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之名,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

文摘   2024-11-26 19:30   中国  

11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



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邀请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与会嘉宾围绕“文明的再现——全球视野下的考古学与文明形态多样性”“文学的创造力——世界文学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音乐精神的递进——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充分发挥良渚遗址的实证作用,将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相结合,聚焦文化遗产、文学、音乐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研究,探讨实践路径,谋划合作方向,凝聚各国文化界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共识。





主论坛嘉宾发言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得主白简恩教授


“我们认为统一古病理学在探索古代人类以及社会文化演变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同时,它也就是研究当今全球健康问题的一种全面的方法。”她向全世界介绍了她所领衔的团队长期在研究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统一古病理学。

白简恩说,关于古病理学研究的灵感,来源于统一健康这个问题。“古病理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用于处理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问题;它关注今天的健康问题,也关注未来的健康问题。比如生物考古学家Gwen Shug,将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与研究古代人类遗骸的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良渚论坛汇聚了包括“环境适应”“生存资源开发”以及“文明的重新发现”在内的主题,从古病理学的角度,比如谈“环境”的话题,白简恩关注的是疾病溢出效应和结核病,还有马鼻疽的历史。

“今天的基因组技术,有能力能够从古代的骨骼和牙齿中提取和识别古代的病原体,有一些学者就认为,这将是疾病改变骨骼研究的终结。”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白简恩认为人们需要把两者结合来看,这才是研究古代骨骼变化以及疾病的历史和演变的系统方法。

比如白简恩团队有一个关于马鼻疽的研究,那这是一个在内燃机发展之前的数千年,一直影响商业和战争的一种疾病。这一重要的疾病起源于澳大利亚。但是关于这种病毒何时变得致病以及它如何会传播到马身上,仍然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

“丰富的中国考古记录,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疾病的演变。因为在中国的考古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完整动物的埋葬,而不仅仅是在经济活动中随意被丢弃的碎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辉


赵辉串联了一部中国史前史的极简史。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随着农业生产体系的成熟,社会也开始向复杂化迅速地发展。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原来自然形成的农业村落群中,出现了一个规模和分化程度远高于一般村落的中心。考古上称之为“中心聚落”。

“社会的进一步整合,发生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以来的古国之间。譬如我们在的良渚文化中见到的,同样的情况也陆续发生在史前中国的其他文化区,也即陆续形成了若干‘地域型国家’。这些国家的本质,依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血缘集体所掌控的社会权力。”

赵辉说,‘’良渚文化,是以良渚这个古城为首领,对整个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整合。它的整个面积达到了大约1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所谓‘地域型国家’。”

同样的情况,也或早或晚地发生在中国的其他地方。那么进而在这这个历史的方向上,到了公元前的1800年,也就是夏王朝产生时,仍然在推行着这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制度。

在论证中国古代国家这种政体的社会发展程度时,主要采用了良渚文化的资料,当然也包括其他各地相关的资料。

学界的研究结论是:在良渚文化良渚遗址群所发现的这个古国,有一个规模超大的古城,以及古城外围拥有同样规模超大的一套水利系统。

它的背后是有一个很强有力的社会权利。遗址发现了最高等级贵族的专有墓地,也发现了非常精密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层。此外,整个良渚文化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精神信仰。以及它可能还有一套尽管是很初步的书写系统。

如此看来,这种情况很符合政治学、社会学上定义的“国家”的本质。“也因此,我们把中国文明的起源时间,提前到了公元前的3000年,也就是距今5000年。”

综合包括良渚文化在内的中国各地前3000年以来那些早期国家的种种表现,中国学术界提出了和西方不同的、判定早期文明的若干标准。

这种中国方案的提出,为学术界提供了进行相关问题研究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工具,同时也指出了史前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

赵辉表示,中国学术界在就中国史前史一般演进过程进行总结概括的同时,也越来越注意到,多元文化现象所暗示的其背后的各个地方社会演进的原因机制和具体方式、道路的多样性问题,以及它们究竟是哪些内容融汇进一体化进程,最终形成后世之中国的问题。这正成为当今中国学术所关注的热点。


塞万提斯文学奖评委,西班牙拉美文学研究协会主席、作家,尼加拉瓜西班牙语学院院士罗茜奥·奥维耶多


“相遇、惊讶和对话,是我们理解另一种文化时必不可少的过程。对话应该存在于每一种文明中,差异能够创造更多财富,呼唤着多样性的统一与和谐。”塞万提斯文学奖评委,西班牙拉美文学研究协会主席、作家,尼加拉瓜西班牙语学院院士罗茜奥·奥维耶多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主论坛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和世界在文学创作特征方面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她认为,通过文学作品描绘人物来对社会进行讽刺、批判是“无国界”的。在她看来,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文学代表人物鲁迅所创作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近乎同一时期问世的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有相似之处,“狂人更像是格雷戈尔·萨姆萨,在家庭和社会面前都是无助的,隐喻了人类的无情和社会的冷漠,还有荒诞社会中的人性扭曲。”

