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行动”·精神文明 | 点亮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

政务   2024-11-11 10:44   福建  



山乡校园,书声琅琅。这里,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容纳着“五颜六色”的孩子,他们有的纯真率性,像湛蓝天空中的太阳无限热情,有的内敛含蓄,如同低垂夜幕中的月亮柔和宁静,令人心安。他们中,还有像那漆黑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有光芒,却困在了自己的世界中,遥远而孤独。

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患有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的孩子,也享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

如何打破残疾孩子特殊儿童和普通学校校园之间的高墙?扎实推进融合教育或许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融合教育,即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而非隔离”的教育和环境,提倡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平等、包容的环境中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共同成长。

近年来,三元区把普特融合教育理念贯穿于学前和启蒙义务教育各阶段,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全方位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

让特殊儿童走进普通教室


从事特殊教育事业近20年的范爱玉,今年遇到了不少令她欣慰和高兴的事。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三元区心语星特殊教育中心里的特殊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中。因此,融合教育成了范爱玉坚持开展的工作,这一坚持,就是18年。

心语星的老师和孩子多次进入普幼、普小,开展科普宣讲、融合课堂等活动,范爱玉忙前忙后,搭建融合活动合作网络。这项工作获得了区教育部门认可与支持。

今年3月,在三元区残联、三元区教育局的支持和牵线下,融合教育服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三元区沪明幼儿园、沪明小学作为三元区首批融合教育试点校(园),与心语星签订融合教育协议。

10月24日,心语星的孩子再次走进沪明幼儿园,参加中心和幼儿园每月定制的融合教育活动。合作开展以来,心语星有6名6岁以内的孩子在园里体验融合教育,参与阅读类、集中教学类活动和运动游戏(建构)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前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们在玩游戏

教师杨雯瑾在沪明幼儿园负责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工作。“当接到心语星孩子将入园开展融合教育的通知后,我们提前制订活动方案,和心语星老师沟通课程内容细节,反复修改后敲定最终方案。”杨雯瑾说,要更加关注特殊孩子心理需求,才能通过适合的教案帮助他们实现真正融入。

“白马与黑马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是熊猫!”“是黑白马!”“是斑马!”……教室里,普特孩子坐在一起,沪明幼儿园老师讲解绘本故事《跑跑镇》,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烈地交流与讨论,尽情享受探索与猜测的乐趣。

之后,大家参与建构游戏,心语星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相互帮助、紧密协作中,用多彩的积木创造出心中的梦想城堡。

“校园不能也不应该拒绝这些孩子,剥夺他们享受教育的权利,那么我们就更要努力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技能水平。”说起合作的初衷,园长刘玲坚定地说。

今年暑假,心语星儿童进入东安小学开展为期4周的融合适应课程。东安小学为这7名孩子开设两个班级,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模拟开展课堂教学、课间活动、小学集体活动等,帮助孩子建立在校规则意识,在新学年更好地融入。

即使是合作以外的学校,东安小学校长郑华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从业数十年的她,看着逐年增多的特殊儿童,也同样迫切地寻找如何提供帮助的答案。

这次的融合,为学校老师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们秉持‘不落下任何一个’的宗旨,让他们在学校里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也在学习。同样为人父母的我们,一样热切地希望能找到疗愈这些孩子的良方。”郑华凤说。

营造有温度的融合教育环境


如果说特殊孩子是一朵朵的蒲公英,那融合教育就是富有营养的土壤,让飘摇不定的小种子有了心安的居所。

融合的环境,是开启蜕变的关键钥匙。幼儿园和学校营造充满爱与包容的优质环境,普通孩子助人为乐,尽己所能地关怀和帮助特殊孩子,大家共同学习、齐头并进,平等与尊重的氛围如春风化雨,让特殊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温暖与接纳。

在沪明幼儿园,刘玲书架上的《这就是我——天真者的故事》,是幼儿们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故事以孤独症儿童为第一人称视角,以生活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为事例,自述孤独症儿童的内心独白与渴望。

知识的普及,离不开老师久久为功的循循善诱和正确引导。

4月18日,“书香中国·阅读有我”普特融合读书会活动在沪明幼儿园开展。

“同学们,当我们遇到患有孤独症的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帮助他们!”“要和他们做朋友!”“要爱他们!”……

绘本教学结束后,普通孩子主动与孤独症儿童手牵手,参观教室的活动区域,热情地邀请他们唱歌画画,在了解了孤独症症状的情况下,主动尝试与孤独症儿童相处,渴望对方能感受到自己的善意。

