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制度,历经十年,会有怎样的变化?
观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在相互滋养中开辟了更多空间;从辽东湾到西沙群岛,斑海豹、海龟逃离樊笼回归家园;万里长城、寺庙古迹,我们深爱和珍惜的宝贵文化遗产受到更好保护;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日渐完善;字小如蚁的药品说明书字号悄然变大……
看世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以及近日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国际盛会上展示着中国检察形象;巴西、越南等国家对中国法治实践产生浓厚兴趣;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野生救援等国际组织活动中屡次被提及的中国检察故事……
这些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也与一项制度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张领袖擘画的蓝图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
原创性成果落地生根
2015年7月1日,为期两年的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正式开始。2017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同年7月1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这项制度沐浴着新时代的光辉而生,她的一步步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更是党交给检察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
2017年7月至2024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08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97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1万余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约6000件。
一项全民共享的成果
检察公益诉讼
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已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4个法定领域,逐步拓展到包括4个法定领域及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等11个领域在内的15个领域,基本形成“4+11+N”的履职格局。
一个世界瞩目的独特方案
世界法治文明格局中的中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