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近,年货市场热闹欢腾。媒体近日走访发现,随着年轻人逐渐“接管”年货决策权,各家年货清单悄然变化。特别是大量“00后”入场,新潮物件儿纷纷“上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货。盘点当下年货“热销款”,不难捕捉年轻人的审美意趣和社交需求。其一,情绪价值足。“谷子年货”打破次元壁,嘴替手机壳、“星空八宝饭”疯狂圈粉,主打一个“悦己”“有趣”;其二,赛博年味浓。新年主题手机壁纸、拜年表情包、微信红包封面、动态贺卡等虚拟产品搜索量剧增;其三,年礼轻量化。相较以往的大包小裹,如今的“年货主理人”更倾向轻装上阵。“一键式”采购、“一站式”送达,方便快捷又省心省力。诠释过年的意义,烘托喜庆氛围,年轻人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不断更替的“年货清单”,为新春佳节注入青春活力。拉长视野看,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文化,春节一直在自我更新。从年货到年俗,这一传统节庆其实从未拘囿于“传统”。从古时的岁末庆典到现代的线上拜年,从当面“谒贺”“投笺互拜”到“电子接财”“AI找福”,年节始终在丰富发展。年年“红火”又岁岁不同,无论“几零后”,大概都能说出独具年代感的过年故事。
春节,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追古溯源,如正月初一被定为“岁首”源自西汉,庭前爆竹、守岁始自魏晋,元宵赏灯夜游盛于唐宋,春联饺子压岁钱兴于明清……正是因为节俗持续吐故纳新,才最终形成了当下的春节文化体系。本质而言,任何一种风俗都是在相应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而今,社会关系趋于原子化个性化,社交场域线上线下交互频繁,人们有了表达亲密的不同方式、奔赴团圆的多元途径、悦己悦人的丰富载体。逢年过节,自然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持续更新与调适,让年节总能与时代同频,保持旺盛生命力,而表达方式的出新,没有改变春节的文化内核。数智春联、云上烟花、虚拟拜年等再出圈,其要义依然是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美好。那种对时间与生命的体认、对和谐生活的憧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以及由此衍生的个体情感与家国血脉深厚联结,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来源:长安街知事
点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