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153万余人次!三星堆与金沙大展落幕仍火热

政务   2024-10-14 21:18   北京  

10月13日,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大展落下帷幕。记者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了解到,展览期间共接待游客153万余人次,暑期客流高峰期间更是创下了单日接待客流量近3万人次。即便是最后几天,展览热度依旧不减。

再来感受一次古蜀文明

上周六早上9点半,记者便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博物馆前已排起了长队,一眼望不到头。排队的游客以前来研学的学生为主,还有不少散客。家在朝阳的刘先生没想到,原本是工作日,博物馆也有这么多游客。“其实暑期就想来,但是听说人多,怕破坏参观体验就没来。想着最后两天来,没想到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10点整,观众开始进场,长长的队伍缓慢向前,用了40分钟才进入场馆。安检后,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文明引导员等指引观众向三星堆所在的1、2展厅。“看三星堆展览的去水街排队。”

此时,馆内队伍的队尾在水街上,主楼一层大厅内全是等待参观三星堆大展的游客。胡女士是第三次来看三星堆展览了,她说住在北京平时没时间去四川,这次神秘的古蜀文明来到家门口了,肯定要看个够。“展览结束了,我对古蜀文明也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去趟四川好好看看。”


引导服务升级 文创持续火爆

“请注意脚下,不要拥挤。”“来,拍照的游客往旁边走,请让开通道!”大批游客的有序进场,离不开博物馆引导员们的疏导。大厅内,引导员们正为不断涌入的新游客指引路线,提醒安全事宜;通往三星堆展厅的通道处,有引导员根据入场情况及时拉线限流,避免人数过多影响观展体验;讲解租赁处,也有引导员辅助游客进行三星堆讲解器租赁工作。

与三星堆展览一同火爆的,还有三星堆文创。逛完博物馆,带一件文创回家,已经成了不少游客参观博物馆的常态。中午12点,看完展的游客汇聚于一层大厅东侧的运河风物文创空间,开始挑选文创产品。一进文创店,一款首博文创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名的“小堆堆走龙图”冰箱贴便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龙形地图”冰箱贴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此前便推出的一款特色文创产品。八块形式各样的冰箱贴组合成一个正方形,整体采用仿掐丝珐琅彩工艺,运用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河道走势巧妙勾勒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龙头的位置是北京,绘有通州的燃灯塔,龙尾的位置是杭州,上面刻着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锌合金的材质与蓝绿黄的配色彰显出历史文化底蕴与精致感。

此次大运河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堆堆”这一三星堆拟人形象文创,一个头戴青铜面具、周身绿色、划着龙舟的小人附于龙图之上,寓意“小堆堆”行船于运河水系之中,将运河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巧妙融合,“小堆堆”既可以贴在龙图冰箱贴上,也可以单独贴在冰箱上。冰箱贴是三星堆文创产品中种类最多的一款,变脸冰箱贴、拼图冰箱贴、立体冰箱贴,形态材质各异,令游客们应接不暇。


三星堆衍生作品成热门

而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地下一层,《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带领参观者进入不一样的古蜀世界。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将三星堆文化与国内前沿VR技术相结合,通过大空间VR体验,再现沉睡数千年时光的神秘古蜀国,打造还原历史的古蜀文明奇境。让观众跨越时空,以全新方式与三星堆相遇,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古蜀文明的雄奇瑰丽和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

该展览共有五幕。第一幕“月湾奇遇”,观众将在VR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里泛舟蜀地月亮湾河畔,由萌趣可爱的AI科技风精灵面具,以全息方式科普三星堆历史。第二幕“古迹探秘”,观众在NPC向导的引领下穿越祭祀坑,跟随神鸟体验奇幻飞行,近距离感受三星堆文物的雄奇精美。第三幕“巨身越古”,观众切换巨人视角,全景俯瞰古蜀大地,通过超现实的视觉体验,感知优美的巴蜀风物,了解古蜀人的日常生活。第四幕“古乡寻踪”,还原三星堆人铸造铜器、雕刻玉石、冶炼黄金器皿的过程,观众将沉浸式参与并见证古蜀先辈浪漫的艺术想象和卓越精湛的技艺。最后一幕“祭典同行”,观众乘坐虚拟电梯,前往古蜀国祭祀典礼现场,与古蜀人共同礼敬天地,见证文明之火相传不息。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期间,网络视听作品《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登上短视频平台并完结,其间该作品登上了网络短剧热榜。

记者得知,《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技术应用上实现了诸多创新突破。短剧集充分利用了即梦AI等前沿技术,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还为短剧集增添了强烈的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无需真人实拍和虚拟拍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成功克服了传统影视制作中的许多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三星堆文明为灵感源泉,通过科幻元素的巧妙融入,为这一古老文明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剧中不仅展示了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和独特文化符号,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其进行了生动再现和时代化解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方式,激发了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示


10月14日起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二层“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

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3、4、5号展厅

临时关闭

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市民朋友请相互转告

别跑空~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张群琛 实习记者:李若晨

微信编辑:詹一


副中心之声
“副中心之声”由北京广播电视台FM107.3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共同打造,旨在立足副中心,记录千年之城拔节生长的雄姿;面向京津冀,尽显桥头堡辐射带动一体化发展的风范,全面立体展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首都的新地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