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日的微风里,与泥岗的红砖翠蔓初见;在盛夏的浓荫中,同晒布的雨亭连廊话别。细细数来,我的生命中有整整1000个日子,都与深中有关。
这是一首曲折明快的小诗,亦是一支永不歇拍的长歌,我将它一字字写下,写给这段在深圳中学度过的日子,写给我永远难忘的三年高中时光。
2023年5月,我提交了转科申请表,正式从物理类转入历史类。此时距离高二结束仅剩两个月时间。
这几乎是我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一个决定。有人惊讶,有人不解,有人劝阻,有人观望……
是的,我也曾无数次地纠结,无数次地犹疑,无数次地自问——于我而言,那清清楚楚的白纸黑字、那轻飘飘的一张纸背后,是什么呢?
是高一时那次生涯课,我第一次为自己生命的意义寻找的答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是无数次在语文课上被情感打动、为文字震颤,在文本中扩展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与关怀;
是那个中午在图书馆书架上找到一本《文学理论》,那些哲学化的语言不免艰涩难懂,我却在慢慢理解和梳理中被其中的逻辑之美深深吸引;
是高二时在校本课上为那句“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而近乎幼稚地热泪盈眶的瞬间;
是在一次次看见社会、看见现实之后越发强烈的,以人文学科的温度关照世界的愿望;
……
我想,如果这个选择关乎我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决定我一生投身的领域,那么,我不会为了现实中眼下的稳妥而放弃理想中热爱的道路。曾经的选择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选择,但这不应成为未来可能性的枷锁。时至今日,转科那段时间纠结紧张、焦虑担忧的心情我已很少想起,但我常常想起找老师们咨询时他们认真给出的分析建议、摆明所有困难与不确定性最终却仍支持我勇敢追梦的鼓励,想起胡晓莉老师在历史学习上为我热情提供的帮助和细致的答疑,想起全天开放的图书馆给了我自习历史的安静场所……这是一条充满未知的、鲜有人涉足的小径,而当我决然地走向它时,目之所及皆是明亮的祝福。
高三时做过一篇小说阅读,文章中通过大雾和罗盘、大海与湖泊等意象,喻示理想与现实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那我呢?我决心要让理想与现实交汇,要用一次次的选择垒起那方眺望远方的天台,一点一点缩短那段难以跨越的距离。而深中正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她允许我去探索、去试错、去改变,鼓励我去思考、去权衡、去取舍,让我在选择与试错之中发现自己的热爱与追求,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小标题取自张晓风散文里的一句话:“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那些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高三一年带给我的最珍贵的馈赠,就是学会了“客观的分析”与“完全的接纳”。
高中的前两年和高三的前半段,我总是让自己在考后一周左右都维持着一种失落加悲愤的心理状态,以此为动力进行一些“横冲直撞”式的学习——突然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埋头苦干地学习,甚至告诉自己:“我就做个没有感情的刷题机器好了!”后来发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批判和强行紧张的确是一种把自己放进继续努力学习的心态里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鞭策仅仅是来源于那个数字造成的精神刺激,而这场考试本身体现出的知识点漏洞、考试技巧的不足、心态的调试等等更加实际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分析。到深一模之后,我终于真正调整了眼光,学会了理性地控制情绪,转而用更加客观实际的眼光去分析,让错误不再重复出现——毕竟错误是有限的(而考试的次数是无限的)。尤其到了高三,考试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抵抗力、稳定性升级,认识到考试的多面价值。
