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丨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根际营养专委会召开年度学术会议

文摘   2024-08-20 17:37   北京  






2024年8月11日,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根际营养专委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主题为“根际生命共同体与绿色发展”的年度学术会议。专委会邀请了21位国内知名专家、青年骨干,从根际生命共同体运行机制、根际过程和信号、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根际调控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百余人参加了交流讨论。


1. 土壤微生物功能与根际生命共同体

南京农业大学韦中教授从通量精准挖掘根际核心功能菌、功能菌-益生元的智能匹配设计、消减复合障碍的高效菌群构建、土壤提质-根际增效应用策略等方面详细分享了基于根际互惠功能体的微生物肥料发展与思考。南开大学阮维斌教授则从生物互作的角度分享了昆虫病原线虫诱导植物对地上部害虫的防御效应、昆虫病原线虫诱导植物对根结线虫的抗性和微塑料对昆虫病原线虫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浙江大学马斌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焦硕教授和浙江大学胡凌飞研究员团队分别就病毒介导根际微生物砷氧化的机制、调控核心土壤微生物增强大豆抗旱机制和挥发物与土壤根际生态效应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引发现场热烈讨论。


南京农业大学张楠教授详细介绍了增强植物耐盐的功能微生物资源收集、功能菌增强植物耐盐的作用机理与盐碱地专用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情况;南京工业大学谷益安副教授系统总结了根际微生物组与连作障碍防控的最新进展,并提出培育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组的途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岳红副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小麦根际微生物与抗旱机制方面的进展。

2. 根际过程、根系-微生物互作与资源高效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程凌云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根系-根际互作生物学机制的根际调控原理;贾中涛教授分享了课题组在植物根系氮素觅食性及调控机制的进展。西南大学的张伟副教授以蔬菜生产体系为例,详细介绍了磷高效利用的根际过程及调控原理,提出以蔬菜生产的农学阈值为卡口可以最大化发挥根系/根际吸收磷的潜力,提高磷利用效率。广东海洋大学刘颖副教授团队则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水稻根系和叶片响应锰毒害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张朝春教授、李春杰副教授和于瑞鹏副教授分别从间作对土壤累积态磷的利用、菌丝网络介导的间作养分吸收促进效应和根系-根际微生物互作与磷素高效利用的角度汇报了根际生命共同体在间作体系提高生产力和磷素利用率的机制。张炜平副教授从性状可塑性、残茬分解和养分释放的角度介绍了间作体系增产的短期和长期机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陈晏副研究员则从多样化植物地下互作操纵微生物构建生物联盟的角度,分享了作物种间识别诱导的根际代谢提高自身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的氮固定能力等最新进展。


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许华森和九江学院的刘俊萍分别汇报了分次追氮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产量品质效应和不同碧根果树龄对固氮和nifH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的李炎龙和陈王尊则分别从激发作物磷高效吸收利用潜力实现农田磷肥零盈余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有机改良通过调控土壤生物学性状提高作物磷肥利用效率的原理与途径向参会专家分享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根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申建波教授向参会委员和代表表示感谢,并指出专委会将围绕根际生命共同体展开更多的合作研究,形成一个全国协作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创新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技术,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在学术层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提升中国根际营养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参会人员进行了全天的热烈交流,会场秩序良好,分会场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根际营养专委会 
2024年8月15日


编辑 | 石 靓 李云舟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官网阅读原文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办期刊。发布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助力科学创新、工程与技术突破、知识与信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