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李炳银 || 中篇报告文学的模样——读《李春雷中篇报告文学选》(代序)

文化   2022-10-08 23:46  

▲著名作家李春雷


报告文学因为其事实真实的限制性和题材的多样分散性,对于作家形成自已的风格特点构成了不小的考验但却有作家在不断的探索努力中。在现今中国的报告文学作家中,李春雷是在这方面用心实践很突出的作家。不得不说,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写得越来越精致了,大家有口皆碑。《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朋友》《真是后来人》等等,筋骨毕现血肉丰满珠圆玉润芳香四溢,受到多方读者的赞扬,已经几可成为当代短篇报告文学的标本性作品了。
他的几部长篇报告文学,像《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当初我都读过,并给予积极推荐。这几部作品,或大气磅礴、丰厚蕴籍,或摇曳多姿、声情并茂,也堪称优秀,在各自的题材领域占得高枝。


如今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在讲求真实性、时代性的基础上,非常注重作品的叙述结构和不同的表达方式,颇具文体意义,即在艺术营构上独具匠心、风格鲜明、自成一家,受到大家的公认。
报告文学因为真实的约束,给作家的展示空间有限,可在对资料事实处理方式上却给作家留下可能的余地。作家的聪明才能可以在这个结构叙述方式的过程得到表现机会,实现自己个性的目标。
李春雷这些年报告文学成果丰硕他的中篇报告文学我读过一些,但好像未读全。这次有机会总览阅读,也是个增进了解的机会。
作为一个以报告文学为事业追求,使命担当的成熟作家,李春雷在文体上的追求和探索是广泛的,也是深入的。对于报告文学的各种体制和题材,每每面对,都如同初遇,绝不会疏忽。


中篇,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文学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意见。多年来,对于这个问题,也鲜有人深入思考和实践。
的确,中篇报告文学的标识,我们比较少听到,似乎报告文学非长即短。但长短之间的中间状态也确实存在,而且也有一些例证。伴随社会生活节奏与阅读环境的改变,中篇恰是很好的阅读对象。因为,很多事容量不小,写成短篇不能充分表达,写成长篇又太拖沓,最好的呈现就是不长不短的中篇。
十多年来,李春雷在这方面十分在意,有意地在这方面实践,创作了十多部中篇作品,不少作品在社会引起了很反响,比如《赶考》《北京榜样》《金银滩》《赛罕坝祭》《特殊党费》《青樱桃,红樱桃》等等。其实,他的名篇《木棉花开》也应算是中篇,但由于已经打上了鲜明的短篇标记,在此也就不论了。
小说界有一个说法,大意是:短篇讲细节,中篇讲故事,长篇讲命运。这个观点,引入报告文学界,也大致是可适用的。
长篇报告文学大都在叙述一个宏大丰茂的事件,借以阐述其结果和指向,展示辉煌与成就,而短篇报告文学大致在描摹一个人物行动情节或人生事件断面,或简洁地叙述一个事件或人物。只有中篇报告文学,可以有效汲取借鉴长篇短篇的优长,既可以较完整且详细地讲述一个或几个充满丰盈细节的故事,又可以尽情、精致地发挥作家的才华,给人物事件一个相对完整的描绘。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篇幅,那就是中篇的字数。
长期以来,文学界关于长中短篇字数的界定并不严格,富有弹性。但大体掌握在短篇3万字以内,中篇12万字以内。但经过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和阅读体验,特别是新世纪、新时代以来生活和阅读快节奏的习惯,许多人感觉应该适当调整。鉴于此,大家普遍感觉,体量要缩短。那就是,短篇要真正地体现出短的特色,大体在万字左右。其实这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切要从题材对象和作品面世的平台决定。
当然,中短篇的分,还要考虑到叙事体系。但一篇真正的佳作,即使单线条叙事,也包蕴着丰富繁杂的时代和背景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字数仍然是主要标志。所以,我以为字数超过了2万字,似乎就可以归属于中篇范畴。此前孙犁的小说《铁木前传》,几万字,却被归入长篇了。徐怀中的《西线轶事》,近三万字却归入了短篇。凡事因具体对象而异,也不必过分真。

