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民过年宝典

旅行   2025-01-30 11:51   福建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福建东山岛属于闽粤文化交汇地,又处于海峡西岸,其春节习俗与潮汕地区、台湾岛有不少相似之处。在东山岛上,春节从农历腊月二十四一直延续到元宵,时间跨度长,春节风俗内容极为丰富而有内涵,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革。今天龙哥为大伙儿粗浅地介绍一下东山岛过年风俗,这一份“过年宝典”请您收好。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一年一度的大扫除,以清除过去一年的“晦气”和不顺心,俗称“清囤”,这一活动必须在腊月二十四日“送神日”前完成。


那么“送神日”是个什么日子呢?原来,每到岁末年终,人们要召开各种年会,神仙们亦是如此。农历腊月二十四,各路在人间的神仙们要启程上天庭开会,汇报即将过去的一年自己所管辖领域的工作情况,展现工作亮点,提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接受新的一年的工作任务。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搞一个“欢送会”,摆上“饯盒茶”等供品,燃起鞭炮,热热闹闹欢送诸神上天述职,顺带抓住一年的尾巴祈求阖家平安、家庭幸福。 在“送神”前,岛民们要清扫神案、神像、祖宗牌位,清理香炉积灰和“香脚”等并插上一对金花,贴上“福”字等。

  
可是,东山岛民是热情又心怀感恩的,仅仅开个“欢送会”显然不足以表达他们的诚意,于是他们还打算报销神仙们的车票,但是可能考虑到报销手续过于繁琐,人们就选择一个干脆的方法——直接提供交通工具“云马”,岛民们认为,焚烧“云马”才能给神仙提供交通方便。那么“云马”是啥呢?其实就是一种年俗用品,是印有云朵、马、马夫的方形黄纸。每当看到它,龙哥脑子里总会不禁响起那句家喻户晓的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春节迫在眉睫,需要准备很多过节的东西,烟花、鞭炮、春联、窗花、红灯笼、红烛等物品随处可见,如果在铜陵镇,还能看到很多小孩子拿着纸制“金山”沿街叫卖。家庭主妇们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蒸粿”,本地话叫“炊粿”。粿,主要有“红龟粿”和“七乾”这两种“本土馅饼”,还有面发粿、米发粿等各种糕点,寓意五谷丰登,如意吉祥。

 
“红龟粿”简称“红龟”(闽南语发音:俺姑),面皮包好馅儿后,需要用特制的不同图案的粿模在表面印制鼓形、花形、龟形、六角形、八卦形等花纹,再到蒸锅里蒸熟。“七乾”与“红龟粿”类似,只是“红龟粿”是圆形的,而““七乾””体形略小,且是形似椭圆。

  
除夕前一天晚上,有一个郑重的仪式就是拜天公。天公者,玉皇大帝也。在这一天,岛民家里都要检查干、熟的供品是否准备齐全,对联是否已经贴好。在自家天井(院子中)摆好供桌,祭拜天公的东西可谓十分丰富,主要有猪肉、鸡、鱼、虾(或者鱿鱼)等“五牲”和“红龟粿”等传统糕点、“五果”(五种水果)、木耳、红枣等组成的“十二碗”以及茶酒,另外还得准备红色香烛、金纸等。家中主妇要沐浴更衣,头插一对红色簪花,祭拜天公。晚上十一点开始至第二天清晨,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此起彼伏,那叫一个排山倒海,那叫一个万炮齐鸣。不过这些年来,老有些急不可耐的岛民在十点多时就已经放完鞭炮,所以时间越来越“灵活”。

  
东山岛民认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虽然诸神放假,但是安全之弦也要紧绷。值班与应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万一神仙们都上天去了,人间发生个啥事怎么办?放心,天庭设置有“总值班室”,值班室主任便是灶神“司命灶君”,他负责留在人间值班,由于“总值班室”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其他轮换人选,所以天庭没有让他腊月二十四上天,而是多享用几天人间的供品作为“值班津贴”,让他等到除夕才上天复命。因此一直到除夕这一天,岛民们才欢送灶君上天,这与北方腊月二十三送灶君的风俗大不相同。


