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卫士声音故事丨刘科:护水十二年

政务   2024-11-19 11:26   湖南  


我叫刘科,是长沙绿色卫士浏阳河大队污防监督组的负责人,也是一名生态摄影师,从2010年开始,用影像记录着家乡河流的故事和变化。这些年,我走遍了可可西里的长江源,黄河源,探访了湘资沅澧的四水九源,记录了很多很多水系的源头和尾闾,渐渐明白水从生命之始的地方发源后最终都会流入自己的内心。




从十二年前回忆我的环保历程,那是在2010年,一次公众自行发起组织的城市河流乐水行活动需要我去拍一些新闻照片,一连串的后续故事将我的人生路径转到了一个以前从未接触的维度。那天带着孩子一起去走河,第一次了解到,原来我们的社会居然有这样一类人在做环境观察和保护,在那个人人都觉得环境保护是职能部门的事情的时代,却有这么一群人在做着一件明显力不能及的事情。觉得非常诧异的同时,活动的成功又让我看到环保志愿者身上散播出来的巨大能量。我很受震撼: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怀和动力能让这群年轻人有着如此强烈的使命感和斗志?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在责任的迷雾中找到内心和能力和谐一致的方向呢?活动结束当晚,我把照片传给报社,只做了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就早早睡了。第二天,我拍摄的四张城市内河的环境照片被刊载在了头版头条。起初的得意自然是作为每个摄影师上头版头条的荣光,没想到更大的“惊喜”在第三天等着我。

第三天早上我接到当地区政府的电话,邀请我去报纸刊载照片的拍摄地看看。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还是驱车赶到现场,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在见报的当天,当地区政府高度重视,当天就组织了大卡车和人员将我拍摄的河道垃圾和污染物全部清理干净。就在那一刻,我顿悟到:影像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于真实的记录,还来自于推动可以看得见的改变。影像的责任到底是什么?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师傅所说:镜头,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一张关注河流的好的照片,既是水本身,也有他与人的关系,他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拍摄湖南水环境影像的想法,从2012年开始就有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革命如此,经商如此,恐怕伤害环境亦如此。湖南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花炮之乡”“云梦大泽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采选冶和出口基地,同时这也是导致湖南整体水环境受到各种污染威胁的主要原因。影像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也是环境本身的眼睛,环境不会说话,拍好环境影像,就能为他(河流)代言。

也是在2017年,我开始筹划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从事河流保护公益教育。我觉得,过去环保公益组织以专业见长,用事实和数据督促政府重视环保,治理污染。“可就拿圭塘河来说,最近几年政府的治理措施和规划都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也是倒逼着环保志愿者转型,去探索环境保护更深更多的领域。”现在,我的镜头中多了许多孩子的面孔。他们从学校来到河边,了解河流与人类的关系,学习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还像河长一样体验巡河。圭塘河“变脸”的梦想照进现实,更多河流的治理也演绎成我和同学们镜头里的连绵风景——

在2014年拍摄的照片里,成群的鲫鱼、鲤鱼从清波中游过。“生态治水让河底植被不断增多,鱼类品种越来越丰富。”就在这一年,雨花区打造的圭塘河生态景观区一期建成开放,昔日“龙须沟”成为网红打卡地。白鹭是大自然的信使,2017年白鹭的身姿首次撞入我的镜头里。乌鸫、翠鸟、白颊噪鹛......群鸟飞舞中传递着雨花水生态优化的重要信号。2019年,我也升级了技术装备,摆弄起了“新武器”——一架无人机,为圭塘河进行全域扫描。高空俯瞰,河流宛若绿带,航拍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位于圭塘河上游的跳马镇有口老井,在河流水质不佳时少人问津,如今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排起长队。

“影像是可以推动改变环境的”。2013年代表河流守望者获得 CCTV年度法治人物称号、2014年获得南都优秀环境报道奖、2016年获得长沙一江六河守望卫士称号,2017年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江豚科考队队员,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新疆雪豹科学考察团成员、2019年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赴日访问学者。

2020年我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21年获得绿色湘军杰出人物称号……这些荣誉都与河流密切相关,至善之美,因河而在,作为绿色卫士的一员,我将长期坚持用影像直观的力量来推动大众对环境的知情权,甚至推动环境长效改善。未来,希望这些记录能给我们后代民间环保运动更完整的记忆和借鉴。

来源丨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社会宣传部

编辑丨曹志远

校对丨张   婷

审核丨文   萍

往期推荐

习近平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加里昂空军基地发表书面讲话

沈晓明在益阳调研

官方通报!

寒潮来袭,本周湖南省空气以良为主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

湖南生态环境
来吧,一起共建共享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