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竞争激烈的锂电市场,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磷酸锰铁锂锰基材料实现了规模化投产,企业成为业内异军突起的新生代。
汇成新材料。
“锰酸锂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其得以量产,并逐渐成为锂电池制造的核心正极材料。”汇成新材董事长助理董雄文表示,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是两大主流的锂电技术路径,在“主流”之外,公司选择持续耕耘以锰为原料核心的电池,让“锰”想成为现实。
汇成新材董事长助理董雄文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采用“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循环”的生产经营模式,保障产业链完整高效;在技术、市场、产业链循环、商业化闭环等方面加力,打造新增长点,积极抢占新赛道……汇成新材的2024年,产业创新的活力满满。
董雄文介绍,锰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分布广泛的储量、电压平台高等特点,重回业内视线。这一趋势,让深耕硫酸锰及其制备出的高纯锰系材料多年的汇成新材,在坚持长期主义的道路上掌握了先发优势。
汇成新材料生产车间。
产业“加锰化”,将直接带动以锰为基础原料的电池用硫酸锰快速发展,随着正极材料技术逐步由三元向高电压固态电池锰系二元技术进阶、磷酸铁锂向磷酸锰铁锂技术进阶,预计2030年市场对高纯锰源的需求将达到165万金属吨。
当前,汇成新材的产业链,也为企业下游前驱体材料、正极材料客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核心原料。产品运用的广泛性,让汇成新材在细分市场上拔得头筹,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球形锰酸锂、铟系缓释剂制造商。
汇成新材料实验室一角。
聚焦锰渣处理的行业难题,汇成新材还自主设计建设了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生产线,单日可处理约200吨硫化锰渣,产出约20吨锰金属量及1吨镍钴金属量,打造了锰渣“变废为宝”的产业循环模式,全链布局、向“新”而行。
作 者:管 云
编 辑:唐仁超
二 审:韩 康
值班编委:肖 霞
总 值 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