罗茜奥·奥维耶多还表示,讽刺和怪诞一直是西班牙文学作品社会批判的基本要素。从西班牙流浪汉小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到西班牙作家弗朗西斯科·戈麦斯·德·克维多·伊·维耶加斯、墨西哥作家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等西班牙语作家的作品,都存在许多荒诞元素。此外,她还举例鲁迅的《阿Q正传》,她认为该作品结合苦乐参半的幽默来谴责社会弊病,怪诞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文化差异是令人兴奋和有创造性的,是一种有趣的融合,就如同人类的右脑用于语言表达,左脑用于语言理解,双方接受这种差异并触发理解和对话,产生了丰富的人类情感和思维。”罗茜奥·奥维耶多认为,通过文学让这种相遇和对话的结合,创造了这个时代真正的文明之爱。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


“在良渚,古老伟大的文明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隆重地讲述。文明的讲述,在这片土地一直在延伸,漫生漫长,开花结果。”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将良渚视为一位神奇而伟大的文明讲述者,与长城、大运河这些辉煌的卓越工程一样,是中国古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迷人合金,仿佛用水点燃火那般的梦幻、神奇。

在他看来,文学是人们认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非常便捷的途径,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它的声音、脚印、影响力,所以,更要让世人听见5000年来中国的讲述。

如何成为一名好作家?麦家认为,文学的核心价值是要展现人类心灵的高度,以及活着、活好的勇气,因此好作家应该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喧哗与骚动’,无论生活如何‘罪与罚’,无论人性如何‘至暗时刻’,他都要劝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一个‘良善的人’。”


萨克斯演奏家、室内音乐家、波兰肖邦音乐大学副校长保罗·古斯纳(Pawel Gusnar)


“‘世界音乐’现象毫无疑问是愈演愈烈的。全球化使来自世界遥远角落的音乐,在世界各地变得触手可及和流行。”保罗·古斯纳认为,这种背景下,将许多国家的文化和传统结合起来很重要。

他以欧洲不同地区的传统和民族音乐,比如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葡萄牙法朵或斯堪的纳维亚民间音乐为例。这些音乐正在欧洲以下的听众群里中获得认可,同时,非洲音乐(如Afrobeats)、亚洲音乐(如J-pop、K-pop)或加勒比音乐(如dancehall)的元素也在不断融入欧洲音乐创作当中。

全球化使欧洲艺术家也在与其他大陆的艺术家合作,从而产生独特的项目,如爵士乐与阿拉伯音乐的融合,或电子节拍与拉丁美洲元素、中国音乐元素的结合等。

全球化彻底改变了音乐,将其转变为一种更容易获得、更多样化但有时,也会遇到同质化的媒介。这既是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是保护当地传统音乐的挑战。在欧洲,像“Playing for Change”这样的项目整合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它展示了音乐的普遍性。

“我们艺术家必须尽一切努力,在全球化以及数字智能的浪潮席卷下,确保全球音乐遗产的当代回响永远不会消失。”


中国音协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

中国音协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进行了主旨分享。“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通过举办‘良渚论坛’这一平台,可以极大地让‘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艺术共融、共赏。”叶小钢认为,良渚论坛旨在推动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共识,促进全球文化互鉴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
他提到了“杭州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新举措”,表示这是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具体的国际文化艺术项目落地来助力,包括各种艺术形式,如服装秀、交响乐、舞蹈等“借船出海”,引发世界文化价值共鸣,全面提升良渚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我们今天相会在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古国之所,通过实地出土的大量琢制玉器,特别是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穿越时空来感受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就此我们的艺术家就可以写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良渚音乐作品、舞蹈作品、摄影作品、文学作品等。”叶小钢认为,音乐作为跨文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跨界的交流和融合,将极大地推动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实现传统文化的新生与共存。



体验包容和交流之美


从首届的“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到本届的“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脉相承的论坛主题,指向同一个目标——交流互鉴,与时偕行,照鉴未来。


“蔚为大观启众智,高山流水引知音”。中外作家、考古学家、音乐家等平行论坛也成功举办,以人文之名,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


中外作家平行论坛


“文明之光”考古学家平行论坛


中外音乐家平行论坛


论坛内外,多项成果展示着体现包容和交流之美的中华文明。国内外作家共同创作“良渚”主题诗歌散文作品集《与良渚相遇》发布,良渚国际考古中心授牌,中日联合系列研究成果出版签约。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今年已前往十余个国家展览,并向多国图书馆和高校赠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将常态化举办“大系”系列公益展览与美育宣传活动。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参访方式 

地址:余杭区徐家湾路138号“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电话:0571-89386600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16:00以后不予入馆)

预约方式:点击预约


“良渚回响”专题音乐会


“良渚回响”专题音乐会,凝聚诗的意境、曲的音声、情的品格,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方式,弹奏出自古老良渚到今日浙江的连绵起伏。



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展


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展则源于历史,活在当下,充分展现浙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发展成果。



正如全球文明倡议所言,文明对话的价值,不仅在于增进对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友谊,更在于互美互鉴,彼此增益,“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内容来源:良渚古城

整理: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


国家级重大文化地标!今日,良渚新城这个地方正式开馆!

2024-11-25

超千人参与共创,属于玉湖的秋日浪漫~(玉湖喷泉时间更新!)

2024-11-25

以良渚之窗 汇文明之美

2024-11-25

招募ING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期待与您相遇

2024-11-23

“大系”缘何永驻良渚?

2024-11-23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杭州良渚新城
良渚新城聚焦数字文化、生命健康+总部经济“2+1”的产业定位,全力推进打造产业人文融合发展的“文明朝圣地、城北新中心、产业新高地”。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呈现杭州良渚新城企业投资兴业、城市建设发展的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期待,共瞰新城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