 
在岛上,除夕如果落在腊月二十九,称为“二九暝”,如果落在腊月三十,则称为“三十暝”。当日,岛民们会在供桌上插上高香点上红烛,摆设三牲五味及各种年粿、瓜果供奉诸神,然后祭拜祖先(俗称“拜公嫲”),答谢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继续赐福。

  、
除夕当天傍晚每家每户做米饭,吃饭前先盛出一碗尖尖的米饭作为“春饭”,用于供奉诸神及祭拜祖先。上插一朵用红纸和绿纸做的手工扎花,名曰“饭春花”。“春”字闽南语与“剩”字同音,「饭春」亦作「饭剩」。常言道:“插饭春,年年吃有春(剩)”,以祈求来年丰余有剩。每到春节来临,农贸市场到处可见贩卖“饭春花”的男女老少。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东山岛民称为“围炉”,主要是因为在过去,饭桌上(也有说是饭桌下)放一个红泥制成的小火炉(俗称“烘炉”),炉中的炭火烧得旺旺的,全家人围在桌旁吃饭,温暖又舒心。作为一年里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顿饭,远离家门的亲人,都尽量赶回家“围炉”。

 
在过去,围炉的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很多菜肴都有一定寓意。例如白萝卜为“菜头”,取“好彩头”之意、韭菜取其“长长久久”之意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围炉”的菜肴越来越丰盛,这些有寓意的东西不再局限于除夕吃,例如韭菜、豆腐、菠菜多在正月初一食用。

 
按照传统,吃完年夜饭后,长辈便要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但是如今这个时间并不固定,可以是春节前,也可以是春节期间,压岁钱是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辟邪保平安。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也要给长辈包红包,在很多东山岛长辈的眼中,哪怕你已经三十五岁了,只要你还没有赚钱还没有结婚,都是“小孩子”,还有得到“压岁钱”的资格。

  
关于春节的过法,东山岛还有相关的歌谣,虽然版本多样,但是也大同小异,比如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饱(睡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请查囝(女儿),初八请囝婿(女婿),初九天公生,初十地生日,十一消,十二饿,十三帝君生,十四蒸甜粿,十五元宵暝。元宵过,随人(各人)找空课(找工做)”,也有“初一早,初二娇,初三睏甲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或伽蓝生),十一有吃福,十二返去拜,十三关公生(或人点灯),十四结竹棚,十五上元暝”等不同版本。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东山岛民最集中最热闹的祭拜祖先、访亲问友人、庆贺新年的时段,即《东山县志》民国稿本所说的“诣亲友贺岁”。春节期间岛民们走家串户,互相走访,互道“新年好”,称“拜新正”,这也是人们利用春节很多人在家的机会,交流联络感情、增进情谊及与故友见面的方式。主人会拿出蜜饯、金枣、花生糖、瓜子等款待客人。其中很多主人会拿金枣给客人吃,并对着客人念祝词:“吃金枣,年年好”。

  
春节期间,桔子是一个热门的“伴手礼伴侣”,由于“桔”闽南语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所以,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桔子是不可少的,桔子的个数多和少都没有关系,但是绝对不能是奇数。

  
东山岛民把正月初一叫“初一早”。正月初一,凌晨时分就开门祀神,燃烛放炮,在阵阵爆竹声中迎接“年”的到来,谓之“开新正”,又称“开春”。


正月初一这天虽是个让人快乐的日子,但是在传统风俗中,却也是一个有着诸多禁忌的日子。这一天的禁忌实在是太多了。如不能扫地,因为这一天家里所有东西包括垃圾都是宝,扫地就把财宝给扫走了;不能打井水,因为把井水搅浑会激怒井神;不能拿剪刀,不然自己会尖牙利嘴说别人闲话;不能杀生吃荤,因为当天被宰杀的六畜不能投胎;不能吃稀饭,否则老天看了会觉得可怜而掉泪,这一年出远门天就会下雨;不能打破碗,否则会砸掉自己谋生的“饭碗”……此外,还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人等等。

