社会各界的声音,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
4.政治教育与引领:人民政协在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各种活动和机制,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政治稳定与和谐:政协通过协商对话,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增进共识,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6.政治参与:人民政协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
人民政协的政治性体现了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民政协的人民性
人民政协的“人民性”是其核心属性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紧密联系的本质。这一概念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1.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政协的工作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反映民众的需求和愿望,维护和增进人民的福祉。
2.广泛的社会代表性:人民政协的成员目前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界代表、港澳台同胞和归国侨胞等,这种广泛的代表性确保了政协能够听取和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
3.民主参与:人民政协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它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方式,让民众能够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4.关注民生: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责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5.反映民意:政协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和反映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情,符合民意。
6.社会服务与群众工作:人民政协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开展公益活动,协助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从而帮助解决社会矛盾,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的人民性还体现在其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人民在决策过程中有持续的参与,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可以看出,人民政协的人民性不仅体现在其组织构成上,更体现在其工作方式和目标追求中,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致力于实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三、人民政协的协商性
人民政协的协商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协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商民主:现阶段,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它不断通过协商的方式,使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人士能够真正就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开放的交流和讨论。
2.广泛参与:协商性意味着人民政协的工作过程中,各种声音都能被听到。政协委员们来自不同背景,代表着不同的群体和利益,他们通过协商,寻求共识,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意见和建议:在协商过程中,委员们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虽然这些建议不具备直接的法律约束力,但它们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完善政策,提高决策质量。
4.决策前的沟通:人民政协的协商往往发生在重大决策之前,通过充分的协商,可以预见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决策失误,同时也能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接受度。
5.民主监督:协商性还体现在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上。政协委员可以通过提案、质询、视察等方式,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
6.社会和谐:协商性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通过沟通和协商,各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立场,找到共同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7.全过程参与:人民政协的协商不仅仅是决策前的过程,还包括决策后的跟踪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落实效果,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
参加苏州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
总之,人民政协的协商性是其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特征,它通过广泛的参与、平等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从而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时代在发展,我国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进,与此同时,人民政协也在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代表的广泛化
政协委员代表的广泛化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在选拔政协委员时,力求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领域和群体,确保政协委员队伍具有全面而均衡的代表性。这种广泛化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派别多元化:政协委员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确保了政治派别的多样性和政治协商的广泛参与。
2.民族代表性:所有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确保每个民族的声音和利益能够在政协中得到表达。
3.行业与专业广泛:来自不同行业、职业和专业领域的代表,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经济、法律、环保等,确保了政协委员的专业性和对社会各领域的覆盖。
4.社会团体与阶层: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代表,以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
5.地域均衡:政协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城市和农村,确保地域间的均衡代表性。
6.特殊群体:特别关注妇女、青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确保这些群体的权益和需求在政协中有代表。
7.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代表,加强了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联系。
8.新经济与新社会阶层:随着社会变迁,政协委员队伍中也包含了新兴经济领域和新社会阶层的代表,如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等。
政协委员代表的广泛化旨在确保政协作为一个统一战线组织,能够全面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要求,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种广泛化也是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平台的关键特征之一。
二、参政的专业化
政协委员参政的专业化是指政协委员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时,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特定领域或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审议,以提高政策建议的质量和可行性。政协委员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背景:政协委员往往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法律、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环境、社会工作等,他们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学术造诣。
2.专题调研:政协委员经常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深度调研,收集数据,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基于专业知识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政策建议:政协委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政府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4.民主监督:政协委员运用专业知识,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公正。
5.社会服务:政协委员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6.跨界合作: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时,经常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合作,集合不同专业背景的智慧,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7.终身学习:为了保持参政的专业化水平,政协委员需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政协委员的专业化有助于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化也使得政协委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三、领导的重视化
人民政协领导的重视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领导人以及政府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行动和讲话中。以下是几个关键点,说明了这种重视化的具体表现:
1.理论指导: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对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政协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度保障:中共二十大以来,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行了加强,确保政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政策支持:党制定了多项政策来支持人民政协的运行,包括提供财政支持、优化工作条件、加强队伍建设等,确保政协能够有效履行其职能。
4.高层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定期参加政协会议,听取委员们的建议和提案,这不仅体现了对政协工作的重视,也加强了与政协委员之间的沟通。
5.专题研讨:党鼓励和支持人民政协举办各种研讨会、论坛和培训班,深化对政协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提升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
6.强化领导:党强调要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从而更好地确保政协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7.实践要求: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政协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确保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发挥作用。
8.思想引领:党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政协委员,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从而更好地确保政协工作紧跟时代步伐。
这种重视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认可,以及对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扮演角色的肯定。通过这些措施,党旨在推动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成果的实效化
人民政协成果的实效化,指的是人民政协在履行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的职能过程中,所产生的提案、建议、调研报告等成果,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措施、社会改革、民生改善或其他可见成效的过程。实效化强调的是政协工作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影响力,确保政协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能够对国家决策、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实效化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果产出: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通过调研、座谈、提案等形式,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和提案。
2.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提案办理、跟踪反馈、督办评估等机制,确保政协的建议和提案能够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并得到有效处理。
3.部门响应: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协提案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采纳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调整、项目实施或改革措施。
4.实施监督:政协组织对转化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建议和提案的实施进展,评估其效果,必要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5.成效评估:定期对政协成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6.公众反馈: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通报政协工作成果的落实情况,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7.持续改进:基于评估结果和公众反馈,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可以调整工作重点,优化工作方法,提高未来工作的实效性。
实效化是衡量人民政协工作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政协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民生福祉的有效力量。通过实效化,政协工作能够更加紧密地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发言
作为一名普通人,以上也只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得到的一些粗浅但真切的感受,作为一名光荣的政协委员,我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继续上下求索,更好地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为人民政协的光辉事业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