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方名片,关注摩登拾光,加★星标★
昨天一段视频在网上爆了。
四川一位18岁女孩在工厂,打电话对母亲崩溃大哭。
原来,刚高考完的暑假,她满怀兴奋地去广东工厂上班,以为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自己赚点钱,可以不看父母脸色了。
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她的工作在闷热的流水线上,每天重复做一个动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从早到晚12个小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出错,不能速度慢,因为你的工序一出错,直接影响整条流水线的进程。
没有人跟你聊天,没有人跟你逗乐,甚至上厕所都要打报告,上完你必须快点回来上工,否则还要扣工钱。
工作环境闷热、压抑、窒息......这样的工作,一个小时只有10元。
一天连轴转12个小时,工资也就120块。
食堂虽然提供饭菜,可是清汤寡水,难吃至极。
但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赶快填饱肚子继续上班。
短短十几天,女孩的眼中已经没有光了,她给母亲打电话痛哭:“这日子没法过了,我想回家读书!”
这或许是成人现实世界,给她上的第一课。
很多工厂就是这样,哪怕这里一小时只有10元,还有人随时等着替代你,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幸运的是她只是暑假工,结束后还能继续回去读书。
可还有很多人,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没有选择,这一份流水线工作,就是她们日复一日最真实的人生。
这一刻,这个女孩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想想一路走来,父母一遍遍强调好好读书,可很多孩子充耳不闻,真正自己体验了才知道——成人的世界,远比你想象得残酷。
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之前有一部纪录片,真实拍摄与记录了深圳某工厂的一天。
随着考勤机上“滴”的一声,系统报出“打卡成功”四个字后,一群戴着蓝色防尘帽,穿着白色防尘服的青年男女,便开始了一天的流水线工作。
首当其冲的,是每天10分钟的早例会。
对昨天的工作简单总结,接着分布当天的任务。
早会结束,所有人都要齐刷刷喊一声口号:
“为自己加油打气!”
解散后,大家快速奔赴自己的工位,坐在凳子上,做着简单、熟悉、单调而又重复的工作。
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响起,各种嘈杂的声音不绝于耳。
可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表情麻木,仿佛没听见一样。
工作过程中,不能偷懒,也不能中途离开,因为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
除了四面八方的摄像头监控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还有主管人员不时过来巡视。
所有人,就像一个卖力干活的机器,时刻被监督着。
而这样紧张又繁忙的流水线作业,一天下来,要持续整整12小时。
等到中餐和晚餐时间,大家才能走出车间,来到更衣室,换上自己的衣服,去食堂排队打饭、就餐。
你以为大家都欢呼雀跃吗?
没有,所有人都顶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
而偌大一个更衣室,不分男女,一到饭点,里面的人,多得比超市打折那会还要可怕。
下班后,每个人还得在大门口排队,统一接受机器和保安的检查,看有无携带物品出门。
这时候,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了。
大家这才拖着劳累了一天的身躯,回到宿舍。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眼神里尽是空洞。
宿舍也比较拥挤,好几个人住一间,一点儿隐私空间都没有。
有人一进门就倒在床上休息,其他人,则在电脑上玩起了游戏。
一天当中,也就只剩这个时候,是他们最无忧无虑、最放松也最难得清静的时刻。
这些工人当中,有初中都没毕业、还不到20岁的懵懂青年。
有早早就结婚生子,出来打工养家,为柴米油盐操心的年轻妈妈。
还有一波群体,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那就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其中有两个女大学生,刚进工厂时特别兴奋,对接下来的工作体验,也是充满了期待。
可没想到,第二天,两人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疲惫和绝望。
其实,与其说是身体上的疲累,还不如说是心灵上的折磨。
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
“每天机械地重复手上的流水线工作,看着面前一大堆零件,就只想把它快速弄完,消灭掉,等后面再叠起一摞更高的,然后再压下去,就跟玩俄罗斯方块一样。
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没有生命力,没有斗志,更没有年轻人的激情。很多时候,感觉跟社会完全脱节了,疲惫的身体带着疲惫的灵魂,对外面的世界,浑然不知。”
最初的那股奋斗热情,一点点被掐灭。
想去拼搏的那股冲劲,也渐渐泄气了。
心里泛不起涟漪,眼里看不到希望,未来更是一片茫然。
明明没人限制自己的自由,却偏偏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鸟,压抑得让人窒息。
很多孩子觉得学习苦。
没错,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辛苦且枯燥无味,但未来是有希望的,有奔头的,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真的轻松多了。
有媒体曾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为什么不想读书想当网红,一个孩子是这么回答的:
读书太无聊了,当网红多好啊,轻轻松松就能养活自己。当网红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要花时间去读书?
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鲜,事实上有近50%的主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只有10%不到的主播月收入在3万以上。
不想读书想当网红,有这种天真想法的人,在社会上只能吃苦头。
听一位朋友说过,他亲戚家有个孩子,高中毕业后放弃了填报志愿的机会,毅然决然要去做直播,可如今一年多过去了,直播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看着同学在朋友圈晒的大学生活,她连给别人点赞的勇气都没有。和老朋友出去玩,也根本没有共同话题,别人在聊所见所闻时,自己在一旁显得格格不入。
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现在不吃学习的苦,以后只能吃生活的苦。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跳板
忽然想起浙江工地上那个男孩,穿着脏兮兮的工服,吃着最便宜的炒饭,看着对面学校的学生,满眼羡慕。
他说自己很后悔,如果当初好好读书,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在建筑工地干力气活。
可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说,学习之苦,在于早起早睡、在于克制欲望、在于反复训练、在于心无旁骛。
那生活之苦,就在于长期奔波劳碌、在于低声下气看人脸色、在于为了柴米油盐而烦恼、在于为了生计而忍气吞声。
前一种是短期的苦,后一种是长期的苦。
而后一种苦,比前面的苦太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一股“读书无用论”开始大行其道。
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只说了一部分事实,另一部分真相是,那个卖猪肉的大学毕业生陈生,现在已经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价过亿。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非常曲折,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20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工作时间越久,越觉得读书重要,越觉得学历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招聘行业有一个有一个扎心的“潜规则”:
一些知名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在一边,再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另一边。
招聘会结束,他们只会带走985学生的简历,而剩下那部分简历的命运是,被清洁工扫到垃圾桶里。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显示,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前年,陕西延安市“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的新闻,一度刷屏。
这5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在学习上永远你追我赶。
他们的高考不算成功,但因为坚持与努力成为常态,他们的每一步都在坚实的往上走。
最后,有4人在研究生时考入清华或北大,另外1人正在备考北大研究生。
读书会立刻改变命运么?其实不会。
但那些学到的知识、开拓的眼界、养成的自律、砥砺的意志,都让你收获一个更加丰盈的自己。
而这些日积月累,终会在某一天,给你一个水到渠成的惊喜。
日本校园电视剧《龙樱》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天真的你们被无情地抛入社会之后,等待着你们的,只有充斥着不满和悔恨的现实。”
读书很苦,坚持很苦。但是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通过坚持获得的积累,将使人的一生受益无穷。人生道路没有捷径,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站得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读书,就是改变命运的最佳跳板。
希望多年后的某一天感叹生活时,不会抱怨人生苦短,而是说一句:读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