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作品|《青春禁忌游戏》读后感

文摘   2024-07-04 10:58   浙江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导语:

《青春禁忌游戏》讲述了四位学生为了得到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以庆生为名敲开了独居女教师叶莲娜的房门,并开展了一场残酷的“游戏”。非鱼剧社曾在2018年将此剧搬上舞台(点击阅读原文回顾2018年非鱼版演出视频)。时隔六年,当社员山火重温这部剧作时,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剧本印象 

充满表现力的话语似乎要溢出屏幕。即使我用力合上电脑,装进包里,也难以抵挡那些雄辩式的滚烫话语。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似乎越来越遥远,而怀着惴恐之心的我一边不忍看下去,一边又十分期待它的结局。一边想捂住作者的嘴,好像我成了害怕仓颉创造文字的夜哭之鬼,而另一边,却希望能通过卫星广播,将这部戏传递到宇宙的每个角落。作为观众,怀着guilty pleasure般的冲突心态,静静看着作者扬起皮鞭,将那些冠冕堂皇的思想、白骨铸成的誓言鞭笞得死去活来。


故事完美符合三一律,在一夜之间起承转合。这是一次可以摧毁人类信念和生命的言语交锋,是一场使人绝望的残酷游戏。


宾客之礼

开场是一派祥和的气氛,学生们为老师庆祝生日,送来香槟和精美的水晶高脚杯。善良的意图和珍贵的礼物打开了老师的心门,老师表达出由衷的感激和贵重礼物的不安,邀请同学们吃东西。想成为外交家的瓦洛佳便提出要通过自己的家庭关系,将老师的母亲转入更好的医院去,由一位全国闻名的医生为她治病,老师更加感激和不安。接下来学生们便进入正题:希望拿到老师掌管的保险柜钥匙。在那个保险柜中,存放着他们的考试试卷。他们希望通过修改替换试卷来获得高分,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而,老师拒绝了。如果到此结束,这也许是一部歌颂正直和师德的喜剧。可作者有着更大的野心和表达欲望。接下来,一场关乎理想、关乎灵魂、关乎社会伦理、关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锋正式展开。在此过程中,卑鄙、懦弱、背叛、堕落、残忍披着各自堂皇的外衣,在舞台上亮相。


学生们都有各自理直气壮的理由来获取这个钥匙。瓦洛佳以领袖自居,他是这次行动的领军人物,他可以为到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劝老师“崇高的目标要我们暂时地修改一下为人处世之道”。巴沙,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学爱好者,他的理由是:“我父亲的科研领导,他的儿子怎么没找您提分数?低声下气地求您?因为他一出生就在大学定好了位子,就因为他父亲恬不知耻地抄袭别人的成果。”因此,被人剥夺了特权的他也理所应当要在大学中占取一席之地。拉拉,虚荣又浪漫的女孩,纳博科夫的忠实读者,她说:“您一生是为过上最基本的生活而奋斗,而我们是为过上上等的生活而奋斗……连我至今没有失身也是有考虑的,有朝一日它会卖个更好的价钱,卖给肯出高价的人!”而维佳,小小年纪便酗酒,为自己当蔬菜站长的父亲感到羞耻,也想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言语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是整个社会弱肉强食的写照。然而老师不为所动,她说:“假如全世界所有人都站在恶的一边,即使到了那一天,还可以独善其身呢!哪怕只有一个人对这广大世界说‘不要恶’,仅仅是一个人——恶就会退却,善与公正就会胜利。”


社会的缩影

这四个学生差不多折射了整个社会:政治家、知识分子、不劳而获者、下层劳动者。一个有机、高效的社会群体,可以分工协作,各取所长。如同邪恶的第三帝国,在“元首”希特勒的领导下,软弱的知识分子妥协,裹挟着人数众多惯于盲从的国民,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帝国的毁灭》将希特勒塑造成类似于瓦洛佳的角色:如果日耳曼民族无法经受战争游戏的考验,那么就应当被毁灭。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成为政治强人的陪葬品。

电影《帝国的毁灭》


回到游戏,老师的坚韧令人感动,可庆祝胜利还为时尚早。接着,学生们开始使用暴力。他们扯断了电话线以防老师报警,他们在老师身上和家中进行搜查,他们开始对老师进行人身的侮辱,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言语来摧毁老师的信仰。这一段的辩论相当精彩,邪恶的力量四处飞扬,才华横溢的巴沙出口惊人,把社会现实的黑暗伦理和价值观和盘托出。


在列举了一连串社会的不公正之后,他说老师“捍卫的不是什么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只不过是官僚主义机器,连同它彻头彻尾的虚伪、狭隘的道德”。又说,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表里不一的人,全是学校老师们的功劳,“伪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是“十几个老师加上生活本身教的!”“我们可是您的孩子!不是别人的,我们是你们亲生的孩子!”。

这一轮的攻击,他们仍然没有成功。老师用更为高亢坚定、更为一针见血的语言将他们那一套肮脏的理论挡了回去。她失望:“再当教师没有任何意义,把孩子们培养成你们这样的怪胎。作为教师,我作到头了。”她畅快淋漓、歇斯底里、声嘶力竭,耗尽了最后一滴力气。最后,她说:“再也没有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了,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已经死了。”


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老师的名字,她在凌晨三点宣布自己已经死亡。



客体和他者

可学生们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钥匙尚未拿到,他们只好继续攻击。这个时候学生的阵营开始分化,柔弱的女生拉拉已经意识到这个游戏超出了正常的界限,她准备离开。三个男生一个恶毒、一个愚蠢、一个懦弱,在各自的心理状态之中又挣扎着正当化自己的目标,走向下一步:他们准备当着叶莲娜的面强奸拉拉,他们知道,以此可以迫使叶莲娜就范。

