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观应成的角度看,唯识的主张有些矛盾,或不那么正确。但是要真正懂中观,要先好好学习唯识。

文摘   2024-10-24 00:01   上海  

语词解释

为什么称为 「唯识宗」?因为主张 「『一切法的本质』唯是『心』」,所以称为 「唯识宗」;而且因为主张 「『一切法的本质』唯 『明了』」,所以称为 「唯明宗」

从中观应成的角度看,唯识的主张有些矛盾,或不那么正确。但是它有很多优点,有正确的部分,所以中观的祖师们建议,要真正懂中观,要先好好学习唯识。唯识里面有很多好的东西,现在外面常常讲科学、心理学,他们的解释跟唯识的解释很多都相同。比如说,身体健不健康跟心有关系。心若改变,整个生命就会改变,整个生活环境就会改变。好像心的力量超越一切,心的思想超越一切,这些都跟唯识相通。总之,多学习唯识,帮助蛮大的。

真正唯识的主张,从第四个 — 对境的主张方式 — 开始。

对境的主张方式

所知若加以区分的话,有二:(1)胜义谛及 (2)世俗谛。「以现证 〔胜义谛〕自己的现量,透过二显消失的方式,所了解者」,就是胜义谛的定义。胜义谛、法性、法界、究竟的实相等同义。胜义谛若加以区分的话,有二:细品法无我及细品补特伽罗无我。若从空性的所依处来区分细品法无我,则有二十种空性;若加以简化,有十八种空性;若再简化,有十六种空性;若再简化,则有四种空性等。细品法无我的实例,如:「『色』及 『取色之量』异质空的空性」及「安立 『色』这个语词的基础 — 色 — 是自性相成立空的空性」。细品补特伽罗无我的实例,如:补特伽罗为自己能独立之实质有空的空性。「以现证 〔世俗谛〕自己的现量,透过带有二显的方式,所了解者」,就是世俗谛的定义。

胜义谛跟世俗谛的定义,对照一下,比较能理解二者的差别。所知先分二:胜义谛跟世俗谛。意思是所了解的法,分类的话,一个是表相的,一个是实相的。除了这两个以外,没有第三个法。另一种说法,每个法上有一个表相的,一个实相的。了解法的方式有两个 — 对表相的了解及对实相的了解。所知分两个就是这个意思。世俗谛是表相的,胜义谛是实相的。胜义谛跟世俗谛差别是什么呢?一个很殊胜很难了解,一个很容易了解。

胜义谛的定义是:「以现证 〔胜义谛〕自己的现量,透过“ 二显消失 ” 的方式,所了解者」。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认知要现量法的实相,现量法的表相。法的表相是现在可以现量的,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很甜、很漂亮、那个不好看,现量可以了解这些表相。这些法的表相现量了解时,不须要所有的二显都消失。

二显是什么?比如说,我看这个东西时,同时可以看其它很多法,这就是叫二显,二就是多,二显就是多显现。比如说,我现量这朵花时,同时可以显现其它多的法,其它多的法显现的,不须要消失,可以同时了解。

花上也有它的实相 — 就是空性。若要现量它的空性时,我的心非常非常专注,不可以同时有其它法的显现,所有的二显要消失,才能够看见,才能够现量空性。空性非常深,非常难了解。胜义谛与世俗谛差别在哪里呢?一个是现量了解它的时候,其它的法可以同时显现,一个是其它的法不可同时显现,其它法的显现必须消失。

世俗谛的定义:「以现证 〔世俗谛〕自己的现量,透过“ 带有二显 ” 的方式,所了解者」。讲胜义谛时,提到二显消失,讲世俗谛时,则是二显同时存在,不须要消失。所以,要现证空性时,肯定脑袋里所有的想法,一定要消灭、消失。心完全专注,才能了解空性。世俗谛的法就不须要这样,二者一个是 「二显消失」,一个是 「二显没有消失」。依定义讲,二者的差别就是这样。

再来,唯识的胜义谛有不同的名称,有时候叫法性,有时候叫法界,有时候叫究竟的实相。虽然名字不同,实际上意思一样,就是同义。

胜义谛分的话,就分补特伽罗无我跟法无我,两个都是胜义谛;两个都是法的实相,所以补特伽罗无我跟法无我,二者都是胜义谛。


三士道
始初多求广大闻,中于教理现教授;后于昼夜精勤修,普令回向教增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