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论坛】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发展变迁——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例证
政务
2024-11-02 20:31
山东
灵岩山寺
茶禅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是佛教中国化的一次展现,也是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例证。放眼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追寻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历史踪影,汲取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泰山灵岩寺的佛缘法脉
东汉末年,佛教初传山东。在山东建寺传法的高僧中,以竺僧朗影响最大。竺僧朗,又称朗公,是佛图澄的高足。泰山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是竺僧朗进入泰山地区后草创的首座寺院。
佛教传入中国,最初被看作一种道术。佛图澄就时常借道术吸引信众。竺僧朗深受影响,对占卜术也十分精通。顺应当时佛教玄学化趋势,竺僧朗进入泰山地区后,很快就与在此隐居的名士张忠声气相通。朗公与张忠交好对后来灵岩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泰山灵岩寺的历代住持,多以开放心态对待儒道文化。
竺僧朗善于与帝王们打交道,先后受到6个政权最高统治者的推崇。各个朝廷均给予经济支持,使泰山佛教具备了大发展的物质基础,竺僧朗又在金舆谷建起寺院,宏伟壮观,迅速成为山东的佛教中心。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泰山灵岩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直至北宋熙宁三年(1070),泰山灵岩寺一直是禅宗的活动场所,期间汇聚、培养了一大批禅宗高僧。
二、泰山灵岩寺茶文化的历史脉络
泰山种茶历史悠久,灵岩寺茶文化其来有自。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最早的茶事记载都在四川,四川茶树栽培可追溯到西周初年。陕西是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茶树开始沿川陕交通线从四川移入陕南。由于气候限制,茶树不能越秦岭继续向北,于是沿汉水转入东周政治文化中心──河南,在气候温和的豫南生根发芽。战国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我国有茶地区主要限于茶树原产地的西南地区。战国时代,七雄并起,战事频仍,战争及其他原因导致人口大量迁徙,茶树开始较大规模地从西南地区,由水路和陆路先后进入我国后来的茶区。这一时期,山东、安徽都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茶树从中原东迁,已移栽到泰山一带。
人类对茶叶的利用,大体是从菜食到药用,再逐渐演变为饮料。西汉时期,饮茶只是帝王将相的特供,未及民间。到了东汉,茶叶的鲜叶被捣碎制作饼茶。中国先民逐渐发现茶叶还有生津止渴、提神解乏的功效,于是茶叶以中药和饮品的双重身份进入人们生活,还是多以烹煮方式饮用。两晋时代,饮茶风尚在上流社会迅速普及。南北朝时期,饮茶开始从上流社会向民间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唐代以前,茶树被封建统治者和佛教寺院所占有,茶叶产量不高,没有成为民间普通饮料。唐代,农民的个体茶园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体,茶叶产量也越来越高,饮茶已开始普遍,茶叶贸易大都掌握在拥有资金的商人手中。中唐以后,茶区不断扩展,茶业趋于发达。陆羽《茶经》将全国茶叶产地分为八大区,已经遍及今天长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以南的14个省份。唐代发明了蒸青制茶,鲜叶先蒸后碎制作团块茶。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唐以后饮茶成为社会风尚。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形成。唐代,泰山一带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适合茶树生长,泰山灵岩寺僧人即曾试种茶树。
三、降魔藏禅师与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
唐开元年间(713-741),中国茶文化和禅文化在泰山灵岩寺进行了历史交汇。这次交汇的主角是降魔藏禅师。在这次交汇中,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悄然兴起。
降魔藏禅师,又称“释藏师”,生卒年不详,世寿九十一春秋。“释藏师,赵郡人也。姓王氏,父为亳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只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八《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藏”只是他法号中的一个字,因“降魔藏”这个绰号,后人反而不知道他完整的法号。
降魔藏禅师受法于广福院明赞禅师,后改迁北宗禅,成为神秀弟子。对于降魔藏禅师,神秀以“汝与少皞之墟有缘”的话“悬记之”。唐开元年间,降魔藏禅师到泰山灵岩寺大兴北宗禅。“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朗公行化之亚也。”(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八《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即不几年功夫,降魔藏禅师在泰山灵岩寺创造的辉煌,仅仅亚于竺僧朗在金舆谷的“行化”。
