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右肩又开始胀痛了,连抱孙子都吃力,是不是肩周炎又犯了?”
范阿姨放下手中的拖布,揉着肩膀向我抱怨,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和疲惫。
半年多以来,这种疼痛不仅没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夜里常常痛醒,连洗澡穿衣都成了问题。
尝试了热敷、推拿、理疗,可效果不大。
直到一次偶然的就诊,才发现根本原因并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损伤”。
听到这个诊断时,范阿姨又惊又疑:“肩膀疼了这么久,怎么会不是肩周炎呢?”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困惑?肩膀痛就等同于肩周炎吗?为什么治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肩痛背后的真相,看看到底是谁在“背锅”。
肩膀痛,真的是肩周炎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肩膀痛意味着“肩周炎”,甚至这个词成了肩痛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肩周炎只是肩关节疾病中的一种,且如今在医学领域已逐渐被称为“冻结肩”。
肩周炎的特征是 肩部疼痛伴随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患者主动和被动抬手臂都困难 。
它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且多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自愈。
肩膀痛的真正“幕后黑手”远不止肩周炎一种。
数据显示,在肩痛患者中,肩周炎仅占15%,而 肩袖损伤 才是最常见的元凶,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占比高达60%以上。
除此之外,颈椎病、肩峰撞击综合征、甚至一些隐藏的肿瘤疾病都可能导致肩痛。
肩膀痛不能总让肩周炎“背锅”,盲目治疗只会耽误病情。
肩袖损伤:肩痛的常见真凶
什么是肩袖?它为什么“容易受伤”?
肩袖是一组包裹在肩关节周围的肌腱组织,就像一件牢牢固定肩膀的“袖套”。
它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负责肩关节的旋转和稳定。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袖套”会逐渐老化、退变,变得脆弱。
如果再加上 长期劳损、过度运动或外伤 ,肩袖便极易撕裂或损伤。
肩袖损伤的典型表现有三点:
肩膀疼痛 :疼痛以活动时明显,夜间加重为主,抬手臂时尤其刺痛;
肩膀无力 :即便用力,也难以完成上举或外展动作;
活动受限 :虽然肩关节活动幅度正常,但用力时明显感到不适。
这就与肩周炎有了明显区分——肩周炎患者主动和被动都无法抬手,而肩袖损伤患者在别人帮助下可以完成动作。
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尤其是反复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伤情恶化。
肩膀痛警惕这些情况
除了肩袖损伤,还有一些更为隐秘却严重的病因可能被忽略。例如:
肩膀痛+咳嗽 :可能是肺癌信号
肺尖肿瘤容易侵袭神经丛,导致肩膀及上肢剧烈疼痛;
肩膀痛+右上腹不适 :需警惕胆囊炎或胆结石;
肩膀痛+左胸闷 :不排除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能。
当肩膀痛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切不可掉以轻心,需尽快进行详细检查。
如何保护肩膀?这几点一定要记住!
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
适量运动 :选择低强度、柔和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
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血压管理,因为这些慢性病容易加重肩部组织退变。
学会简单的“疼痛弧测试”
站立时将手臂外展上举,如果60°-120°范围内感到剧烈疼痛,超出120°疼痛消失,则提示肩袖损伤。
结语
肩痛虽小,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酿成更大的问题。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对自己的肩膀多一些关心,不让它承受不必要的“重担”。
那你的肩膀还好吗?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