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哲学”到“汉语哲学”
——中西哲学会通及其思想效应
2024年12月1日(周日)19:00
国家治理学院(3教)3326报告厅
傅永军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傅永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暨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诠释学》(CSSCI来源集刊)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诠释学与比较哲学、康德哲学、社会批判理论。撰有《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比较视域下的寻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从伦理神学到道德宗教》《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等著作10余部;译有《犹太教的本质》《超越启蒙时代》《证据与信仰》等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是按照现代学术分类,依循西方哲学的架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对传统经学中偏重义理阐释部分加以哲学化而形成的学科门类。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哲学”采用“以西释中”模式,将传统经学中偏重思想性的内容,按照西方哲学的经典范式分别纳入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类别框架中予以分述,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透露着“西化”的痕迹。随着中国学界学术自主意识的增强,构建中国哲学独立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成为一种学术自觉,对依从西方哲学范式构建的“中国哲学”展开批判反思成为重要的哲学议题,同时也将汉语哲学的创造性建构与创新性发展推向学术前台。“让哲学说汉语”这个命题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实现汉语言说哲学方式的“古今之变”,成就一种被称为“汉语哲学”的新哲学形态,并让其鲜明地挺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西南大学社科处
西南大学社科联
西南大学学生处
END
视觉设计 | 李时飞 张梓韵
执行编辑 | 李时飞 邱麟茜
责任编辑 | 邱德胜 杨钦清 刘长烜
审核 | 郭美云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