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敏静
编辑:孙静芳
图源:图虫
2024年,在各大企业纷纷角逐大模型之际,具身智能却“异军突起”,成为了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界重点关注并大力投入的硬科技赛道之一,有望带来颠覆性的产业升级革命。
具体来说,具身智能是具备环境感知、智能交互和规划行动的智能系统,包括感知模块、交互模块、运控模块三大核心模块,通过与环境交互感知、自主决策、执行规划的人形机器人,实现了任务级交互。
在广东未来产业的版图中,广东提出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高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聚焦低碳能源、未来空间、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等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深海空间、网络空间、未来智能终端、智能无人系统、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细分产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当前,珠海正瞄准“云上智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布局,重点围绕“算力、算法、数据”夯实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底座,积极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吸引了众多厂商集聚并推出多个应用场景中落地的具身智能产品。
1
张榜金额超亿元攻坚科研
“珠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发源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近日在首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暨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表示,要把握机遇,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在珠海加快发展。
此次大会,香洲区与清瑞博源智能、有怡科技、跨维智能等6家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这一系列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夯实香洲区在具身智能产业领域的坚实基础,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签约企业之一的深圳市极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仕安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在软件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而在控制系统和装备系统等硬件方面,珠海则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选择落地珠海主要考虑到珠海产业集群的优势,其次是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完善。此外,珠海还拥有一些终端客户。“上游、中游、下游在珠海都能找得到。”
今年以来,珠海大力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创新“三新”深度融合,瞄准人形机器人、RISC-V开源生态、“云上智城”等产业发展新风口精准发力。
值得关注的是,珠海通过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及企业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高质高效转移转化、落地开花。
会上,润星泰电器、逸科兴制造、智新自动化等珠海优质创新企业发布了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包括“合金材料压铸领域的智能制造方案”“电子元器件生产领域的机械灵巧手装配方案”等11项技术攻关项目,现场张榜金额超亿元。
此外,聚焦具身智能产业链攻关项目,围绕企业研发创新需求,大会还揭晓了《珠海市香洲区首批具身智能创新链智库名单》,该名单汇聚了浙江大学教授朱世强、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香港大学教授席宁等十余位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与学者,为珠海具身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与战略引领。
近年来,珠海市扎实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香洲区率先实施“科技副总”工作机制,推动高校专家教授到企业挂职研发副职,让学术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香洲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首批具身智能创新链智库的搭建,更是将“科技副总”工作中专家的地域范围从珠海市扩展到了全国,必将推动珠海的产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2
商业化落地瞄准刚性需求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曾在ITFWorld2023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例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聊天机器人等。
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38亿美元。
不过,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朱世强坦言,当前工业机器人看似最成熟,其实也有巨大空间,灵活、柔性作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技术成熟度离预期仍有很大差距,潜力尚未发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决策作业能力仍面临较大挑战。
朱世强表示,其团队正以AI基础大模型+专用场景模型为支撑,以形成可泛化机器人智能系统为目的,致力于解决机器人领域世界前沿性的三大核心瓶颈问题,包括非结构化场景实时智能感知与理解,作业任务的智能分解与闭环反馈评估,低成本的高智能供给。
“从产业角度看,更大的前景在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潜在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变成刚性需求。”朱世强举例,巡检需求制度化,已纳入各级特种装备体系,农业机器人成为现代农业标配等等。
签约企业之一的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跨维智能)基于自研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跨维智能已建立机器人自动任务理解、数字资产生成、任务仿真生成、AI模型训练等全链条能力,形成了包含具身智能传感器、基于3D大模型技术的PickWiz软件、通用移动操作机器人等的产品矩阵。
跨维智能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处理泛制造领域的半结构化场景时,由于任务较为简单且场景较为单一,训练模型的速度得以提升。“这些模型经过针对特定对象和任务的反复训练,大约6—8小时就能导出一个模型,供现场的机器人执行具体任务,这一过程比人工调试要高效得多。而传统方法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据介绍,跨维智能从半结构化工业场景出发,形成了已完成批量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接近支持任意对象的抓取或操作,覆盖了如物流、汽车、3C、半导体等30余个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械臂已经相当成熟。与近年来出现的高成本、高代价的人形机器人相比,这些成熟的机械臂在完成任务时更具成本效益。因此,我们选择从更可行的方法入手进行验证。”跨维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跨维智能将持续构建基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具备更强通用性的解决方案,逐渐实现商业、服务等非结构化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基于特定场景专用模型将会成为重要行业基础,量身定做的机器人大脑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机器人强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朱世强说。
朱世强表示,真正能解决机器人特定场景复杂问题的模型出现之日,将是服务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发展之时。
更多的算力才能造就更多的智能涌现。根据测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元至4元经济产出。
在算力方面,珠海全市已有10个数据中心,智能算力约1310P,并计划在未来引入更多高性能算力设备,如华为公司的昇腾910B训练推理服务器和百度与格力合资公司的昆仑芯算力设备,加快布局本地多源异构智能算力。
未来,珠海有望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大模型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落户珠海,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此外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本期编辑 陆秀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