人类是如此的坚强和脆弱,他们面对自我的磨难可以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坚韧品质,而对于他人的同情心和敬意,却成为他们无力抵抗的致命软肋。叶莲娜果然彻底投降,她交出了钥匙,躲进了洗手间,她不能看着她的学生退化为凶残的禽兽。可是就在预备对拉拉施暴的过程中,有两个学生——巴沙和维佳的良知开始慢慢觉醒,他们不愿再将这件蠢事继续下去。看着铿然一声落在地下的钥匙,他们跌跌撞撞离开了叶莲娜的家。拉拉扑到洗手间的门上,呼唤叶莲娜的名字,可是直到幕落,叶莲娜都没有开门。


叶莲娜自杀了,连最简单最平庸的中立都没有选择,而是背弃了上帝,选择了最刚烈最极端的做法。邪恶与正义两败俱伤。


悲剧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只要有光,便有阴影。只有摧毁到极致,才能渴望获得救赎。瓦洛佳说的对不对?我几乎要被说服了,抛弃道德吧,运用各种各样的技巧吧。如同恶魔在人的耳边喃喃低语。难道你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怎么样的社会?你真的不清楚执着的老好人是什么下场?那些善良、保守、以为自己继承了一切善而又傲慢自大的人能够取得什么成就?


带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极端的念头可以蛊惑人,让人一时做出破坏性的举动。然而叶莲娜的声音还在继续回响:“很多人成了诚实的人、正派的人、善良的人,这难道还少吗?他们普普通通,可正是他们保存着真、善、美的元素……只要有正派的人在,社会就能进步。”


安提戈涅情结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同名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俄狄浦斯的女儿。俄狄浦斯遭受命运的捉弄,杀父娶母,刺瞎双眼,自我放逐。俄狄浦斯的儿子们相互争斗,战死,被新任国王处以叛国罪,不许收尸。作为妹妹的安提戈涅,冒险违抗国王的命令,将哥哥埋葬。她的行为触怒新王,被判刑,关进墓中,最后自杀,以身证道。安提戈涅必须死,因为人的律法必将代替神的律法。社会法律必将代替亲缘伦理成为新的准绳。

因此,瓦洛佳说叶莲娜有安提戈涅情结。单一的道德标准塑造了她们正直的形象,而结果上看起来,显得固执,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可在这场斗争中,我的同情心并不中立。学生们在叶莲娜面前践踏整个教育体系,抱怨社会的不公,也并非叶莲娜所造就和可改变的。


天亮了,戏演完了。认清教育残酷结局的叶莲娜赴了死。不愿见到学生变成野兽的叶莲娜赴了死。得到实验结果的瓦洛佳心满意足地继续活着。良知被稍稍唤醒的学生们带着名为叶莲娜的致命伤活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

巴沙反复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编剧的灵感来源。陀氏对于苦难、上帝、罪业、坚忍有着独特的理解,是俄罗斯文学的一座丰碑。《罪与罚》中,贫困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用斧头杀死了做典当生意的老妇人。尽管犯罪前他在内心里正当化了自己的恶行,之后却饱受良知谴责,陷入了长期的精神错乱。

叶莲娜:“你们当然不会亲手拿斧子杀人,你们还没那个胆子......”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主要角色也和本剧相互对应。而《群魔》中有上帝和无神论、俄罗斯传统主义和西方社会的激烈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放弃希望,《罪与罚》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获得了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代表着宗教的、纯真和善的阿廖沙。

拉拉:“我都能读纳博科夫小说的英文原著了!”


活下来的伊莲娜

1988年,梁赞诺夫导演的《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在苏联上映。也许那是苏联最开放最自由的时代。三年后,苏联解体,主要的政治遗产由俄罗斯继承。2011年,萨金塞夫导演的《伊莲娜》上映。


伊莲娜是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长富有的老人弗拉基米尔重组家庭。伊莲娜前夫的儿子一家生活贫困,常常需要伊莲娜接济,甚至不得不找弗拉基米尔要钱。

伊莲娜和窘迫的儿子一家


而随着弗拉基米尔身体衰弱,他更希望把钱留给挥霍无度的女儿。最终伊莲娜铤而走险,在弗拉基米尔的药物中加入了过量致死的药品。又伪造了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自己和儿子。全家人搬进弗拉基米尔的高级公寓里。

伊莲娜和儿子一家搬进弗拉基米尔的公寓


伊莲娜同样善良,溺爱自己的儿子,也尝试让弗拉基米尔和他的女儿修复关系。最后面对贫困走投无路的现实,却做出了极端的犯罪行为。与后来的韩国电影《寄生虫》也有相似之处。

电影《寄生虫》海报


生活在苏联时代的Elena执着于自己的信念,面对的是挑战真善美准则框架的年轻人,用自我毁灭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尊严。生活于俄罗斯时代的Elena,面对的是挥霍堕落啃老懒惰的下一代,丢下自己的尊严,犯下杀人的罪孽来早就新生。


荒诞的故事继续在不同的时空上演,Elena辗转于各个舞台,残酷的戏剧将持久地拷问着每个人。

精彩回顾


社员作品|命题作文《雾》



非鱼剧社于2015年春季成立于斯坦福大学,由一群热爱话剧的中国学生创建,是斯坦福校园内首个中文话剧社。目前,非鱼剧社已发展为湾区最有影响力的非营利性中文剧社和文化品牌之一。在纷繁复杂或平淡单一的生活外,非鱼剧社再造出一个世界来。生活烦琐,人性纠葛,哲思深渊,命运曲折,都被我们搬到了舞台上。在这里,你将体验不同的人生,分享精彩的故事,找到纷繁烟尘中埋藏的自我。

文案:山火

导语&排版:北南



非鱼剧社
斯坦福大学学生创建的中文话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