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9年4月、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江西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江西民政这五年——各地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昌
拥有88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9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01个助老幸福食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226张,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社会救助保障标准逐年递增,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推出婚登婚检“一站式”便民服务,“身后一件事”一次办;
……
一个个数字、一件件实事,组成浸满民生情怀、传递爱民温度、映射幸福指数的成绩清单。近年来,南昌市民政局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等方面,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民政温暖答卷,奋力谱写新时代英雄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昌市现有111.8万名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是大部分老年人最朴素的愿望。
一顿简单的热饭,传递着民生关怀的温度。为破解“舌尖养老”难题,南昌通过“功能叠加一批、新建改建一批、整合利用一批、邻里互助一批、配餐送餐覆盖一批”,建成了193个助老幸福食堂,并动员社会企业,推出“零号套餐”,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助餐服务。针对高龄、失能、独居老年人出门就餐问题,还开启了送餐上门服务。如今,幸福食堂已在南昌各地遍地开花,托起了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助餐食堂只是南昌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内容,多元服务才能让养老变为“享老”。紧扣“家门口”养老需求,南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在社区建设了具有助餐、助浴、助医等功能的87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融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高标准建设了36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提供托养照护、康养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面对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老旧、服务水平不高等情况,启动了乡镇敬老院资源配置改革工作,因地制宜撤并敬老院24家,支持9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36个“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需求,南昌探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并引入专业力量为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226张,累计开展居家上门服务28.1万人次。为扩大受益面,今年全面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已有5024户申请适老化改造,完成改造1225户,让老人在原居安养幸福晚年。
养老床位“搬”进家,专业服务送上门,一日三餐不用愁……聚焦103万名老年人现实养老需求,南昌从老年人的“床边、桌边、周边”入手,探索出一条原居安养、家门口养老、集中照护相协同的养老模式,以安全优质、方便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为南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患有多囊肾尿毒症多年的夏尉凤,无收入无子女,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工作人员得知其患病情况后,按照有关规定将其从低保户转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转为特困人员后,每月不仅有补助金,看病费用90%以上都是政府买单,负担减轻了,身体也跟着变好了。”夏尉凤笑着说。
织密社会救助网,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南昌充分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手段,在城乡范围内部署开展低收入人口集中认定工作,集中认定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25696人,形成完整的城乡一体、分层递进的低收入人口对象体系,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为兜牢城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兜底保障能力,逐年提升救助保障标准,并在全市实行保障标准市域同标、城乡统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保障均为全省最高。在临时救助方面,组织实施了流浪乞讨人员“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百日行动”“燃冬”专项救助行动,打造了20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场地,为精神障碍人员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
困境儿童保障是民政兜底保障中的最底线。南昌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作为暖心工程来抓,大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完成了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服务对象生活区提升改造,提供生活、娱乐、康复、技能培训等全方位保障服务,而市本级儿童福利院新址也将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为孤残儿童打造多个温暖新家。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南昌统筹救助资源,构建了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2023年通过实施困难群体救助关爱等公益慈善项目,募集慈善款物超10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5万余人次;依托“五社联动”“七彩虹”“慈善小篷车”等品牌,实现社会救助关口前移,构建起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民困、纾民忧、保民生,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民政工作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南昌市民政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建设更加温暖优质、便捷高效的民政服务体系。
聚焦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南昌市民政局今年推出21项便民惠民措施,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方面,有效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婚丧改革是民政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婚丧服务供给能力,推出婚登婚检“一站式”便民服务,“身后一件事”一次办,婚姻登记实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此外,创新服务模式,在婚姻登记机关普遍设立了婚俗文化展示馆(厅、长廊),在20余个村(社区)打造移风易俗礼堂,免费提供婚事简办场所,并通过建立2127个红白理事会,做到红白事操办100%登记造册。因地制宜建设了19个公益性追思堂,“高价彩礼”“占道殡葬”等婚丧陋俗有效遏制。
社会组织在民政公共服务事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南昌有社会组织3484家,围绕社会组织高效办成“登记一件事”,依托省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社会组织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全面提升社会组织的内生力、服务力,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由原来的20个支部发展到1个党总支、83个支部的规模,创建了“为民爱民”“洪石榴”等一批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了“心灵家园成长中心”“崛美公益”“小桔灯”等一批国家级优秀社会组织品牌,助力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