▲李春雷一线采访中


说过篇幅,我们再说文本。
从文本内容上看,中篇和长篇短篇虽有区别,但都有相通之处。好的长篇片段,可以是彩的短篇;优秀的中短篇,也可以是长篇的很好章节。一切都有相互融合补充的机会。报告文学具有追求知识分子写作,思想性强的个性。置身社会焦点,话题中心,时代前沿,文明潮头的特点;融入苍生大众,秉持持社会良知,客观反映现实,才永远是作者着力的地方。作为一名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这是基本的立场和操守。相信在这方面,大家没有歧意。
现在,我们只谈艺术表现。
作家之所以是作家,佳作之所以是佳作,除了基本的思想内容之外,最主要的是艺术呈现。我注意到,李春雷有一个观点:文学作品,重要在于发现,更重要在于表现。这句话,说得极好。
应该说,这也是中国当下报告文学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些人不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生活中观察发现,却时时以主观臆想和现实想象写历史,导致其作品成了简单的宣传工具,作家自已成了缺少独立人格与灵魂的机械写手,令人见之丧气!
艺术表现,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但又是宽泛的问题,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只有方向,没有轨道,只有理论,没有步骤。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人人都在说,个个做不到。就像最高尖的运动员,只有理论肯定不行,只有苦练肯定也不行,要有学识眼界天赋,有艺术的才能,有压力,有竞争,有挫折,还要一些偶然成分即运气或机遇,但运气或机遇成分又建立在特定的基础上,即我们常说的,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的人把好题材糟蹋了有的人却把不怎么理想的题材激活了!在这里,作家是根基与核心!
艺术表现的核心,不外乎两点,即四个字:一是文字,二是结构。
文字是外表和气息,结构是骨骼和气质。就比如一个美女或俊男,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显然,前者是外貌,后者是根本。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美。在这方面,李春雷已经做出了突出表率。
文字是李春雷一贯的优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精妙简明、意蕴丰润的艺术特色,在此不再赘言。


在这里,我愿意着重说一下他在结构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和神机鬼才。
结构布局,对一篇作品来说,犹如一个建筑,是格局,是框架。是否最合理,是否最科学,是否最实用,是否最美观,是否最时尚,都是需要考量的。而这一切,又多是藏在作品背后看不见的,犹如写字画画,全在于作家的内心把握。
《赶考》是大题材,写作对象是中共中央在进京之前的宏观故事。可以说,写作难度极高。但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文史修养特别是党史军史功底,举重若轻地完成了。整篇作品用一种冰糖葫芦的结构,既线条简明又生动形象,既大气磅礴又扎实严谨,文学地讲述了那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由于《赶考》篇幅较长,已出版单行本,且选入多种选本,这里未选入。
金银潭》的结构是以主人公张定宇的身世和武汉抗疫现场为双线,时空交错,一张一弛,时紧时缓,节奏时时变换,精彩纷呈
《青樱桃,红樱桃》的结构则是三线交缠,除了主人公工作与身世两条线之外,还把主人公的日记巧妙穿插。这样,虽然三线推进,但清晰而不混乱,既相互补充,又丰富队形,更增加真实感觉,使得整个作品枝叶繁茂,既坚挺刚直,又摇曳多姿。
《北京榜样》的对象是一群英模人物,且这些人单独存在、互不联系。应该说,这个题材创作难度也极高,让人无从下笔。但是,作者巧妙地借用其中一个人物——高铁设计师的故事,设计了一个特殊的高铁结构。这样,整个作品如同高铁的一组车厢,既紧密相连,又首尾相顾,浑然一体,好读好看。
《特殊党费》也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其主人公是汶川地震过后的一群共产党员,如满天星斗。但作者设计了一种礼花绽放式的结构,将这满天星斗,纳入一个体系,既各自闪光,又交相辉映。
其它作品,如《在万分之一的国土上》《中国农民》《塞罕坝祭》《腾讯之秘》《杨继盛传略》等,各有特点,各自精彩。一切都娓娓道来、有条不紊,而又珠圆玉润、摇曳生姿。
总之,李春雷的中篇报告文学与他的短篇和长篇报告文学一样,具有丰厚的艺术含量,形成了鲜明特色,值得认真学习与借鉴。如果读者能深入其中,仔细体会领悟,一定会得到许多启示与提高,大有益于自己的报告文学创作!
祝贺《李春雷中篇报告文学选》出版!
是为序。

                                              2022年8月11日于北京


(作者系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一审:齐速  二审:黄刚  三审:马拉 

总第733期      本期责编:黄刚  齐速

顾问:郑万里

总编:马   拉

主编:黄   刚

编委:黄廉捷  黄刚  秦志怀  谭功才  徐向东  张舒广  禹媚  大海

编辑:齐   速  







欢迎赐稿


 栏目


信息港   作家影像   大家
重金属   文学界   未来作家

诗歌   散文   小说   
报告文学   散文诗   评论


注:文责自负,不接收

已在其它公众号推过的文章

投稿邮箱:923821333@qq.com



长按指纹 >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关注
中山市作家协会
发布协会资讯 发表会员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