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美文斋第504期】刘春:戏迷父亲

民生   2024-11-25 19:44   陕西  
 
 父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戏迷,他欣赏戏曲如饮美酒,如痴如醉。每当戏曲的音乐旋律响起,他顿时来了神气,两眼发亮,目光炯炯。不论是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还是眉户和秦腔,他都能如数家珍,痴迷至极,戏曲中的故事人物烂熟于心。诸如秦腔戏《辕门斩子》、《周仁回府》、《三滴血》、《斩美案》、《三娘教子》,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眉户戏《屠夫状元》,豫剧《卷席筒》和黄梅戏《女驸马》,越剧《五女拜寿》都是父亲喜欢的戏曲。在父亲的世界里,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

 我从记事起,就听到父亲就经常哼唱戏曲,耳濡目染,我们一家人也都喜欢上了戏曲,也都能唱上几句。每次父亲带我们看戏,总不忘给我们提点几句,什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什么“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什么“京剧讲究字正腔圆,演戏要有板有眼”,等等。他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像模像样,把基础功做扎实,不要只图热闹。受父亲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姐妹几人仍能清晰地记得许多戏曲和戏词。

  以前,县城每年夏天都会举办十余天的物资交流会,交流会期间,从白天到晚上市场旁边的戏台不断上演着多个折子戏。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父亲都不会错过每一场戏。

  父亲看戏特别专注投入,仿佛整个人都走进戏曲里了,父亲会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时而暗自流泪,时而转悲为喜,时而开怀欢笑。戏曲表演精彩之处都会引起他的喝彩和掌声。直到晚上回家,父亲仍然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戏曲中的人物和故事。我终于理解了人们常说的“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句话的含义了。

  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能吃饱穿暖已是不易。记得有一天,父亲买回来了好多戏曲磁带,他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不已,但是家里没有录音机。三姐理解父亲的心情,于是到学校跟英语老师借了个录音机晚上让父亲播放戏曲。父亲的执着,三姐的孝心,老师的大度,这一切的一切,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感到满满的幸福感。

  过了一些时候,虽然经济拮据,可是父亲咬了咬牙买回来一台“春雷”牌录音机,全家人都表示支持。父亲遇到各种自己喜欢的戏曲磁带都会一一买回来,家里的磁带足足有几十盘。

  闲暇时,父亲总是闭目躺在躺椅上,手中端一杯茶,听着录音机播放的戏曲,嘴里跟着哼唱,那份惬意与满足溢于言表。父亲不仅爱看戏,还热衷于学唱戏。他时常模仿那些经典剧目中的角色,尤其是他最喜欢的《花亭相会》,他一个人演唱张梅英和高文举两个角色,忽而男声,忽而女声,来回交错,唱腔优美,动作到位,俨然自己就是台上的名角。

  进入九十年代,我们家庭条件稍有好转,父亲就买了一台 “黄河” 牌黑白电视机,那时候电视只能收看陕西台和中央台,为了不错过戏曲播放的时间,父亲专门订了一份陕西电视报,报纸一到,父亲立刻就拿红笔把所有戏曲节目播出的时间圈出来。每次到了戏曲节目时间,其他人都不能跟父亲抢电视,我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从电视机前走过,否则会挨骂的,只能随着父亲一起看戏曲节目。父亲两眼盯着屏幕,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那方寸屏幕中,忘却周围的一切,眼神闪烁,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每当电视里传来戏曲曲调,他总能立刻辨认出这是哪出戏,甚至能详细讲述这段戏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戏曲的每一个唱段都像是一部微型的历史剧,充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人总会围坐在一起,欣赏父亲精心挑选的折子戏。父亲和我们姐妹几人分角色饰演,那一刻,戏曲不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父亲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他看来,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通过戏曲,他品味着人生的百态,感悟着生活的真谛。每当他哼唱起那些熟悉的唱段时,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父亲教会了我们如何欣赏美,如何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他的执着与热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活成了当年父亲的模样,听戏、唱戏亦成了我每一天的必修课,真正理解了父亲对戏曲的感情。

  今日翻看戏迷朋友圈,那些熟悉的画面再次浮现,又想起了老父亲。



文学顾问 :魏新怀 刘虎林 高延平 刘玉东 张湛武
主      编 :刘   亮
副 主 编  :白海平 吴生斌
执行主编 :李绥宁
解说编辑 :陈   军
播      读 :王晓云
图文编辑 :白延香

END


监制|刘亮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娥 白延香

甘泉县融媒体中心
引导社会舆论 , 服务人民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