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课堂
抵制欺凌我有招,保护自己最重要
一
“学生欺凌”知多少
什么是“学生欺凌”呢?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学生欺凌”行为包括:言语文字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肢体欺凌等。除了肢体欺凌可能会引起老师、家长的关注外,言语文字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都比较隐蔽,容易被忽略。
肢体欺凌:推人、撞人、偷(或者损坏)当事人的东西等。
言语欺凌:嘲笑、辱骂、取难听的外号侮辱当事人等。
社交欺凌:故意毁谤、造谣,让朋友排斥、孤立当事人等。
网络欺凌:在网上或发手机信息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谣言、曝光隐私等,损害当事人的名誉。
“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它们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学生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一种不规范行为,相互带有欺凌,但不是犯罪。
另外,“学生欺凌”还带有一些炫耀,是青少年不成熟的一种行为方式,手段有时候可能很残忍,但是这种残忍也许是“欺凌者”自己把握不了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后果。
“校园暴力”则有可能导致犯罪,其伤害程度要比校园欺凌大很多。有时二者之间会有一些交集。
二
“学生欺凌”溯根源
为什么“学生欺凌”事件会屡屡发生?是“欺凌者”太猖狂、“旁观者”太冷漠,还是“受害者”太软弱?到底是谁的错呢?
“学生欺凌”事件之所以发生,并不只是“欺凌者”单方面的责任,“旁观者”过于冷漠,缺乏正义感,以及“受害者”一味隐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是“学生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
三
“学生欺凌”我不怕
“学生欺凌”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面对“险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第一步
要先想想怎样应对对方:说话时要抬起头,勇敢地看着对方的眼睛。
第二步
要考虑说什么?“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请不要这样对我!”“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告诉老师!”
第三步
怎样保护自己:
1.不要去那些可能被人欺负的地方,假如有人欺负你,要赶紧离开现场;
2.尽量不独自去上学,可以和同伴、家人一起去学校;
3.自己的东西要贴上名字,不要带钱和贵重的物品到学校;
4.遇到被欺凌,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让大人知道你被他人伤害了。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机智与勇敢。
5.努力寻找和结交新朋友。
如果我是“旁观者”该怎么办?要做到不围观、不参与,发现有欺凌事件要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自己和他人。
我们不做“欺凌者”,也不做“被欺凌者”,我们要成为学法守法的小公民和温暖别人的“小太阳”!
END
本期来源|莆田学院管理学院
本期排版|范子义
本期审核|曾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