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一则消息打破了岁末年终的平静——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一审宣判。
从警方立案侦查到最高检核准追诉,2024年3月该案发生以来,社会高度关注案件的每一步进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邯郸初中生杀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严格遵循了依法办案的法治原则”。网友“王铎亮”留言说,“惩教结合,彰显司法力量”。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全国四级院检察人员用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检察司法保护防线。
01
“对未成年人最大的保护
就是让他们
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02
抓实“三个管理”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
涉未成年人案件
在业务管理方面,最高检修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指引,创设“未检大讲堂”,进一步提升未检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上海检察机关设立“未检业务特训营”,采用“理论学习+实战演练”的双轨模式来精进专业能力。江苏检察机关推出“未成年人成长动态评估机制”,从案件受理之初,便对涉案未成年人的身体、心理、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案件管理方面,结合未检案件特点,坚持依法办案、落实宽严相济、遵循办案规律、注重标本兼治。广东检察机关引入智能案件分配系统,在录入案件信息时,不仅抓取案由、涉案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等常规要素,还关联分析区域内未成年人犯罪趋势数据。如一起涉及多名未成年人的聚众斗殴案中,系统依据涉案人员年龄集中在15岁至17岁、均来自同一所学校且案件发生在校外周边的特点,迅速匹配了熟悉校园环境、擅长处理青少年群体冲突的检察官团队。河南开封检察机关建立《开封市检察机关“首案成例”第一案例生成办法(试行)》,聚焦最新法律法规、上级工作部署、重大时间节点、涉未成年人社会热点问题等,与案件进行碰撞,挖掘“第一触点”,培育、形成“第一案例”,以案例促进提升办案质量,检验、展示办案成效。2024年,有5件涉未成年人第一案例被上级院评为典型案例。
在质量管理方面,最高检每季度开展未检条线高质效办案分析,更加注重对涉未成年人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的分析研判。浙江检察机关构建了“一案三评”体系,即案件办结后,分别从法律适用准确性、程序合法性、社会效果达成度三个层面进行评估;同时,成立案件质量巡查小组,不定期抽查案件,发现问题立即回溯整改。山东检察机关构建了“360度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从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程序合规、帮教效果、社会反响等全方位进行考量。
03
注重标本兼治
2024年度未检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