 
从这一天起,岛上各种新春民俗活动也就开始了。很多村子根据传统和自身特色,开展了很多活动。例如“攻炮城”“托手门”“套圈”“猜灯谜”等等。其中,“攻炮城”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它是一项需要胆量、力气和技术的娱乐节目。在空旷处立一根10多米高的柱子,然后悬挂“炮城”。“炮手”点燃鞭炮,用力向上对准“炮城”抛掷,以鞭炮喷出的火花引爆里面的鞭炮,成功引爆即有奖品奉送。

 
东山岛“新正歌谣”中有“初一早,初二早”或“初一早,初二娇”两个版本的说法。其实说的都是正月初二要早起准备宴请女婿,“娇”是“娇客”的意思,指的是“女婿”。作为跟老丈人丈母娘进一步搞好关系的关键日子,女婿们可不能空手过去白吃白喝,该懂得拿点什么表示表示,不过铜陵地区有等到初六才宴请女婿的习俗。


正月初三,按照老传统,在岛上被称为“赤狗日”,岛民们一般不出门,更不能到别人家拜年,所以可以“睏到饱”——一觉睡到自然醒。传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明代时有一年正月初三,东山岛民们忙着过年。凶残的倭寇突然从沿海登陆,到处杀人越货。从此以后正月初三,岛民们不再出门做客。但是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岛民初三再也没有这个禁忌,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到了正月初四,便是“接神日”。当天下午,众神们在天庭各自领命下凡间。岛民们要再次焚烧“云马”,摆好供品,恭迎众神从天上述职回来,重返人间开展新一年工作。


到了正月初五,新年的各种禁忌解除,各行业开始劳动,店铺开门做生意,这就是所谓的“初五隔开”。因为神仙们初四回到人间,所以从初五开始,各种神庙恢复了平日里的热闹,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正月初九的时候,我们的“天公”大神又闪亮登场了,这一天是他的诞辰,即“天公生”。早在前一天的初八,东山岛民们就要为初九拜天公做准备,以牲礼、糕粿、水果等礼拜天公,叩谢天恩。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过年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高潮。这一天,在岛上很多地方,人们会到神庙里取走桔子送给家人吃,祈求满足愿望,来年元宵再买一倍或者加倍个数的桔子奉还。凡是一年内有出丁(生男孩)或新婚的人家,要制作或买一盏花灯,送到宗祠灯棚或者“地头神”庙里悬挂。铜陵镇还有到关帝庙“博灯”的风俗——结婚多年未“添丁”或新婚家庭的女主人到关帝庙取走一对红灯笼回家挂着,祈求早日添丁。

也是这一天,很多村子传统的踩街民俗活动开始了(个别村子会提早或推迟)。街道上炮声隆隆、烟花绽放,锣鼓喧天,男女老少信众们穿上戏服、化上浓妆,化身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有些村子还会举行“跳火囤”的活动,场面更是壮观。


东山岛民元宵夜都有“跨火过”的习俗。当夜,人们在屋前屋后空旷的地方,用旧竹筐、旧畚箕等当燃料烧起旺旺的篝火,形成“火囤”,男女老少一起围着跳过火堆。如今,由于旧竹筐、旧畚箕难以寻找,燃料多以干草代替。据说元宵夜“跨火过”能辟邪消灾,所以大人小孩边跨火堆,嘴里边念 “跨火过,百二岁;跨火囤,年年春。”


元宵节一过,年就算真正地过完了,岛民们要收拾收拾,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元宵过,随人(各人)找空课(找工做)”便是此意。可是对很多人来说,早至初四,晚至初七就得上班了。文章的末尾,龙哥由衷地希望,国家春节假期能延长至元宵结束。




来源|龙哥光影纪实

编辑|陈锦香

审核|张丽琼

监制|陈建峰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漳州入选!向全国推荐!快来东山岛避寒过冬吧!

事关东山烟花爆竹燃放,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

回家,回家,回东山老家!


🌟发现我们,收藏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东山岛文旅
东山岛简称陵岛。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