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推荐 | 202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培训第二期即将截止

文摘   2024-10-30 17:33   北京  

中试放大是目前生物制造产业人士关注的核心议题,其具体议题包括中试平台建设运行模式设计、高通量发酵模块建设、分离纯化、工艺稳定性及产品稳定性等等。


为有效推动相关公司及从业者解决中试面临的各种挑战。此前,动脉网联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华熙生物、芳博士等主办了“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培训”。


首期培训在10天内吸引了超过150人报名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为行业提供了高价值的知识服务和资源链接机会。有鉴于此,主办方拟于近期举办二期培训,继续为大家跨过生物制造“死亡谷”助力。


培训名称:202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培训第二期

培训时间:2024年11月4日-5日

培训地点:天津

培训规模:60-80人(场地有限,先到先得)

主办单位:华熙生物、芳博士、动脉网



报名费用



立即扫描小程序码填写报名信息,工作人员会与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助您锁定席位。



截止10月22日,已有70余位政府人士、企业高管报名参与,涵盖生物制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生物基材料等若干领域,其中不乏国家级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和高成长创新企业。此外,许多科学仪器和服务领域企业也积极参与,如质谱、电化学、细胞培养、基因测序等领域企业,希望了解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核心需求,拓展业务机会。


*报名表导出、按时间排序


圆桌解密:生物制造从0到1000亿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注生物制造,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出台了生物制造支持政策的城市有二十几个,不仅包括一线城市北京、深圳、杭州,二线城市合肥,连三线城市江苏常州也加入了争夺战。2024年国庆期间,安徽芜湖发布政策,要抢抓全球生物科技革命和科技产业变革新机遇,加速培育合成生物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到2030年,芜湖市合成生物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进一步推高了各城市布局生物制造的热情。


本次活动,除了授课培训之外,主办方还将组织“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参会代表分享标杆企业案例、行业干货知识和趋势展望。希望集众智、聚群力,进一步激发产业协同。目前圆桌安排如下:


产业圆桌一:产业链视角,练好生物制造十八般兵器


主题释义:生物制造落地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的设备、仪器、耗材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上游设备提供方是否有足够的“兵器”库存,并提供与之适配的市场服务,是否能够专注产业增长的关键契机,分享生物制造产业增量。


主要议题:

  • 新战场要用新兵器,科学仪器设备需求变革解析

  • 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科学仪器设备产业转型升级

  • 通用还是定制,生物制造相关设备、仪器的新风口

  • 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迭代


产业圆桌二:新势力视角,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黄金律”分享


主题释义:随着产业利好的不断释放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提升,生物制造领域涌入了大量的“新势力”,这些新势力或者是传统化工企业转型、或者是科研成果转化而来、亦或是其他行业跨界而来,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实践模式和认知。听一听新势力如何看待行业机会,分享生物制造选品、管线建设、产线搭建、市场开拓踩过的“坑”和成功的经验。


主要议题:

  • 生物制造“爆品逻辑”解析

  • 自建还是共享,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阶段需求

  • 知识产权大过天,如何保证专利案例

  • 融资了怎么花,先做研发还是先做市场


活动报名


202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培训第二期已经定档11月4日-5日,培训地点天津,规划席位80人。立即扫描小程序码填表报名,锁定席位。


培训提纲概览


培训主题:中试平台建设运行总体思路

培训嘉宾:孙际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培训提纲:


1.生物制造产业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

2.中试平台对国家、地方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的定位与职能:工艺优化,放大试验,工艺包研究,应用开发,技术转化与孵化

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的建设内容与总体框架,包括中试发酵、后处理、行业研发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公用工程等

5.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的建设运行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包括资金、人才、项目、管理、服务、政府企业关系等


培训主题:中试平台的高通量发酵模块的建设背景、挑战及解决方案

培训嘉宾:夏建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培训提纲:


中试平台的高通量发酵模块的建设背景、挑战及解决方案(上)

