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实干争先。春节期间,大龙开发区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凯金新能源、百通汇源、中科星城、华电大龙等19家新能源新材料、劳动密集型、精细化工、循环环保、传统能源及其他产业企业,坚持春节“不打烊”抢时间、赶订单、抓生产,全力以赴冲刺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大龙开发区航拍
新能源材料产业
产能提质增效
机器轰鸣……春节期间,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不断传出机器的轰轰声,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检验产品、打包整装等作业,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目前,订单量排到了2025年4月,为抢抓时间赶制订单,今年春节不放假,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杰介绍道。
据悉,2024年,百斯特经营状况良好,产能达10200吨,产值3.1亿元,超过年初预定目标,较2023年产值增长50%。百思特于2017年6月落户大龙开发区,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数码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等领域。
百思特忙碌的工人
在节日“不打烊”的同时,百思特也严格把控着产品的质量,持续进行工艺调整、技术改造、管理提升等工作。据路杰介绍:“春节期间,我们对公司现有的4条产线进行轮修,保证每天有3条生产线正常生产,以最大产出效率确保客户需求。2025年,计划年总产值较去年同比再增长20%左右。”
百思特是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赶订单、忙生产的一个缩影。同样,面对生产订单压力的贵州凯金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派繁忙。
“2023年,公司技改扩能后的10万吨石墨化成品线实现稳产增产,全年完成产值超13亿元。2024年,公司各生产线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产能达70%,完成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产能产值再次跃升。”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世春介绍道。
贵州凯金新能源
贵州凯金新能源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24年完成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后,实现了“原材料进来,成品出去”的目标。当前公司订单量充足,正处于“爬产”阶段,预计在3月份能达到满产状态。春节期间,公司600余名工人全员在线,奋力冲刺新一年的生产目标,努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随着汽车新能源化的步伐再次提速,动力电池循环回收利用业也迎来曙光。春节期间,从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利用的中伟循环、红星电子等企业不停工、保运转、抓生产,进出货车不断,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2024年,公司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线全面达产达效,全年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当量超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0万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总经理陈大方说道。
中伟循环车间
目前,中伟循环已建成退役电池、极片预处理产能3万吨,三元黑粉冶炼产能2.5万吨,铁锂黑粉冶炼产能1.5万吨,梯次利用100MW年处理产能,同时在后端建成粗/工碳的碳化提纯工艺,实现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未来,中伟循环将持续深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领域,推进产业闭环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新能源材料产业生态,助力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集群集聚发展。
走进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控机械设备对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拆解、破碎、溶解等工序,一块块废旧电池材料在这里被彻底“消化”。
“2024年,公司废旧三元材料再生利用产能约6000吨,产品硫酸盐溶液(含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折镍钴锰金属3000吨,碳酸锂约1500吨;硫酸盐折镍钴锰金属1400吨,碳酸锂约550吨。”红星电子副总经理张琦说道。
企业忙生产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红星电子自主研发的“无机除杂工艺”钴镍锰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可用来制备镍钻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和电池级碳酸锂等产品,应用于三元锂电正极材料。
2025年,红星电子将投入4.3亿元开展年回收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产线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场平,预计春节后开始进场建设。
传统能源产业
全力保供稳产
春节前夕,华电大龙分公司发电厂周密部署,制定了春节期间保电工作方案,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保电稳定可靠,共同守护万家灯火下的团圆。
华电大龙集控室
在公司运行部集控室里,一个个监盘人员精力集中,翻阅画面,精心调整,详细记录参数的每一点变化,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严把设备安全关口,公司检修人员则加大设备设施隐患的巡检力度,对关键设备进行“把诊问脉”,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为加强节日期间岗位职守,该公司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三个渠道”报告制度,确保人员到岗到位,信息畅通无阻。同时,还认真做好防寒防冻和设备安全隐患专项巡查工作,重点围绕发电设备、线路排查等关键环节,对检查发现的隐患立行立改,及时做好应急抢修工作,为节日期间发电设备稳发、多发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高质量完成保供电任务。
华电大龙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抢市场稳就业
在大龙开发区,除了新型功能材料、循环环保等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停工、不停产外,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贵州大龙尚丰塑业有限公司订单充足,公司正紧锣密鼓赶制订单供应年后市场,持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贵州大龙尚丰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吨袋和水泥袋等编织袋的企业,自2019年落户大龙开发区以来,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开发区及周边矿产、化工、新能源及水泥厂等行业。随着企业规模和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企业产量产值都取得较大突破。2024年,该公司全年产值超1100万元,带动40余名本地及周边群众就业。
春节期间,该公司20余名工人坚守岗位,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在生产车间内,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个个吨袋需经过裁剪、缝制十字花样、下料口装订、包底、上吊袋、封口缝制等程序,再经过压紧打包后便可交付客户。
赶制订单的工人
“2024年,公司新进了3台全自动花样机和1台全自动裁剪机,生产更自动化了,现在每天能生产吨袋1500条、水泥袋4万多条。”该公司总经理李可介绍道,“公司更新的自动化设备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年春节,为保证年后稳定生产按时交付给客户订单,部分员工坚守岗位,为公司实现新春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
大龙开发区产业集群
春节期间,大龙开发区建设者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奋力实现新年强劲开局,为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大龙开发区相关部门严格按照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为企业送服务、送温暖,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活力,全区上下“扭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共同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
作 者:张立新
编 辑:吴 靖
二 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陈 林
总 值 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