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凌晨三点,老王又醒了。
这样的夜晚已经持续了数月,他常常半夜惊醒,再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起床,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连走路都无精打采。
家人劝他:“老王,白天多睡会儿补补觉吧!”
可即便补了觉,他仍然觉得疲惫不堪,甚至开始频繁头晕、胸闷、心慌。
古人云:“人卧则血归于肝。”睡眠是人体养精蓄锐、修复损耗的重要时间段,睡不好,健康就会亮红灯。
今天,小鹿就带大家聊聊,为什么有些疾病需要“多睡”才能好?又有哪些睡眠信号值得警惕?
睡不好,4种疾病找上门!你中招了吗?
1. 睡得少,血糖高得快
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血糖的波动,当我们睡觉时,身体会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帮助稳定血糖。
如果睡眠不足,胰岛素敏感性就会下降,血糖容易升高。
研究表明, 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4倍以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睡不好,又常常感到疲乏、口渴或者体重异常波动,别只盯着饮食问题,可能你的睡眠才是“幕后黑手”。
2. 你的心脏也需要“深度睡眠”
晚上睡不好,身体的交感神经持续亢奋,血压波动更大,心跳快而急,心脏得不到休息。
久而久之,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甚至可能诱发冠心病、心梗等严重问题。
研究显示, 深度睡眠缺乏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50%。
3. 失眠和抑郁,互为因果
“夜不能寐,心如乱麻。”许多抑郁症患者的第一症状就是 长期失眠 。
睡觉时,大脑会清除白天积累的代谢废物,尤其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毒素。
如果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还会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4. 大脑的“清洁时间”被打断
老年人常说:“年纪大了,觉少了。”可事实上,睡不好会加速大脑的衰老。
研究显示,长期失眠会影响大脑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毒素(如β-淀粉样蛋白)堆积,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记性变差、反应迟缓,可能是睡眠问题在作怪。
提升睡眠质量?这些方法简单又高效!
1. 调整作息,比“补觉”更重要
很多人喜欢熬夜后白天补觉,认为能弥补损失的睡眠。
实际上,生物钟的紊乱只会让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规律作息才是改善睡眠的第一步。
小鹿的建议是:每天晚上固定时间睡觉,早晨准点起床,培养自己的“睡眠闹钟”。坚持2周,你会发现入睡变得更容易。
2. 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动和饮食
睡前刷手机、喝咖啡、吃宵夜,都会刺激中枢神经,让身体“假装清醒”。
如果你有入睡困难的问题,不妨试试这些做法:
晚餐不宜过饱,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
喝一杯温牛奶或枸杞菊花茶,帮助放松神经。
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给大脑一个缓冲的时间。
3. 适当运动,白天“累”一点
“白天不动,晚上难眠。”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能量消耗不足,晚上难以入睡。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或瑜伽,不仅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4.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是提升睡眠质量的关键。
卧室保持黑暗,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
温度控制在2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
使用柔软的枕头和床垫,增加睡眠舒适感。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睡眠时光,用高质量的睡眠守护健康,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清晨。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