1.合成生物学Biofoundry带来的革命性进展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瓶颈

○ 菌种高通量构建的自动化装备带来的研究范式转变

○ 菌种高通量筛选的标准与工业环境的巨大差异

○ 发酵优化通量不足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高通量发酵优化是解决瓶颈的关键之硬件系统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成熟化商业化产品的应用情况

○ 国内相应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

3.高通量发酵优化是解决瓶颈的关键之软件技术

○ 高通量的实验设计方法

○ 高通量的过程数据分析方法

○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中试平台的高通量发酵模块的建设背景、挑战及解决方案(下)

4.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中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 生物制造过程的智能感知基础设施

○ 生物制造过程的数字孪生与智能决策

○ 生物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可能路径

5.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 生物制造过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 生物制造过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生物制造过程的技术经理人的重要作用

6.关于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的运营机制的思考

○ 具有公信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使命与担当

○ 私有化中试平台的可能运营机制


培训主题: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的建设背景、挑战及解决方案

培训嘉宾:付绍平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培训提纲:


一、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建设背景

二、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设备选型

2.1离心设备选型原则

2.2膜分离设备选型原则

2.3干燥设备选型原则

三、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项目服务

3.1 分离模块对内项目服务

3.2分离模块对外项目服务

四、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产品案例

4.1 发酵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案例

4.2 发酵化工产品分离纯化案例

4.3 发酵塑料单体分离纯化案例

4.4发酵蛋白大分子纯化案例

五、发酵中试平台分离模块技术体系

六、新一代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平台


培训主题:华熙生物中试平台建设、运营及应用

培训嘉宾:王恩旭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总经理助理

培训提纲:


1.华熙生物中试平台建设的意义与定位

1.1 中试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

1.2 中试平台建设的定位

2.华熙生物中试平台建设的特点与能力

2.1 中试平台建设的特点

2.2 中试平台的硬件设施能力

2.3 中试平台的软件设施能力

3.华熙生物中试平台的服务模式与优势

3.1 中试平台的服务模式

3.2 中试平台的服务优势

3.3 中试平台的服务案例

4.未来展望


培训主题:面向食品领域的生物制造应用开发平台建设思路及解决方案

培训嘉宾: 夏小乐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院长,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培训提纲:


1. 食品领域的生物制造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的背景与挑战

1.1 食品领域中的生物制造背景

1.2 平台建设的意义:推动食品行业转型升级

1.3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2. 食品领域的生物制造应用开发平台技术研究与创新

2.1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的工艺创新

2.2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的营养评价

2.3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的毒理研究

2.4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的应用

3. 食品领域生物制造平台的智能搭建

3.1 食品生物制造硬件规格与配置

3.2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对人才的要求

3.3 食品生物制造平台的管理与战略规划

4. 总结与展望

4.1 平台在推动食品行业技术革新中的作用

4.2 展望平台对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


培训主题:面向妆品级和医药级产品生物制造应用平台建设思路及解决方案

培训嘉宾:薛国希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工艺总监

培训提纲:


1.妆品、医药领域的生物制造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的背景与挑战

1.1 妆品、医药领域中的生物制造背景

1.2 平台建设的意义:推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

1.3 妆品、医药生物制造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2.妆品、医药领域生物制造平台的智能搭建思路

2.1中试平台硬件规格与配置

2.2中试平台对架构设置和人才要求

2.3配套设施匹配

3.妆品、医药领域生物制造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

3.1 质量体系层面

3.2 注册层面

3.3 保密层面

4.总结与展望


培训主题:生物制造相关产品的应用开发案例

培训嘉宾:荣金雷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工艺总监

培训提纲:


1.中试放大需具备的条件

1.1 工艺稳定性及产品稳定性

1.2 操作条件、原辅料、三废问题

1.3 工艺的安全性

2.中试放大过程中常见问题

2.1 设备的匹配性与耐受性

2.2 设备的性能差异

2.3 放大过程中的原辅料差异

3.华熙中试案例

3.1 BL-21系列菌株中试放大过程中的风险

3.2 大肠杆菌放大过程中过程调控

3.3 中试放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

*更多培训大纲持续更新中,具体以现场为准


培训嘉宾介绍


孙际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兼任COMSATS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150篇,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70项,赖氨酸、谷氨酸等多个自主菌种实现产业化。曾主导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菌种铸造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产业转化。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夏建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夏建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天津市领军人才,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智能生物制造中试平台主任。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师从张嗣良教授。提出基于反应器流场和细胞生理相结合的发酵过程优化放大方法在国内多家生物制造企业获得成功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tech. & Bioeng, 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5项。2021年7月全职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负责组建只能生物制造中心平台实验室,搭建了占地6000平米的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创新生物制造中试平台技术服务机制,促进三个合成生物学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


付绍平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付绍平,男,1978年生,博士,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智能生物制造中心正高级工程师。2006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工作,2008-2009年在西班牙Universidad de Granada从事植物天然产物复杂组分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2012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发酵产品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先后主持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完成番茄红素、肌醇、原儿茶酸等三十多个产业化项目分离纯化工艺开发,产生显著经济价值。先后获得2010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天津市 “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人选、201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131”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2022年“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骨干岗位”人选。


夏小乐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院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基于生物和智能制造的功能食品和酿造的工艺和装备研究,着力打造全链条绿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荣获农业农村部国家级青年人才“神农青年英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称号,并担任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发酵食品咨询专家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专职。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一区论文50余篇,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3本,获省部级奖项4项。


王恩旭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总经理助理

王恩旭,博士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天津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中试成果转化中心总经理助理。熟悉合成生物学领域从上游到下游的全线技术,对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工艺开发、放大、优化和商业化生产有全局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丰富的工艺开发和产业转化等经验,致力于为客户量身打造生物工艺解决方案。目前已组建150人的精英团队,与多家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已完成2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中试放大和产业转化工作。

此外,参与或主导了多个大型项目,包括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30,000㎡的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集成了先进的柔性化生产线设计,可同时支持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天然活性化合物等六大类物质的中试实验和小规模商业化生产,为公司未来的产业化布局奠定基础。


薛国希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工艺总监

薛国希,硕士研究生,16年大型药企药品研发经验,现任华熙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工艺总监。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1亿),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1500万),胡杨河市财政科技计划1项(150万),授权专利4项,主导完成16个医药级、食品级、妆品级原料的研发和放大,其中3个产品给公司每年带来约5亿利润,完成6个微生物发酵项目的药品注册申报,共接受2次FDA、6次GMP符合性检查;负责完成500吨发酵规模的发酵和纯化车间设计建设,先后完成6个研发、中试平台的搭建及运营。


荣金雷

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工艺总监

* 更多讲师资料持续更新中,具体以现场为准


本文来源:“动脉生物制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焦欣渝 杨蕴力

排版设计:任晓静

总监制:胡晓丹


往期推荐

2024,5(4)

2024,5(3)

2024,5(2)

2024,5(1)

2023,4(6)

2023,4(5)

2023,4(4)

2023,4(3)

2023,4(2)

2023,4(1)

2022,3(6)

2022,3(5)

2022,3(4)

2022,3(3)

2022,3(2)

2022,1(1)

2021,2(6)

2021,2(5)

2021,2(4)

2021,2(3)

2021,2(2)

2021,2(1)

2020,1(6)

2020,1(5)

2020,1(4)

2020,1(3)

2020,1(2)

2020,1(1)


《合成生物学》编辑

识别二维码

与《合成生物学》编辑面对面

添加编辑微信 | 加入科学家社群

验证请写明 姓名+单位哦


合成生物学期刊
《合成生物学》2020年创刊,是目前我国唯一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中文科技期刊,期刊定位为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旗舰型期刊、国际化华文顶级合成生物学期刊及中国合成生物学智库期刊。目前已被CSCD核心库、CAS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