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拐点,从人口数据看到了这些真相!

财富   2024-12-20 22:05   广东  
作者:东艺

来源:米筐投资


人口拐点,已经不再是传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口同比减少208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沿着这一趋势走下去,2024年,大概率也是人口继续负增长的一年。


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速,正是当前的局势。这一局势,将长期影响未来经济,影响消费。


根据统计,2023年,在公布的省市中,20个省市的常住人口减少,其中河北、湖南、辽宁、吉林,人口连续三年减少。


分地区看,东北是全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人口合计减少了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吉林减少了338万,辽宁减少了115万。


如果说人口减少是A面,那么A面减少最多的两个省是河南省和山东省,分别减少了57万和39.8万。


关键是,这两省人口减少都有一个共性,两大省人口都在净流出。


其中,河南人口净流出47.8万,山东省人口净流出17.7万,看来,并不是每个山东人都想呆在家里考编。


图源:网络


要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前,河南、山东一直是经济最繁荣、人口最密集,文化最兴旺的地方。


如今,这些地方出生率下降,人口大量流出,不禁让人有些担忧。


人口的B面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流入越多。


2023年,全国人口增长最多的5个省份,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 


其中浙江和广东最为突出。


广东省2023年新增人口49万,再往前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广东省常住人口就一直保持不错的增长。


一方面是广东人确实能生,比如潮汕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广东制造业发达、城镇化率高,务工人员大量涌入。


而浙江,去年的新增人口比广东还多,但和广东不同,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两年非常低,基本就是靠外来人口流入贡献。


浙江和广东,都是经济大省,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类似。


这几年,浙江省中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全国第一,连三线城市如金华、湖州都有各自独道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带给浙江的,是技术的进步,是企业营收的增长,是产业的集中效应,毕竟人永远都是跟随产业在走。


数据来源:浙江省过去24年GDP统计




从人口变化角度看,去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1个增加,20个减少。


人口减少的原因,一方面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经济、产业出现了问题。


第一个不便多说,大家知道就行;但第二个,值得许多省份深思。


以山东为例,人口减少、人口大量净流出,根源在于产业结构面临困境。

山东长期倚重传统重工业,比如拖拉机、铝材、金属冶炼等行业。去年,山东省营收规模最高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高达1.4万亿以上;其次是石油加工类,有9300多亿。

然而,传统重工业虽体量大,但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能耗较高、产品附加值有限等弊端,致使产业升级进程迟滞,竞争力渐趋下滑,进而引发人口外流现象。


反而蔬菜、粮食近几年在山东是出了名的好产业。但农业产业特性对人口吸附力有限,无法从根本扭转人口外流格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依旧任重道远。


旁边的河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几年,河南出现了不少优秀企业,但对于人口大省的河南而言,优秀的企业并不多,导致大量河南人不得不外流,去到上海,去到杭州,去到深圳、广州。


要知道,在东晋之前,河南曾响彻中原大地,那时,黄河文明主导北方经济,西安与洛阳,成为王朝定都的首选。


即便在南宋之前,黄河文明依旧是主角,当时北方实力远超南方。


直到北宋建立,虽然都城设在开封,但当时,南方经济已经慢慢超越北方。


清朝末年,欧洲的舰船大炮直接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这种局面终于被打破。


天津、青岛在这一时期强势崛起,沙俄、日本轮番坐镇东北,使得东北的工业得到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东北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担当,这一时期,一直都是南弱北强。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南方沿海城市纷纷起飞,厦门、珠海、深圳等特区设立,千年商都广州再次崛起,广州替代了天津,组成了北上广,成功晋级一线城市。


直到今天,南方经济依旧保持着强势地位。


比如浙江、广东,民营经济藏富于民。


去年,浙江民营经济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民营企业数量也是全国第一。去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108家,居全国第一。这两年流行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移民到发达国家,那就到浙江去”,可见,大家对浙江的经济还是十分认可的。


再来看广东,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96%以上。


图源:公开数据整理



产业在哪里,人就在哪里,资本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市场在用脚投票。


2023年,GDP十强城市中,北方只有一个北京,其余全是南方城市。人口超千万的17个城市,南方10个,北方7个。工业20强城市,北方4个,南方14个。


不管从经济、人口,还是产业的视角,北方如今都被全面碾压。


我们不经要问,为何北方人口大量流出,为何北方经济突然不太行了,又为何长三角、珠三角人口持续净流入?


这背后,是产业、人才、政策的加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倾斜,深圳、珠海等特区的设立,为南方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些地区凭借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迅速崛起为经济重镇。


同时,叠加南方沿海地区拥有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上吃上了红利。


而北方,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以山东和东三省为例,主要就是靠重工业和能源产业拉动经济。而恰恰,这些产业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很大,一旦市场不景气或政策收紧,经济就开始下滑。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这几年流行“孔雀东南飞”,本质是在新旧产能的替代中,南方走在了前面,南方产业走在了前面,人往产业的地方迁移。




孔雀东南飞,人往江浙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营商环境。


当每一个企业在与政府部门交集时、当每一个打工人在企业内、当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能得到平等对待的环境形成时,风清气正,试问,谁还愿意远走他乡呢?


在今天这个出生率不断下行的时代,每一个省要想人口保持平衡,一方面得发展好产业留住人;另一方面政策要适度宽松,给民营企业信心,只有他们赚钱,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过去,靠着人口红利,很多地方发展得都很好,但走到今天,乃至往后走,人才红利才是重点。

正商阅读
原《政商阅读》改名为正商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