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叶说医,作者:叶正松
1月15日,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 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 ”的提案,把“集采药效果不好”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郑民华医生接受媒体采访,在谈到药品集采时他表示,“在这么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或者我们医院医生的感受,比如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
郑医生进一步举例说明,进口的麻药时,时间可以算得很准,但现在使用集采的麻药,本来用一支就能睡着的,现在需要用三四支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面对集采药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广大医生很无奈,想给患者开好药都不行,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多次也没有回应。”
此话一出,全网皆惊。
上海市20位政协委员吹哨药品质量,惊动了国家医保局,非常重视此事。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给上海市医保局发了一封措辞罕见严厉的函件,引起轩然大波。
这封名为《关于了解核实临床专家实名反映集采药品降价出现质量问题 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函》中,详细写明了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教授关于上海市药品集采质量不稳定,集采的抗生素过敏、降压药不降压、糖尿病药血糖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使用的泻药不泄等情况的反映。
国家医保局要求上海市医保局要高速重视,迅速调查反映的问题,尽早向社会反馈。国家医保局表示,特别注重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并请上海市医保局联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郑民华专家,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
国家医保局要求进一步了解郑民华医生反映存在质量问题的具体品种、中选企业及临床表现等情况,并责成相关中选企业回应临床关切。如果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将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变更供货企业。
同时国家医保局还表示,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对于集采中选药品降价后确实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报送同级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不放过质量有问题的企业。
必须承认,药品集采的总体效果是无可置疑的。通过药品集采 ,药品价格真正被打了下来,药品暴利的水分被挤掉,民众用药的负担大为减轻。
但硬币总有其正反面。决定集采成败的,不是一两个煽情的“灵魂砍价”视频,也不是把药价砍到3分钱一片,而是在相对较低价格下长期的仿制药疗效。
药品降价,引发许多医生对药品质量能否保障的担忧。
比如,卢长林医生认为,集采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主要原因,是集采药品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他以降压药氨氯地平为例介绍:进口7片/每盒21.61元;集采28片/每盒1.53元。进口药单片价格3.09元;集采药单片价格0.05元。他表示:“集采药多为国产仿制,无研发成本,但其他成本仍然存在。不管是原研药还是集采药,都有其合理成本,如果集采价格低于成本,则药物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从各方信息看,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医生在选择药物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还要考虑患者的信任度。如果仿制药质量不稳定,因为药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那么患者就会对医生的处方产生质疑,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影响医患关系。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产仿制药集采中标价格不断创新低,许多进口原研药从医院退出,变得“一药难求”,这一事情屡屡搅得舆论场躁动不安。
尤其是郑民华医生那句“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的总结,几乎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价格亲民,无可厚非。现在集采降价,把最难最得罪人的活都给干了,真正抗压的不单单是医疗系统,也不全是医护降薪,而是整个制药行业。
一定要清楚,药品耗材没有了利润加成,就等于医药已经分了家,是竞争关系。和国外医药分家性质上一样,只不过一个在院内,一个在院外,仅此而已。
这一点三明看的就非常透彻,所以三明医改的第一站就是降低药价,从一开始就拼命的压缩药占比,这么做就是想把利润留在医院,而不是分给药企。
按照三明打麻将理论,如果四个人都可能赢,那就一定是因为有个第五方,医药行业在买单。他们今后承担着整个医改的成本压力,这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为他们已经吃了几十年的医改红利。
但低价必须建立在高质质的前提下。
另外,还要满足患者的差异化需求。
因此,不能只看低价,也要重视质量。同时也要给患者留下一些国外原研药的需求空间。
所以,我认为郑民华医生等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六点建议,非常积极,也非常不错:
1、医生可以评估与处方选择。
2、特殊病种开通特殊通道。
3、开通自费购买原研药的渠道。
4、放开原研药与非原研药比例。
5、全面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6、加强质量监管,优化集采政策。
说实话,老叶我对于郑民华医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为,人,貌似是自由的,貌似是有自己意志的,但所有人都会面临资源约束。只要他在组织里面混,有自己的位子,就一定会受到组织的制约。你把组织的生态位,算清楚,把里面每个决策者的利益诉求,算清楚,就不难明白,我为什么敬佩郑医生了。
一个敢于直言的人,尤其是身处大上海大三甲医院的一个知名专家,极其难能可贵。
而一句真话,比金子还要宝贵。
任正非在华为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他说:“我认为这个口号声,如果太多,就是华为公司的葬歌”。
我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行业,任正非的这句话都不过时,甚至愈是在困难的条件下,愈加需要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在一些行业和领域,编口号、喊口号俨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亦或是路径依赖,没有口号就好像东北人吃饺子没有醋,西北人吃面条没蒜瓣,失去了灵魂。
任正非之所以对口号不感冒,认为口号是灾难,因为他是个有经历的人,经历了太多荒唐与荒谬,认清了太多表象背后的复杂与丑恶,作为华为的掌舵人,绝不能再犯低级错误。
最后,老叶我再次向敢说真话的郑医生致敬!
一个人八面玲珑、能说会道,并不是情商高。真正的情商高,是这个人,走到人前面,被无条件的无限信任。也善于把真的一面释放出来,实事求是。而相比之下,那些八面玲珑、会来事、能说会道明哲保身的一些所谓行业专家,只是术的层面。而道的层面,是人品、道德、品行,不愿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百术,不如一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