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蘭青:查体

文化   2024-09-11 00:00   青海  

审核/编辑:兰芝草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无法改变的自然轨迹。古诗云“人谁长健底,老来顿来时”,所以有病瞧医就成了年过六旬吾辈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多大毛病去医院则因人而异。前五六年,我和疾病做斗争的底线是凡有头疼脚痛这疼那痛的能抗则抗,不难受的太狠,不倒在床上的病尽量不去医院。一方面是有意锻练自己的抗病能力。一方面的顾虑是去医院不管什么毛病,如果遇上位严格的医生按教科书标准给你一通毫无个性的这个要注意那个不行的医嘱,弄得你很难平衡生活质量和疾病之间的矛盾。不过话又说回来,一辈子不去医院如同夫妻一辈子不拌嘴的又有几人。


不过,这几年的心态却有了变化。因为之前的经历或者故事己为云烟矣,眼下考虑的就是如何过好琐碎重复的每一天。身体方面更是,如果那个部位疼啦不舒服啦立马高度关注。如果后面几天里状况持续,还要升级为焦虑,且总把它的后果用想象的方式评估到严重,于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先在网上找相关文章来一次对号入座的自我诊断,在似通非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惦量是否再去就医。


这不,前几天胃不舒服,以前诸如胃胀,消化不良这类情况断断续续也有过,那时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反正也不是大毛病,也就不知不觉抗过去了。但现在身如闲云,大脑中枢立马应激反应。用网上的文章对照了一下,意思是胃上的毛病肉眼是诊断不准确的,最好做胃镜检查。想想也是,于是就琢磨到医院做个胃镜查查。


现在智能时代,为免去现场挂号的不确定性,打开公众号,在预约挂号栏里先选简历描述中意的医生,然后点击预约。之前看到就医攻略说周一不能去医院,最好周二或周五,其依据是双休假日积攒下的病患多在周一释放,人多,周五是周末,人相对少。于是一顿线上操作,挂了不周一也不周五的周二的消化科专家号。


次日,正是三伏时节,虽然是山海城市,但大清早的太阳就已经像小火炉一样照在身上热热的。


 赶到公交车站正是早高峰,还好此路公交有座有空调,途十个站点,至终点站下车,再走约十五分即到医院。走走问问找到消化科。护士说听机器叫号再进去。


正四处打量适应环境,机器叫进去。一间约五平方的诊室,仅容医患两人。大约五十开外的专家医生照例先问:那儿不好啊?最近吃过什么药啊?有胃病史吗?


心想,诶,人从娘肚子里被拽出来就没有绝对健康过。回的话却是:噢,没有病史,最近胃不舒服,想查查胃有什么毛病。


专家精神一振:说好啊!那就做个胃镜查查,以前做过吗?没有!那你这个岁数真该做做!有基础病吗?哦沒有那更好……好,单子开好了,现在去缴费取药做心电图然后到六楼预约做胃镜时间。


缴费取药做心电图,楼上楼下几趟下来已是汗流浃背。


管预约的护士态度和谒,问最近吃什么药了?以前做个过胃镜吗?你要做无痛的还是普通的?


我说从没做过胃镜,不知道无痛和普通区别是啥!


护士往帽里掖了掖头发说无痛就是全身麻醉……普通就是局麻,有点呕吐恶心,选那个看个人耐受力了。


我说那就选普通吧。又心想,人在世上还有什么不能耐受的。


护士说那就约到周五上午吧。在“预约告知书”上签好字,护士又将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项在我啰索下,不厌其烦又叮嘱一遍。


既然决定要干的事就数着日子快来吧。到了周四晚饭后开始禁食禁水,清早起来按习惯要喝的一杯温开水也取消了。但照例的晨炼30分继续进行不能断。


收拾好医生给开的药,看着表数着时间,恨不能一步跨到医院反而心静。


到了医院,护士笑道:“嗬,这么早啊!还没到上班时间呢,先坐椅子上等等”。


“早点好,路上不堵车”我说。


护士过来从我带的几种药里指着一小瓶液体说含在嘴里两分钟,然后再咽下去。遵医嘱将那液体含在嘴里,味带果酸,倒不难喝,初无感觉,稍顷,喉咙麻木,漫延口腔,开合倒自如,方知是麻醉剂。不知能麻多久,正焦虑间,机器叫我去2诊室。


以往也做过身体上的多种检查,什么B超、C T、X光、碳14等等,但胃镜却是头一次。看网上的说法也是七七八八,好似反应较大。想想胃镜是仪器深入身体内部检查,有些反应也是正常


大约十五六平米的诊室,一张治疗床外均是锃光乌亮,令人心头一紧的电子设备。男医生女护士各一人,均身着蓝色工作服戴蓝色口罩蓝色帽。护士示意我屈膝左侧卧床,双臂抱胸。又按例问我有过什么病史,吃过什么药。


这功夫男医生手持端头闪着刺眼光点的胃镜管对着我头顶方的显示屏调整视角,一只蓝色咬口器被护士卡在我的上下唇间。


准备就绪,医生眉头一扬,将胃镜管穿过咬口器,走过口腔,再下食道,七拐八拐进入胃腔。稍缓后对照屏幕图像在胃腔来回旋转……隔着肚皮,只感觉有东西在胃腔搅来搅去,倒无痛感,稍觉难受。口腔至胃部沿路只感麻木,仅靠鼻腔呼吸……正难受间,却见医生将胃镜管缓缓抽出,护士拔掉咬口器说:“好啦!起来吧!”正趋紧张的心情顿时松驰下来。看看表10分钟。