唐代封演的笔记体著作《封氏闻见记》史料价值颇高,常为研究唐代文化所取材。《封氏闻见记》卷六之“饮茶”篇,是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兴起以及北方饮茶风尚形成的最早、最系统的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一段文字,用五句话扼要叙述了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以及北方饮茶风尚形成的过程,并对“南茶北饮”做了概括,时间是“开元中”;地点、人物和事件是“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要言不烦,“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坐禅只有不眠,才能集中精神;饱食易眠,故“不夕食”。要求僧众不吃晚饭、不眠不休,但是白天、晚上都允许他们饮茶提神充饥。北宗禅非常重视严格、勤勉的禅定修行,刻苦实践神秀“时时勤拂拭”的禅学思想。坐禅修行长达90天。北方饮茶醒神之风兴起于泰山灵岩寺,有其禅宗教理依据。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叙述了这些学禅者都怀揣茶饼和茶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烹煮茶汤喝。各地所见者也都竞相效仿,吃茶逐渐成为北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僧人用茶来源,既有俗人布施,又有天子赐予,更有僧人自种。唐用茶饼,所以需要煮饮,像煮饭一样。灵岩寺饮茶所用何器,封氏没有记载。唐以前饮茶用盂(即饭碗),唐代已有专用茶具──茶盏(或称茶瓯)。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说的是从山东、河北、渐至洛阳、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论修道者还是世俗之人,都能“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是说北方盛行饮茶后,茶叶生意空前兴隆,有隋唐大运河沟通南北,茶商舟车相继将茶叶自江淮运至北方,堆积如山,品种繁多。这一时期,茶叶不再是贵族、士大夫阶层特有的奢侈品,已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料。
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既有悠久的茶文化渊源,又有深厚的禅文化基础。封演中进士之年仅晚于降魔藏禅师灵岩寺弘传禅宗二、三十年,“饮茶”篇有关记载应有可靠依据。
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悄无声息,但却具有深远的影响。
佛教戒定慧三学,戒居首位。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茶区僧侣即成饮茶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僧人或许偶然发现饮茶可使自己清醒、愉悦,可以有助于禅修,我国先民只知饮茶神奇,众僧视茶为神物。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可谓是中国茶禅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泰山灵岩寺降魔藏禅师许可僧人饮茶助修,认为通过饮茶而感悟佛性,从而使饮茶逐渐融入禅修内容,茶事因缘具足地成为“和尚家事”。后来的南宗禅的百丈怀海禅师与其师马祖道一,共同创立了中国禅门丛林制度,农禅结合、农禅并重,更是促进了禅寺茶叶种植,自然走向茶禅结合。《百丈清规》更是将僧人种茶、制茶纳入农禅,将僧人饮茶纳入寺院茶礼,使僧人饮茶制度化、常态化。
到宋代,饮茶已成为禅寺的“和尚家风”,把坐禅饮茶、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佛门清规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茶禅一味”说法应运而生,意指茶味与禅味是同一兴味,饮茶成为参禅伴奏,参禅成为饮茶的目的,“吃茶”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至高智慧境界。
四、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兴起的启示
观念认同、制度创新、生活融合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三大途径。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在这三大途径上都展现出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观念认同是佛教中国化的根本取向。世界上有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因而有了异质文化、异质宗教问题。人类文化活动、宗教活动都是波浪式地向外扩展,相互之间总有交汇、冲突时刻。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有不冲突的部分,也有冲突的部分。在不同民族、国家交互关系中,冲突与整合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佛教作为异域宗教,自从传入中国,一直伴随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认同。在其与中华传统文化冲突的部分,不论是信仰层面还是思想观念层面,佛教中国化都要求佛教摒弃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观念而认同相应的中华文化观念。中国宗教必须深深嵌入中华文明,认同中华文化观念是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取向。泰山灵岩寺所弘传的禅宗,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成果。
(二)制度创新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百丈怀海禅师与其师马祖道一共同创立了完全不同于印度佛教游走乞食的中国禅门丛林制度,农禅结合、农禅并重奠定了禅宗1000多年兴旺发达的根基,这既体现了制度适应,更体现了制度创新。泰山灵岩寺降魔藏禅师许可僧人坐禅饮茶,百丈怀海禅师将饮茶列入佛门清规,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行方法和饮茶礼仪。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佛教中国化在制度创新路径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生活融合是佛教中国化的根本路径。任何一种宗教的生存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既定的物质生活条件。2000多年前,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首先必须适应自然环境的差异。