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泛舟】刘宏:品味一座城 ————古城乾安走笔

政务   2024-07-05 02:00   黑龙江  

作者其人

  

刘宏,重庆垫江人,生于黑龙江省农垦绥滨农场。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影视剧联盟成员,北大荒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在《人民文学》《北方文学》《钟山》《作家报》《海外文摘》《章回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选刊》等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100多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雪葬》,中短篇小说集《风雪托木斯克》。散文《旅俄散记》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一书,报告文学《强者之歌》获中国作家协会与《人民文学》杂志社优秀报告文学奖。现居哈尔滨。

乾安,一座古韵悠长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城;

乾安,一座全国唯一以千字文命地名的古城;

乾安,一座钟灵毓秀彰显着现代魅力的古城、、、、

仲春6月,应乾安县文联及《卡伦湖》文学主编梁冬梅女士之邀,有幸参加了“黑吉两省记者、作家《走进美丽乡村》采访采风活动”,得以一睹古城乾安之芳容,领略其别样之风采。冥冥之中,当是我与乾安的一种缘分吧。


                 寻秘春捺钵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到乾安不能不寻访春捺钵。可以说,春捺钵是乾安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辽皇帝的“春捺钵”地点在哪里?多年来,成为萦绕在史学家脑海中的未解之谜。

“捺钵”是契丹语,意思是“行宫”。契丹人以游牧生活为主,逐水草而居。契丹建立辽朝后,保留了这种风俗并赋予其政治意义,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捺钵制度,又称之为“四时捺钵”,是以“移动的皇宫”治理国家的朝代。“四时捺钵”既是皇帝钓鱼行猎、也是皇帝议政治军、号令天下的主要场所。每三个月皇帝都要带领辽廷的主要官员从一处“捺钵”迁往另一处捺钵。契丹族的“捺钵”制度对于我国北方民族建立的金、元、清代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说,一位老羊倌无意间的一句话成了解谜的关键,使“春捺钵”所在地终于呈现于世。那是2009年11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乾安县赞字乡后鸣村一个老羊倌对普查人员说,他在花敖泡土台子周边放羊的时候,捡到过古钱币,还看见遍地的碎陶片。于是各路考古专家纷纷前往现场考察。经过勘探,这些台基的土层中夹杂大量红烧土粒、炭屑,均为人工堆埋而成。此外,在台基附近,还采集到辽金时期的布纹瓦、陶瓷片、铜钱、石臼等遗物,又结合“捺钵”有营帐、野炊的现象,初步认定,这些台基就是辽“春捺钵”遗址所在。遗址群分布范围4.4平方公里,台基最高的近3米,最大的长方形台基长60余米,可见其规模之大。

据史家考证,夏捺钵的主要地点为吐儿山,位于黑山东北。秋捺钵地多为庆州(内蒙古林县)一带群山之间的伏虎林,有黑山、赤山、馒头山等。而“冬捺钵”则是四季捺钵停驻最久的地方,其通常设在永州东南30里的平广淀,位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的平原上。每年暮春,皇帝会从“春捺钵’”前往辽长春州(今前郭县塔虎城)巡视,慰问守城官兵,逐向“夏捺钵”地进发。

遗憾的是,由于连日多雨,我们前往赞字乡花敖泡探访春捺钵遗址时,村路已被雨水侵泡,车辆无法驶入。采风团一行只能将车停在公路边,远远地眺望着茫茫荒原上那片神秘的土台基,思绪已接千古。陪同的县政协主席李志威告诉我们,这些台基虽然经过千年风雨,依然保留得很好,除了自然风化所产生的变化之外,没被任何人为干扰过。

乾安县“春捺钵”遗址群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功狼牙坝

狼牙坝其实就是泥林。恕我孤陋寡闻,此前只知道石林,未曾听说过还有泥林,难道柔软的泥土也能如坚石一般在风雨中矗立不倒吗?

当我随着采风团一行走进了位于大布苏湖东岸的中国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即被眼前的景致震惊了,但见大地黄白一片,沟壑纵横,叠峦起伏,数以万计泥柱如林,有的高达十几米,连峰接岭,土壁陡峭,风雨雕塑,雄态万方,风姿莫测,时有泥柱顶端戴有绿草点缀,其形似锯齿,状如狼牙,故被当地人称为"狼牙坝"。与著名的石林相比,泥林自有其独特韵味,足以与其相媲美。正如民间所言:"石林甲天下,泥林天下甲。"

泥林为什么能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而不倒?我特意咨询了美女导游,她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这种问题她一定回答无数遍了。她弯腰捡起一块黄白色的土块,向围拢过来的游客现场讲解,说:你们摸摸,这土块是不是很硬?大家纷纷上前来摸,都说硬。她又反问道:知道它为什么比别的泥土硬吗?因为它是碱土,遇水会变的坚硬。但长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冲刷,形成各种造型也会慢慢变换,所以你每隔几年再来看,会发现原来的景观已有了改观,不会像石林那样万年不变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否还有同样的地质地貌,如仅此乾安一处,当是世上奇绝之地了。