10月22日,心语星教师高畅来到沪明小学,开展“我的孤独症朋友”主题科普宣讲进课堂活动。高畅通过色彩鲜艳的孤独症绘本,引导学生走进孤独症孩子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孤独症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三元区心语星特殊教育中心孩子和三元区沪明幼儿园的孩子一起上课

“我要主动与他们打招呼。”“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我们要有耐心地帮助他们。”互动环节中,学生主动思考与孤独症朋友的交往方式,用热心和友情,帮助他们克服融合存在的困难。

在这两所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经过老师和同学的用心对待,有的能在上厕所后自己穿好衣裤了,有的因字写得好看获得了认可,有的在老师“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鼓励下,能够坐得久一点、控制得住脾气了,更加经常参与到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中。

在沪明小学校长孙丽丽看来,融合教育的主体除了学校,更有家长。因此,7月沪明小学为即将及已经上小学的特需儿童家长开展融合教育随班支持公益讲座,帮助家长正视和解决特需儿童在学龄段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传授家长与学校合作、建立日常规则和培育孩子社交技能等策略方法,鼓励家长用爱与陪伴帮助孩子走好成长之路。

“影子老师”引导孩子走进阳光


在三元区,不少幼儿园和学校都开放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家长陪读。但很多家长觉得把特殊儿童送到校园,放进孩子群里就是融合了。

其实不然,融合教育是让特殊儿童从语言表达、认知能力、大运动、社会交往等方面无限接近普通儿童,这才是真正的融合。不少特殊孩子在康复中心经过专业系统的康复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有所提升,但社交能力还有社会秩序感还是无法与同龄孩子相比。家长想将达到适龄孩子送到普通小学,但普校老师很难兼顾到这些特殊孩子,因此孩子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

家长陪读,问题是有的,毕竟不是专业特教,他们并未掌握陪读的核心,不了解正确的陪读方式,因此常常自己耽误了工作,孩子也未能有改观。

5月,范爱玉带领融合教育团队教师抵达天津,与星童融合发展中心达成融合教育战略合作,推动福建省首个“融合教育——影子老师随班支持系统”在三明市落地,更好地助力“影子老师”陪读工作,让更多融合的孩子受益。6月,心语星3名资深教师经培训及职业考试获影子老师职业技能证书。

影子老师,顾名思义,与特殊孩子如影随形,专门辅助特殊儿童适应学习生活,针对他们陪读的学生在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行为的原因、功能和结果,用专业的行为分析和恰当引导,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减少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频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适应日常社会规则。

9月,心语星影子老师郭上华陪伴患有孤独症和多动症的小冰(化名),进入建设小学开展随班支持工作,成为三元区首个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支持的专业影子老师。

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坐在后排的小冰突然兴奋地站起身子,大声地自言自语起来。坐在他身边的郭上华轻轻握了握他的手,示意他安静下来。小冰心领神会,慢慢地坐回椅子上,继续听讲。

在郭上华和小冰母亲吕女士的微信聊天中,一项项详细的课堂表现汇报,是影子老师对孩子用心关注的写照。

“整体能跟随老师指令”“做题时维持时间短会走神”“跑操环节有摇头、手舞足蹈动作,速度过快撞到其他同学”……细心的郭上华,每天都会观察小冰课堂表现录入系统,并悉数告知家长,同时制订个性化计划,在周末开展康复训练时精准地对症下药。

郭上华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培养他们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社交规则。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小冰能从课堂上突然地兴奋,变成偶尔低声自言自语,也能在老师眼神和文字示意后,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郭上华还欣喜地发现,小冰对数字高度敏感,甚至能在听到一个日期后马上说出星期几。在家里,吕女士也发现小冰的兴趣更加广泛,能拿起手机主动学习英语。

再过段时间,小冰或许能够逐渐走出对郭上华的依赖,独立上课、完成活动,直到老师完全撤出。这是吕女士的希望,也是郭上华的目标,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小冰的信心和美好祝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三元区教育局和三元区残联的关心支持下,三元区扎实推进融合教育的工作,目前全区共有206名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中就包括41名孤独症儿童,他们顺利进入普幼、普小就读并能较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人生刚刚开始。




来源:三明日报

记者:陈渴 黄柳青 通讯员:王小娴

编辑:张敏茜  责   编:吴艺缤

监制:黄柳青  总监制:庄万强

三元之窗
由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主办,关注三元之窗,掌握最新三元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