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10
内容简介
“情态”表达的是发话者对非现实事件情景的主观态度,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自20世纪初伴随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及欧洲广义模态逻辑的发展,情态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开始得到语言学界关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当前,中外学界对情态在很多方面的认定仍难以统一,而解决争议的落脚点还应回归于情态在性质与表达的问题之上。本书以汉语情态助动词为样本探讨汉语情态的表达模式问题。研究发现,情态义不仅可以凭借助动词的词义直接表达,也能通过由助动词参与下衍生于全句句义上的语用含义表达,因此情态具备语义和语用的双重性质。情态义的表达过程除了需要借助语义要素外有时也需要语用要素的配合,体现了语义和语用界面的双向互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民族思想的外衣,情态语言所具备的丰富人文性色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通过研究情态表达模式挖掘寓于情态语言下的人们认知思维特点。
作者简介
谢一,男,河北保定人,语言学博士,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语法的相关研究。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语言研究集刊》《励耘语言学刊》《对外汉语研究》《思想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三项。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情态概述
第一节 情态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情态核心问题梳理
第三节 与“情态”有关的重要概念
第四节 情态的语义特点与内涵界定
第五节 关于动力情态地位的讨论
第二章 词表构建
第一节 样本提取
第二节 样本在多义上的句法特点
第三章 汉语语义情态的表达类型
第一节 语义性的认识情态
第二节 语义性的义务情态
第三节 对汉语环境情态类型的增补
第四节 语义性的能力情态
第五节 对汉语功能情态类型的增补
第六节 语义性的意愿情态
第八节 对汉语价值情态类型的增补
第四章 情态义的跨类衍生
第一节 由“能力/功能/义务/勇气”衍生“认识”
第二节 由“义务”衍生“价值”
第三节 跨类衍生依据
第五章 基于非情态义衍生出的情态义
第一节 由“将来”和“评价”衍生“认识”
第二节 多层次的衍生依据
第三节 语用情态义的衍生理据
第六章 情态等级的语用性提升
第一节 由元等级的“能力”衍生高等级“善于”
第二节 提升依据
第七章 情态的表达条件
第一节 情态表达的语义条件
第二节 情态表达的语用条件
第八章 寓于情态表达中的人们认知思维特点
第一节 对“时空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从“Realis”到“Irrealis”的“事件框架”
第三节 对“省力”的追求
第四节 注重“直觉”
第五节 追求“礼貌”的交际价值
第六节 传统“中庸”哲学思想的体现
第九章 一些扩展性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节 情态与言语行为
第二节 关于情态的语用性表达
第三节 关于“言据性”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