古代印度并无茶饮,而是用类似的槟榔树、伽犁勒的果实等单宁制剂作为饮料,而中国是茶的祖国,茶叶是我国传统饮品。茶叶几乎伴随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一道走来,中国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分量和标志性意义。佛教中国化与佛教引入、融合中国茶文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更是与中国茶文化有不解之缘。饮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的修行方法,佛教茶事、茶礼、茶宴等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以及北方饮茶风尚形成,比较典型地演示了饮茶从僧侣的物质性需求,成为与禅宗教义相关的行为,纳入佛门茶礼,上升为精神需要,从而深深融入中国人的心灵与生活的过程。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兴起,在生活融合途径上展现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孙栗、周风,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山东省民宗委)
(本文系独家原创,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微言宗教”,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原载于《中国宗教》杂志2022年第10期
来源:微言宗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IzMzM1NA==&mid=2247553490&idx=1&sn=83cf7199cc75c075aab59fe07fa830e4
山东民族宗教订阅号
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尊重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和谐。
最新文章
【激情燃烧 扬帆三亚】媒体聚焦——大众日报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王沪宁出席
徐海荣看望我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中国民族报社论:团结拼搏展风采 踔厉奋发向未来——热烈祝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融聚三亚 激情燃烧】山东代表团武术高手将亮“拿手好戏”
省民族宗教委党员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省民族宗教委举办科级及以下干部、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济宁市举办宗教中国化讲经交流会
【东营市垦利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一周民族宗教工作动态
出征!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山东代表团赛前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东营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
省民族宗教委与省文联对接洽谈工作
全省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暨第七期“齐鲁民宗·明湖论坛”在济南召开
滨州市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会议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互嵌发展 双向奔赴】滨州市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共同现代化
全省性宗教团体同心驿站“推进宗教中国化:山东好故事 好声音 好形象”主题活动在济南举行
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
省民族宗教委举办健康讲座
【日照市岚山区】“望闻问切”工作法 打造各民族全方位互嵌社区
省民族宗教委举行2024年度新进人员培训班开班式暨“带教学”工作启动仪式
【淄博市临淄区】打造互嵌式社区环境 共筑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东营市召开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暨全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会议
特色民族手工业——刘氏盘扣
一周民族宗教工作动态
临沂市举办民族村乡村振兴培训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全网开赛啦!
省民族宗教委组织党员干部到天桥区小寨村开展“双报到”活动
菏泽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周生宏为市委党校学员作民族宗教专题授课
4位模范代表讲述“花开齐鲁石榴红”生动故事
公绪亮:“爱心拉面”温暖一座城
谭成森:为民族地区患者“送光明”
刘惠:互嵌融居打造幸福社区
法文静:在牧场建起教育实践基地
“我们都是一家人” |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省民族宗教委与山东开放大学调研组赴淄博市调研宗教工作
2024年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网络专题培训班启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金奖作品:《黄河纤夫曲》
特色民族手工业——阴平毛笔
威海市举办全市宗教界人士培训班
【青岛市市南区】打通基层网格服务“神经末梢” 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
一周民族宗教工作动态
【美美与共·同心畅享】2024年山东省民族健身操推广大赛在济南举办
【论坛】泰山灵岩寺茶禅文化的发展变迁——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例证
全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前备战训练推进会在济南召开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