起身欲问医生结果时,医生已指着显示屏上下排列的四幅图像说:“看看吧!没啥大问题,拿报告让大夫给你再说说吧”。


“没啥大事”,专家扫了一眼报告,仰了仰身子说:“不过胃黏膜有点萎缩,饮食啊,岁数啊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不舒服了吃点消化类的药吧,每隔二三年复查一次”。


专家的话宛若清风一股吹过心田,先前多少有些雾霾的心情陡然开朗。


出了医院就是所谓“商圈”,走走看看。将近中午时分,车来人往,喧闹繁华。高悬的太阳就像一头四处冲撞发怒的公牛,恨不能将所有怒热渲泄到街巷每个角落。花草树木也被艳阳虐得没了往日精神。烈日下,人们穷尽各种防晒用品,提防着“紫外”大侠无孔不入的晒伤力。


是啊!不论什么生存状态,如同防晒一样人们总是以自身条件趋利避害。又如疾病,在痛苦和恐惧的同时又不得不去面对它医治它化解它。


由此想到人们津津乐道的养生。打开网络,养颜、润肺、消食、提神,吃喝拉撒的养生话题千千万,各类防病养生知识仿佛万花筒似的看得眼花缭乱。


可是百人百性,谁又能锱珠必较地按养生标准去做而又能完全做到呢。人是有个性有思维有情感的社会人。食物不仅是维持生命进化和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社交工具,一家人,三朋两友,一顿美食,几杯酒不也是寻找人生意义,实现快乐的一件事。


记得多年前与朋友聚会,都是年过六旬的人,说起养生总怕晚说了自己的高见,七嘴八舌,都是从生活日常入手,且自以为是的养生知识。比如一位说香菇里的多糖成分可以防癌。一位就说是防癌,但每顿得吃一斤量的香菇,才有功效。引得另一位啧啧道:嚯,那一顿谁吃得了那么多啊!


其实养生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假使把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中庸”引申在养生上,那就是对任何食物不偏不倚,无过亦不及,什么东西都吃一点,但不过度。如汪曾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在“仓廪实”而谋健康的今天,养生几乎成了活跃酒桌气氛,常说常新的话题。


记忆犹新的是,那天,夕照才尽,月兔初升。在嘈杂声沸,香气漫溢的餐馆里,我等一面语调深沉地谈论着养生对人生长度的种种益处,一面却将手中的酒杯在此起彼伏的“提一杯”中升级为“我持长瓢坐八丘,酌饮四座以散愁”的豪饮。于是高谈阔论中杯杯醇酒在油润厚味的大块肉的陪送下入肚进胃。人人脸上泛着晚霞似的红光。哈哈,那一刻所乐道的的养生理念已然是邻桌老头老太的事。


夜阑酒高,人生的意义似乎在这会儿有了充实,生命的长度似乎又拉长了几分。然后啊然后,在舌头打卷,相约下次再聚的拉扯下走出餐馆。


诶,美食与健康就好似一对冤家,相伴相生。


场景是颇为可乐,不过为饱口欲,偶尔大块朵颐,未必不好!为浇胸中“块垒”,豪醉一次,也未尝不可!


姑且说它也是生活中的一波涟漪,一次个性化的心灵治愈,心情与口腹皆相欢悦,也算是人生一件美事。


不过,这种纵情的“养生”法,以身体耐受力为底线的偶尔为之尚可,越过了底线怕就不是正途。总之以健康打底的生活,无论何时,才是一路生花的生命之途。不知然否!



作者简介

 焦蘭青 ,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现代作家文学》 微刊团队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团队

《作家文学》杂志社团队

微刊投稿邮箱:294207938@qq.com


●投稿须知:投稿后15天内未刊发的,自行处理。禁止一稿多投。如有自愿打赏,用于平台维护,部分链接会加广告,补贴网络流量,不理解的请勿投稿。

◆微刊顾问 :李成虎 古明川 王祥奎 王学超  祁万强  范宗保  
◆微刊总编:程启宏
◆微刊执行主编:杨春兰 严丽珺   
◆微刊副主编兼评论嘉宾: 雷萍  杨艳萍  胡朝阳  乔宪俊  梅常青  任永贵  任剑锋 宋会兵  闫永红  朱仙寿  (排名不分先后)
创作基地主任:程启宏  
◆创作基地副主任:严丽珺  
◆创作基地秘书长:杨春兰
◆特邀摄影师: 田文梅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
名誉主席:董守和  ◆主   席:依 凝  ◆常务副主席:刘 畅  ◆副主席:程启宏  朱超群  刘艳军  卢小夫  李景  梁小颖(香港)
《作家文学》杂志社:
社 长:董守和  ◆常务社长:孙艳波  ◆纸刊编委名单见杂志

图片文字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总编微信号

   c294207938

现代作家文学

作者的创作基地

读者的良师益友

选择我们没有错



没错,下一个上稿的就是您  

现代作家文学
【现代作家文学】是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及《作家文学》杂志社合作的新媒体文学平台。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