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乡之旅 丨铜岭桥制笛体验记

文化   艺术文化   2024-07-28 20:01   浙江  

提示点击上方"笛箫网"关注笛箫人自己的民乐平台


铜岭桥,想必不少笛箫演奏者都知道这里。他坐落在杭州西南的中泰乡,早在元明时期就有皇家乐匠来此制笛选料,其制笛历史不容小觑。



1980年代中期,因为制笛大师周林生与董仲彬先生的不断探索,灵生笛箫社成立了。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制笛工坊产生,铜岭桥也由原料供应地转型成为产笛盛地。在许多笛箫友的心目中,这里也成为了此生必来的一个地方。



小编因为一个契机,来到这里,开启了一段寻笛之旅。


也许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会认为铜岭桥是一个很商业化的村落。其实,初入村落大门,除了放在小楼外门的乐器厂厂牌,整个村落没有特别明显的广告标志。反而,道路两旁都是农田、竹林、住户的房子。空气清新怡人,环境很好。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越过住宅深处碧绿的水库和幽静竹林。



小编拜访的是著名的制笛大师丁志刚,在丁老师家中,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制笛工序。由于去的时候是元宵节前后,大部分的工人还处于休假状态,所以只见到了一部分的工序。但,参观到了制笛的工坊间,也算是开眼界了。



初入工坊,丁老师的两位学徒正在制笛,一人正在车牛角,一人正在抛光。在他们身旁的架子上放满了制笛的竹料,长短不一。



既然来到了笛乡,体验制笛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做一支竹笛,从选料到能够演奏,多达40-70道工序,不论哪一步都很关键。



选好材料,就要开始烘烤了。这一步骤不仅影响笛子的音质,也会决定它的颜色外观。(上图)小编正在撬竹,撬竹最基本的就是要把弯曲的部分撬直。


由于时间的问题,小编直接来到了定调划线、开孔校音的环节。其实,这是最耗费功夫的环节,往往需要制笛师傅亲自完成。丁师傅说:“普通的笛子是要根据笛子的长度和内径来定孔位开孔的。”



刻字,是为了让笛子更有意义,大多笛友都会在笛身上刻下想要的款式,小编也不例外。这一工序现在大多依靠机器来完成,选好笛头诗句,笛尾落款,一刻钟不到的功夫,作品完成。



转眼的功夫,笛乡之旅就告一段落了。这两天,小编体验了制笛的过程,参观了制笛工坊,品尝了当地菜品,收获颇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丁老师的一句:“笛箫上刻有我的名字。”是的,匠人匠心。笛箫上的名字意味着一份责任,而丁老师也一直为这份责任而坚守着。



    如有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留言和扫码添加好友的方式向小编反馈哦~

衷心感谢大家对笛箫网的关注~

看完转发给朋友,点个赞支持下再走呗~


笛箫网
笛箫网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为笛箫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赏析、交流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