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大讲坛”解码甲骨文的奥秘与魅力

文摘   2024-11-07 10:52   河南  

本报讯(记者 张俊军)甲骨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甲骨文背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11月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博大讲坛”邀请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李运富讲解甲骨文的造字方式与记事手段,解码甲骨文的奥秘与魅力。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文献。在文字系统尚未成熟的时代,甲骨文要有效记录事件形成文献,必须构造一批常用的记事符号并配合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李运富教授从描绘客观事物形状、规定象征性符号、组合既有字形的音义、变异既有字形的状态等四个方面阐释甲骨文的造字方式;解读甲骨文作为早期文献形态的一些特殊记事手段,合文以表专有名称,析字以表特殊含义,改变字形表达某一事件和语段,改换构件表示特定对象和主体,或借用音同音近的成字记录形义无关的词语,或描绘音同音近的事物表达另一形义无关的事物等。讲解深入浅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甲骨文的造字方式和记事手段。

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字爱好者的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我们受益匪浅。”市民郭素红表示,“真没想到3000年前创造的甲骨文已经有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记录语言和表达事件的完整体系。感谢李教授让我们对这一古老文字有了更深的了解。”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5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了“那些年的刻骨铭心,让我说与你听”甲骨文化展,旨在普及甲骨文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文博大讲坛”作为展览的一部分,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认识。(11月5日安阳日报第01版 张俊军



“精彩北关”视频

推荐阅读






关注“精彩北关”微信  了解更多北关时讯

组稿:李鑫 编辑:杨光明 校对:刘斌

投稿电话:0372--3363618  邮箱:bgqsjb@163.com

长按(二维码)请您关注 北关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精彩北关
讲好北关故事 传播北关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