从更长远来看,这样的心态不仅让我更高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让我学会接受有时不达预期的现状、付出与结果不总是成正比的事实,接受一个完整的、有时强大有时脆弱的自我,接受种种快乐或痛苦的生命体验。我爱那让我欢笑高歌的花开月圆的时刻,但也学会了,爱那些同样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 写给自己的二轮复习总纲领
我常常感叹,在深中最最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特别优秀、特别可爱、特别温暖的同学和老师们。个体之“我”与许多个“我们”产生联结,在许多个“我们”当中成长,收获了无比珍贵的情谊和美好的记忆。
高一(12)班、高二(28)班、高三(42)班,从数理班,到物理班,再到历史班,三个性格各异的班集体带给了我丰富多样的体验。
还记得小拾贰班级日志上全员大显神通的创作,班级电脑的几何画板被开发出“用函数图像奏乐”的特异功能;记得高二的最后一天我带着全班唱起《凤凰花又开》,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泥岗的两年是与“各路神仙”相遇的惊叹、努力追赶的压力,也是集体活跃的各种整活、只有我们才懂的独特“班级文化”,是每每回想都会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的可爱回忆。
而最最幸福的高三生活里,是温暖包容的42班给了我数不清的美好瞬间。无论是那次在人民公园的班级团建、成人礼上全班上台唱响《年轻的战场》的集体记忆,还是那些节日里收到的暖心祝福、愉快的招呼和笑容、晚自习课间三五成群一起散步时的灯下月影,点点滴滴全都如星光洒落心中,在我的第三级记忆里化作清莹的光芒。
| 12→28→42
在深中,我还遇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们,他们在学问上严谨认真、学识渊博,在教学上耐心负责、充满热情。高一高二时,我常常惊叹于老师们广博的见识和独到的观点,徜徉于他们口中的大学生活,有时又会为他们突然抛出的包袱捧腹大笑。他们让我打开了应试之外的广阔视野,体验探索与求知的那份畅快淋漓。在高三,我又很幸运地遇到了深谙高考之道、对题目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的老师们——数学张上伟老师细致的建议、英语张玉红老师亲切的笑容、历史任亚飞老师一次次的鼓励、化学林泽豪老师耐心的答疑、生物袁龄老师的热情与感染力,还有许多其他班的老师曾为我提供的帮助,我都一一感佩、铭记在心。他们为我搭建起了素养与应试之间的桥梁,让我得以提高自我、完善能力,奔向更广阔的远方。
在深中遇到的老师中,我尤其想感谢的是我的两位语文老师——陈冬杰老师和林枫竹老师。
在陈老师教导下的高一一年里,精彩的语文课堂点亮了我对语文的热情,让我有了了解更专业知识的欲望与动力,在她的鼓励下,我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不在她班上的这两年,她亦如高一时那样,用最真挚的热情、最踏实的支持、最温柔的鼓励、最暖心的祝福装点我前行的道路,她的悉心关怀陪伴我走过那些或晴或雨的日子,陪伴我走完高中三年的漫漫旅途。在高三遇到的林老师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她用始终如一的耐心为我答疑解惑、用一针见血的敏锐洞察找到我根本性的问题,她的教导让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严谨的逻辑、细致的分析更是极为深刻地影响了我的语文思维方式,对“应试能力”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她也是我在高三的备考时光里最信任的倾听者,总是温柔地包容和接纳我的每一个侧面,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接纳自我、理解世界,指引着我的自我完善与人格成长。
这两位老师带给我的影响和改变、温暖与关怀,是我成长途中最珍贵的收获。她们为我点起的灯将永远在我的心底闪烁,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风雨兼程。
