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进行时之十三——​翻山越岭探寻石圪塔烽火台记

文摘   2024-11-11 18:43   山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烽火台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主要用于传递敌情等紧急军情。榆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交通要道高地布设传烽报警烽火台制度一直沿用。


由于北方鞑靼游牧民族的不时袭扰,明代对烽火台的建设和使用进行了重大改革。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按黄洪毗上疏提议:“乞敕兵部咨行宣大山西巡抚衙门委官相勘,各路建设墩台连属内地,使东西毕达。有军处,每墩拨军五名住居,其下架炮传烽,无军处佥居民五名,免其差役,有警时给以口粮,一体传报。其墩须高广其制,上盖平房二间,周以女墙,置以军器、炮药。真保等府一体建设。”。
榆次境内的318省道原为晋冀古官道,其穿越太行山,直通冀南,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长凝镇石圪塔村位于榆次由山而入平原的东南口,是榆次县城的东南关要。在此处设立烽火台,一旦敌人入侵,可居高临下,观测敌情,通讯示警。为此,石圪塔村在古代就于路南山顶之上,就地取材,以石构屋,构筑防御设施,平时驻守,战时示警之用。



近日,为准确调查石圪塔村古代军事遗存,榆次区四普队员在长凝镇政府和当地村民陪同下,一同前往探寻石圪塔烽火台。普查队员于午后出行,蹚过流水潺潺的涂河水,探寻山顶的烽火台遗存。山并不高,似乎触手可及,却是望山跑死马。一路上只见岩崖参差,岸田零落,荆棘遍布,野草横生,山径隐约崎岖。接近傍晚,在大家相携相扶下,手足并用,最终爬上了山顶。



此处烽火台由块石垒砌而成,呈小山状的穹顶小屋。屋内淤土半埋,穹顶部分塌陷,另有残存砌筑遗迹掩埋于荒草之中。历经几百年沧桑,原驻兵驻守遗迹已荡然无存。

荒山野岭,故垒烽燧,极目远眺古村人烟,但见秋叶缤纷,满天晚霞余晖映照,发思古之幽情,享登高临远之快乐,在收获满满中完成一天的普查工作。
审核:朱利根
统筹:要   军
编辑:朱美玉 杨丽莉
榆次融媒体中心

榆次发布
如果您想关注榆次、了解榆次、支持榆次,就请关注我们的“榆次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我们的粉丝。全区统筹发展、都市核心区建设离不开您的热情参与和鼎力相助,热爱晋商故里的小伙伴们,快来加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