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瑜伽现量」分三个。
「瑜伽现量」若予以区分的话,有三:(1-1-4-1) 「现证 『细品无常』之量」、(1-1-4-2) 现证 『粗品补特伽罗无我』之量」、(1-1-4-3)「现证 『细品补特伽罗无我』之量」。
粗品的补特伽罗无我、细品的补特伽罗无我,这两个之前讲过,今不重述。在此处,无常就讲 「细品的无常」,为什么讲细品的无常呢 ? 因为粗品的无常,不需瑜伽现量才能了解、才能现证。粗品的无常,譬如说人往生了、东西摔倒了、或房子败坏了,这些眼前就可现证。每个法生的同时也有灭,生的同时存在着灭的部分,这样的无常就是细品的无常。生的因本身就是灭的因,没有另一个灭因;能生的因本身就是能灭的因,没有另一个灭的因。这样的无常,要靠推理才能了解。若要真正体验现证的话,就必需要有瑜伽现量才作得到。现证细品无常之量,大概是这个意思。
再来进入比量,先看它的定义。
「依于 〔比量〕自己的所依 — 正因 — 之后所产生之新的、不欺诳的耽着知」,就是 「比量」的定义。(P49/L19)
比量的定义方式,与前面的差不多,它包括比跟量两个。比就是推理。推理要有一种正确的逻辑,即正因。正因即正确的逻辑、正确的理由。因是理由之意。比量依靠的是正确的逻辑,从那边推。所以,依靠的是它自己的所依 — 正因,以正确的逻辑推理,后面产生的意思。所以,比就是用正确的逻辑推理,从那边产生的就是量。量的定义,即是 「新的、不欺诳的明了」,或者是不欺诳的耽着知。这里用耽着知,要理解,讲到量的定义时,都提到是新的、不欺诳、及明了。这里没有讲明了,而讲耽着知。为什么这里讲耽着知,而不讲明了呢 ? 首先,耽着知的 「知」就是认知、明了,讲耽着知的时候,明了的作用已经存在。这里加 「耽着」是要令人了解比量是分别心的意思。耽着是执着,是分别的意思,耽着知的「知」就是心的意思。所以,耽着知就是分别心的意思。比量一定是分别心、一定是耽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