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丨第一届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理召开

文摘   2024-08-27 08:40   北京  





8月19日至24日,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协办的第一届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国际研讨会(简称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理召开。
应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教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教授,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Hans Lambers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Oene Oenema教授等出席国际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大会联席主席、资源与环境学院丛汶峰教授主持开幕式。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袁力行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袁力行表示,农业绿色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作物系统的科学创新与落地应用,是实现全球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全球的研究者需要全面了解作物系统的作用机理,设计可持续的作物体系以及创新落地应用路径。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此次国际研讨会,全面了解全球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格局,为全球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创新提供解决方案。

大会联席主席Hans Lambers,回顾了此次国际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及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国际研讨会聚焦全球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为全球专家学者提供了契机,共商发展大计,将为全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国际研讨会汇聚了来自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瑞士、丹麦、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与中国共计11国21位全球顶尖专家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等形式,分享了该领域全球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国际研讨会围绕五大主题展开,重点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与资源利用”、“植物-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优势与机制”、“新型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设计、评估与实施”、“优化区域可持续作物系统:政策建议”。
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与资源利用”主题中,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Martijn Bezemer教授强调了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包括植物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这些微生物如何反过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来自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Benjamin Delory教授深入探讨了植物-土壤反馈中的土壤化学遗留效应,通过实验数据和模型分析揭示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植物特性和土壤微生物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在“植物-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主题中,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学的Christian Schöb教授探讨了间作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潜在机制。瑞士苏黎世大学的Marcel van der Heijden教授分享了土壤微生物组管理与可持续农业的实践经验。

在“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优势与机制”主题下,徐明岗对比了中国、美国和英国在土壤碳封存效率和产量可持续性方面的差异;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Ellis Hoffland教授探讨了地上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质及其功能的影响。

针对“新型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设计、评估与实施”,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Jeroen Groot教授介绍如何利用作物模型来设计可持续的作物系统;法国国家农业、食品和环境研究所Nicolas Munier-Jolain教授分享了农场网络数据在评估更可持续农业潜力中的作用;南非自由州大学的Angelinus Franke教授分享了非洲地区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中国农业大学安志超副教授分享了如何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促进可持续小农户农业的发展。

在“优化区域可持续作物系统:对政策制定的启示”主题中来自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Patricio Grassini分析了导致产量差距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并深入讨论如何通过政策制定和技术推广来缩小这些差距,提高全球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来自生态功能与进化中心的Delphine Renard展示了研究团队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和大数据分析,探讨作物多样性与产量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Oene Oenema教授介绍探讨了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来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每项议题,报告结束后设有总结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会者一致认为,新型可持续作物系统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科学的设计方案,还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政策的有力支持。Angelinus Franke以非洲地区的成功案例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促进小农户的可持续发展。Prakash Lakshmanan则强调了在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下,各方合作与创新的紧迫性。

23日下午,丛汶峰以我国洱海流域为案例,分享了张福锁团队领衔我国40多家单位、400多位科研工作者在云南大理攻克洱海保护与农业高值协同难题上的关键做法与现有进展。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Claudius van der Vijver教授总结了国际暑期学校的博士课程,本课程涵盖了从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到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前言研究进展,展示了学员们在科学实践中的卓越表现和创新思维。
本次国际研讨会还设有学术墙报展示,据悉,共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西湖大学等17所高校,33个墙报参与展示。瓦赫宁根大学Ellis Hoffland教授宣布了参与此次国际研讨会的5个优秀墙报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研讨会上,丛汶峰宣布正式启动全球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网络(Global Network of Sustainable Crop and Pasture Systems, SCPS)。全球协作网的成立,将汇聚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路径。全球协作网将通过设立长期定位试验和科技小院网络等途径,更加深入了解全球不同地区的作物系统特性和问题,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方案。这将为国际农业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促进各国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国际研讨会获得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期刊等机构协办。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西湖大学、西澳大学、波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学生共147人线下参加会议,线上5542人参加。大会科学委员会宣布,第二届可持续作物与牧草国际研讨会将于2026或2027年在荷兰举行。


编辑 | 石 靓 李云舟


点击下面蓝色字标题,免费阅读FASE专辑:
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官网阅读原文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办期刊。发布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助力科学创新、工程与技术突破、知识与信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