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大会在合肥召开

职场   2024-12-04 21:48   江西  



12月1—3日,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大会在合肥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电磁信息控制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航空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太、先进激光与功率微波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飞行器电磁安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长刘高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潘垣、刘永坚、向锦武、孙聪、苏东林,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姚俊臣,飞行器雷电防护创始人、SAE学会AE2委员会创始人安迪·普卢默(Andy Plumer),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海信,合肥市副市长李命山,中国民航局适航司原司长杨桢梅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各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美国NTS飞机雷电实验室及有关企业和省市部委等近100家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会场


开幕式上,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陈暘宣布批准成立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任命段泽民为主任委员,相关与会领导与专家共同为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揭牌。

刘尚合在致辞中提出,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的成立,是电磁科学界和航空航天等装备领域跨学科发展的一件大事。电磁环境研究是多学科、多技术的融合研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对人造飞行器在近地空间、临近空间和外空间的应用扩展与深化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借助各个优势平台,各行业按照“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我国航空航天电磁环境效应领域试验验证和设计技术的标准体系。


段泽民表示,电磁环境效应是飞行器防护研究的新课题、新方向。随着电子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发明应用和复合材料结构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空间电磁能量的分布越来越广,能量越来越高,导致飞机耐受电磁环境的能力急剧下降,面临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愈加严峻。大会打造了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领域协同创新和高水平技术交流平台,集合国内外创新技术,协同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行业部委以及企业等优势力量,大力发展电磁环境效应技术,以满足现代装备因科技进步带来的更高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是我国电磁环境效应技术领域一次高层次、权威性的学术交流盛会。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院士、科学家以及技术专家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及其装备发展、飞行器雷电效应与防护、民用飞机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发展愿景、强电磁攻防、飞机雷电与高强辐射场试验研究等五个主题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大会还就电磁环境效应基础、仿真、防护、试验、前沿等五个维度设置了分会场,与会专家聚焦各自领域,就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进行了深度研讨与广泛交流,就建立复杂电磁环境耦合效应机理和试验验证系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和强烈意愿。

中国航空学会电磁环境效应分会的成立,适应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体现了我国飞行器等相关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军民用装备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的发展,为推进我国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构筑了一个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国家级高层次交流平台。


会议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飞机雷电防护与试验技术国际研讨会,并组织国内外专家参观了航太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平台。


转自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洪都
天下英雄城,飞训摇篮地。启航瑶湖,逐梦蓝天;不忘初心, 航空报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