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流转,盛世如约,巍巍学府,六秩芳华。天津外国语大学60载风雨兼程,60载砥砺前行,60载求真向善,换来了如今的芳华荣绩。闪光的人和事,是这条前行之路不可或缺的记忆。摄制组以史为鉴,用电影机讲述几代“天外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故事,激励新时代“天外人”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让天外精神在传承中永续。
《讲述》一经上线,立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怎么还原的60年代的场景?”“演员演的真好,是咱的学生吗?”“和看电影一样,是怎么拍摄的?”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讲述》的片场,了解“讲述”背后的故事。
(大合影)
No.1
一、讲述旧时光
1. 剧本
一部成功的微电影离不开精心创作的剧本,为了以最大的诚意为学校和祖国母亲庆生,摄制组从今年4月就开始着手准备《讲述》的剧本创作。当决定用年代戏拍摄天外翻译家故事时,如何用一条主线串联起天外60年的发展历程,尊重并还原历史,同时兼具观赏性和情感的表达,在有限的时间内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剧本创作的重难点。
经过无数次翻开《校史》和《天外故事》,探寻天外精神的联结点,最终选定依托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天外与我国对外开放重大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时间线,以不同时期的校徽为线索,通过发生在首届教师代表李英书夫妇、首届学生代表曹育民、首届研究生导师代表金隄教授、首届研究生代表林克难等人身上的标志性事件和感人瞬间,生动再现几代天外人精“译”求精、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从剧本到演员台词,从情景设置到分镜脚本,我们认真打磨每一处细节,与人物原型深入交流,走访多位老教师老校友,几易其稿,最终成型。
2. 场地
剧本确定后,我们实地勘察了天津市多处场景和影棚。因为拍摄制作周期和经费所限,考虑要同时满足校史中多场景、多人物、长时间线的需求,最终决定将《讲述》的拍摄场地全部整合在学校马场道校区,采用自行搭建和实地取景的方式,重塑历史环境。本次拍摄场地主要分布在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小花园、行政楼、国际交流中心、钟楼报告厅等,其中,在图书馆B座集中搭建了两个室内拍摄棚:老教室、老办公室。
(图书馆b座旧场景)
(大学生活动中心)
(行政楼)
(国际交流中心)
河北外专的运动服、飞鸽自行车、拍照相机、学校发展的校徽、女老板手中的大哥大、室内摆放物件、拍摄使用道具均为历史实物。
即使有的物件、场景在片中只出现1秒,但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给师生营造沉浸式的年代感,我们仍匠心打造,一丝不苟地做好历史的讲述者。
No.2
二、讲述电影感
1. 剧组
电影独特的美感,来自于视觉与听觉的集合,五感的直接体验和审美的高度吻合。为了重现天外60年的办学历程,《讲述》用电影的标准打造与制作,选用专业电影拍摄团队,甚至从外省市调用了优秀的灯光、录音、道具、化妆等工作人员。党委宣传部全程跟组指导,统筹剧组各部门工作,协调学校各部门配合,在每一场戏的背后,组织围读剧本,调动演员情绪,确定镜头画面,保证剧本最终的呈现效果。
最终的拍摄定于八月中旬,主体部分集中在四天内高强度完成。清晨演员早早就位开始化妆,深夜结束当天所有拍摄任务后,摄制组再开会研究第二天的拍摄细节。由于拍摄过程为非线性拍摄,拍摄时间和拍摄计划也充斥着变化,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在此特别鸣谢学校相关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是你们的帮助让《讲述》再现了真实立体的旧时光,为天外精神平添了几分深意和温度!
印象最深的是拍摄中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原本的拍摄节奏。没有拥挤,没有慌乱,大家互相搀扶着对方,为对方的设备挡雨,用一把雨伞把所有人接到屋檐下,又开始了紧张的拍摄方案调整。方寸间,是一群青年人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努力实现一个梦想的热忱,正如当年天外建校初期筚路蓝缕奠基业的师生一样。一段特别的时光,一段同甘共苦的记忆,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幸事呢!在剧组里,每个人都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致敬每一位《讲述》的剧组成员!
2. 演员
演员是电影中人物的具象化表现,承载着故事和讲述的重要意义。《讲述》中的主演根据演员形象、台词功底、人物贴合度、演技等多轮面试,最终脱颖而出。其中,金隄教授的扮演者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天津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甘雨。他提前深入了解人物原型,以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电影贡献了精彩的高光时刻。甘雨老师为人低调谦和,与师生们交流起来十分亲切,尽显老一辈艺术家的风度和魅力。每次一开机,他的眼神和动作就会迅速吸引在场的每一个人,静下来,沉浸到故事所赋予的情感之中。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作为群演的学生们好像也触摸到了情感表达的大门,放松下来,把自己还原到了那个青春热血的时代,眼神更加坚定,情感更加炽热,演绎更加真挚和自然。
四天的拍摄时间,对于演员们来说是艰难的。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高温酷暑,户外的蚊虫近乎疯狂。现场没有空调,因为要收同期声,开机时连电扇的响动也不被允许。演员们要穿着厚厚的中山装,在室内外奔波拍摄,汗水打湿了头发和衣襟,一停机便要迅速补妆。四天的拍摄时间,对于演员们来说是难忘的。从1964到2024,60年光阴流转,不变的是天外学子眼中的光芒,真诚不变,热望不息,跨越岁月的长河仍令人动容与沸腾。
No.3
三、讲述精气神
1. 后期
《讲述》采用电影机拍摄,其素材量相较传统摄影机拍摄呈几何倍的增长,原始素材达到600多个G。即使现场有记录合适的片段,但因为收声、微表情等需要再筛选的工作,从海量的素材里挑选出最合适的片段,也是极其困难的。后期的剪辑工作耗时半个月,几次反复筛选素材、逐字逐句逐帧剪辑修改到深夜,做最精细化的调整,力求做到最完美的呈现。最终从海量素材里剪辑出长版、短版、现场版、花絮版,其中,现场版先后修改送审8版,并在校庆纪念大会现场首发,收获好评如潮。
2. 音乐
我将梦你所梦的团圆,愿你所愿的永远;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寻找微电影的背景音乐时,王菲演唱的《如愿》以其深情肺腑的表达和鼓舞人心的旋律,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歌曲《如愿》歌颂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初创精神;弘扬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传承精神;传达了山河无恙、盛世如愿的美好愿景,与天津外国语大学60年来锐意进取、与时代同行的校史完美契合。《讲述》不仅是一部微电影,更是天外翻译家精神的一段真实写照。从“译世界”到“译中国”,从接过校徽到接过责任,我们看到了一代代天外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守信念,追求理想,这份传承也是《讲述》最动人的所在。
甲子峥嵘,六旬气茂;弦歌不辍,再启新程。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天外人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发挥“外”的特色,“语”的特长,努力讲好天外故事、天津故事、中国故事,为对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往期回顾
来源 | 天津外国语大学
展现国商风采
你我一起前行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