在泥林博物馆,还有几万年前在这里生存的大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的化石标本。从相继发掘的众多古代石器、陶器、青铜器、兵器、古钱化石装饰等可以证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聚居,并从事生产活动。如今,乾安县因地制宜,在大布苏镇建立了化工厂,从湖中提取高浓度碱水,每年可生产纯碱上万吨,为国家工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料,发展了当地经济,造福人民。


                         圣水查干湖


知道查干湖,是源自央视每年播放的查干湖冬捕活动。查干湖位于乾安县西北,与大布苏湖相呼应,恰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乾安大地上,更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灵动与风韵。


顶着午后明晃晃的烈日,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查干湖,抬头远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水面壮阔,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自然泼墨成一幅天然山水画。湖畔绿草繁盛、芦苇飘荡、野鸟成群。据说,这里鸟类众多,栖息着丹顶鹤、大鶝、白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20余种,同时还盛产“三花五罗”等珍贵鱼种。

从史料上得知,查干湖也是“春捺钵”所在地之一。天和四季顺,地和五谷丰,万物负阴而抱阳。“春捺钵”的第一项祭祀活动就是寻一处朝阳圣地,皇帝先立帐湖上,凿冰钩鱼,取最大的称“头鱼”,而后移帐陆地,与群臣举行“头鱼宴”。待到候鸟北飞途经此地时,选侍卫在湿地草丛中搜寻鹅雁,再以驯养的“海东青”捕杀天鹅。捕获的第一只天鹅要祭祖,然后群臣享“头鹅宴”。可以想象当时的湖畔旌旗飘舞,毡帐连营,炊烟袅袅,牛马嘶鸣,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今,查干湖鳙鱼(俗称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湖水,想起了尼采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是呀,查干湖这静美的水面曾隐藏着多少传奇与故事呢? 

我登上一处高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只极目远眺,听跳动的湖水轻拍湖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阵阵清风弥漫着自然的清香从湖的深处徐徐吹来,如少女的香丝拂面。宁静而天然,神秘而奇崛,当是查干湖独有的美吧。

               

                逛逛乾安早市


我认为,早市是反映一个地方整体面貌的一面镜子。

告别乾安那天,我早起与兴华老师从入住的宾馆步行三里,逛了井方早夜市。市场里几百户商铺按商品种类分划的井井有条,商品摆放有序,人们往来穿梭,表情恬静。最令人惊讶的是偌大的市场里,地上竟不见一片菜叶、果皮和污渍。商贩们脸上洋溢着纯朴的笑容,即无死乞白赖兜售,更无菜市场常有的喧嚣与嘈杂,有如此高素质的商贩实为罕见。在一个卖蔬菜的摊位上,我看见摆着几个老黄瓜,就说,这东西熬汤很好喝的,摊主是个中年汉子,笑着对我说,这是梢瓜,是黄瓜和葫芦嫁接后的一种瓜。见我们是外地人,还当场洗了切开一根,免费让我们品尝,说不好吃可以不买。尝了,果然香甜的很。在黑龙江没见过这种瓜,当即买了几根,带回哈尔滨请亲友尝尝鲜。

与一座陌生的城市交集,哪怕几日,断是一种奇妙而惬意的体验。虽然注定只是过客,却也拥有短暂的归属。踏入一座城,其实是在体验一种记忆,关于一座城的记忆,这种记忆有时如浮萍,有时进入你的灵魂而成为你精神的故乡。乾安,这座把千字文写在大地上的古城,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最值得保留的人文历史财富”。鲁迅文学奖得主、乾安籍报告文学作家任林举在其作《粮道》的开篇中写道:“我在吉林省一个叫乾安的小县城停了下来,这里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乾安,我还会来的。


2024年7月3日 哈尔滨



本栏编辑:马才锐  微信:mcr1201

温馨提示,参赛入围文章标准,24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2023年2月1日起,一周内平台赞赏10元(不含10元)以上,七成归作者,1成归编辑,一周后赞赏超过10元的,请作者联系平台,五成归作者。




本微信公众平台共有以下栏目

投稿请直接联系栏目编辑

【心灵之约】是以写景抒情思考为主的散文。要求文字在3000以内,文字优美,可读性强。编辑马明华,微信号mingyue005268

【诗林一叶】即诗词、诗歌,散文诗。要求古诗词格律自行审核,诗歌三至五首,散文诗一至二篇。编辑王淑梅,微信号m594166461

【往事悠悠】即以回忆为主的文章,文章的主体是回忆,年代相对久远的可读性故事。编辑马才锐,微信号mcr1201

【小说精选】要求是故事性强、有一定深意的微型小说或短小说。编辑马才锐,微信号同上。

【童真童趣】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孩子的优秀文章,或者是学生的绘画、书法等作品。编辑申江,微信号 czy55199314

黑土名家
传播先进文化 弘扬凛然正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