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
临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属豫州之域,秦时属“颍川郡”,西汉初年置县,迄今2200余年。在漫长的沧桑岁月中,临颍县形成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绝妙地名。仔细品味那些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神形风雅、历久弥新的村名街名巷名,可从中领略到千年古县特有的历史风貌,使人沉思、令人叫绝。每一个地名,都似一粒珠玑,维系着演进的记忆,烫染着时代的烙印,蕴含着厚重的人文积淀。临颍融媒、县政协文史委开设专栏报道【临颍村庄系列故事】直观、形象地展示临颍历史地名的由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临颍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推出第三集《曾庆红视察北徐庄村》。
曾庆红视察北徐庄村
2000年9月17日,是北徐庄人难忘的日子,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村里进行视察。
曾庆红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的陪同下,首先走进村第一面粉厂参观。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陪着首长,边走边介绍着。五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丈余深的大坑,如今恢宏的大厦巨人般耸立在蓝天白云间,成了北徐庄村一道靓丽的风景。想当年村里账面上仅有30万元钱,经过苦战和巧干,至今拥有了千万资产,进而使村庄变成了小都市。几年来,村里实行供给制,人们按月领工资,米、面、菜由专人送到家,年节时分鱼、分肉、分水果,人称北徐庄村是“社会主义小康村”。
曾庆红听了汇报,很是惊叹:“你们在短时间内把30万变成了1200万,不简单哪!”
徐德全憨厚地笑笑,诚恳地总结道“是逼出来的法子,借鸡下蛋,借米下锅,取东借西,就这么堆出来的。”
一个颇为复杂的经济运作方式,徐德全就这么通俗形象地用老百姓的话语讲了出来,曾庆红满意地点点头。
来到第二面粉厂,这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从一楼到六楼,全是现代化面粉加工生产线,几十台机器由一个中央控制中心指挥,每一个环节都是那样的精细和完美。只见堆积如山的麦子走上传送带,黄龙般滚动,从筛选、洗涤、脱皮、粗磨、细磨、过筛,到质检、装袋,整个流程一条龙完成。见此情景,曾庆红再次满意地笑了。
厂长徐俊卿正在车间忙碌着,穿一身简朴的工作服,手上、脸上粘着面。首长问他一个月收入是多少,他憨厚地笑笑,有点拘谨地回答:“俺这里工人实行的是工资加奖金,每个月能拿上千元。公司领导学南街,每月250元工资,比工人少哩多,俺们这叫‘傻子精神’。”
有板有眼的家乡方言,也不知道首长听懂了没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能和中央大领导面对面地唠着心里话,徐俊卿感到很兴奋,很荣耀。
路过花圃基地,途经饲料厂和肉食品加工厂,最后来到养猪基地。近年来,北徐庄抓住机遇,实行公司加基地的发展战略,把繁殖的优良种猪分布到周围五个市县,建起100多个养猪基地,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徐德全给种猪基地起了个很浪漫的名字,叫天蓬乐园。门前的大型广告牌子上,猪八戒正扛着钉耙乐呵呵地放牧,身边围聚着一大群憨态可掬的优良种猪。曾庆红看到这儿,不禁哈哈大笑:“你们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按事先约定的视察项目已经结束了,徐德全盛情邀请曾庆红到公司院内办公室里,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脉络。
徐德全讲道:“我们村学南街走北徐之路,集体奔小康,在一颗麦子上做文章,围绕农副产品搞精深加工,现已成为了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曾庆红拉住徐德全的手,夸奖道:“你前半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后半截成了优秀的企业家了。”
曾庆红回过头对马忠臣说:“这里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马忠臣答道:“北徐集团现在是全国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他们的经验,我们总结后要向全省推广。”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曾庆红视察北徐时的点点滴滴,还一直留在北徐人的脑海里。每每说起,他们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特别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属临颍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