包容绽放的深中生活里,处处有着美好与治愈,她臻于本真的五彩斑斓,渲染出了我在这里丰富的生活与美好的记忆。
在深中印象最深刻的选修课,当属刘晓慧老师的《民国清流》。于我而言,这门课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民国人物的经历与人格精神,更重要的是,这门课形式多样,主题深刻的课后随笔作业给了我静心思考的契机,与老师的交流更是激发了我向内求索、思考探索的强烈愿望。听完一堂导读课,我一脚涉入哲学的清潭;为一次依律填词的作业,我一头扎进砖头一样厚的宋词鉴赏辞典;在试图阐释清楚抽象命题时,我喜欢上了用逻辑思维化归提炼思想的过程;在思考那些似乎离当下很遥远、实际却与未来的每一步都息息相关的课题时,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和塑造愈发清楚分明……
我曾在学期总结中写道,高二下学期与清流的相遇根本性地塑造了我。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发散思维,拓广和加深自己的分析思考,那些在脑中跳脱的奇思妙想也悉数在我的纸间笔端找到了安顿,留下了极珍贵的对自我与世界最原初的探索的脚印。
结课时,我将每一节课的主题人物与我自己的感受融合,为清流创作了一首诗歌,附于此:
| 写给我的清流
每每看到日记本中“舞咏趁芳华”几个大字,记忆中深圳大剧院闪耀的舞台、缓慢移动的特写摄像头都仿佛还近在眼前。这是我与深中命运关联感最强的一次经历——我入选了校朗诵队,参演深中75周年校庆的艺术展演主题朗诵。
正式演出的计划因碰上疫情,反反复复推迟了近十个月,一次次在舞蹈室、在报告厅排练的记忆也就随之贯穿了我的半个高二。从每一句的断句、抑扬,到动作与台词的情绪配合;从配乐与出入场的节奏磨合,到表情的保持、目光的高度……花晶晶老师细致而严格的要求成就了我们站在舞台上的自信底气和完美表现。时至今日,我仍能感知到那几分钟里,在灯光的闪白、观众席的肃静中,听到领诵第一句“您可曾见过,七十五岁却常为新的”时的心潮澎湃,与大家齐诵最后一句“终不负众望,高奏凯歌”时的昂扬热情,脑海中闪过我在深中的生活时发自内心的感动……
那一瞬,七十五岁的深中离我这样近。
| 参演师生大合影
在这些浓墨重彩的记忆之外,深中更多地给予我的,则是细碎点滴里的种种有情与种种可爱。
安静的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哪怕不看书,单单是坐在整齐的一排排书籍旁边就已足够开心放松;二月末三月初的新校区,东门门口满树的白花开得盛情飞扬,我在心里将它们看作是树梢写给天空的诗;高二班级教室紧邻三楼空中花园,我便常常躲进青草与繁花的环抱之中完成背诵任务……
高三的我总爱跑到科学馆前的绿棚雨亭,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写一会作业,或者干脆花上一个课间,在枝繁叶茂的凤凰木下徘徊一会,放空心情。记得最清楚的是四月末的那个早上,突然看到了“传说中的”凤凰花开,于是班会课一下课,我就跑过去近距离观察,还在前一天持续暴雨的加持下拾到了不少被打掉的花瓣,捡回去用透明胶贴起来制成了简易“标本”。
如今再翻出,标本里的那抹橙红现在已经有些褪色,但是那个刚考完深二模的周一,那校歌里“凤凰花又盛开”的场景照进现实。“我是凤凰木下的深中人”的实感带给我的纯粹的欣喜和激动,永远也不会在我的心里褪色。
| 自编《凤凰木鉴》
“生活全看我们怎样将它塑造。”这句话我抄在了素材本的第一页,无数次对自己默念,而后无数次在心里叩问:“我要怎样塑造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想,我现在可以回答了——
我要向内看,看到自己所爱的与所不能为的,去突破自己的上限、去守住自己的底线。
我要向外看,看到这广袤世界里的他人和社会,去理解与共情、去尊重与改变。
我要看向过去,重温那未经磨染的初心,拾起这一路美好的记忆。
我要看向未来,竭微力以助推时代之浪,发微光以烛照寥廓之愿。
我希望自己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成为一束光、一团火,照亮和温暖一个角落,这将成为我存在过的证明,也将成为最有力的联结,构筑起我的生命。
在深中这片璀璨的星空里,或许我不是那颗最闪耀的星,可是我确然在这里存在着,在这里找到了属于我的路,点亮了那一小片天。
我从这里启航,我将要走向我的远方。
| 泥岗→晒布→OUR BRIGHT FUTUR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