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兵 | 铁原阻击战的来龙去脉

民生   2024-10-12 00:00   北京  






铁原阻击战的来龙去脉
邵小兵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有一部电影的上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就是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抗美援朝电影三部曲之一的《志愿军:存亡之战》。

如果是欣赏一部好的电影作品,颂扬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也应该去看。但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真切的了解这段历史,知道铁原防御战的来龙去脉,那就暂时先抛开电影中的艺术因素,还原真实的铁原阻击战。



写这篇文章时,笔者专门认真阅读了由军科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它是当今国内最真实、最高端、最全面记录抗美援朝战争的权威文献。可让人大感意外的是,书中关于志愿军第63军铁原防御战的情节几乎是只字未提,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反反复复仔细看了几遍,仍然找不到铁原防御战有关内容和重要性的评价。所以说,官方并没有将此战定性为是志愿军的生死存亡之战,电影的名字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呢。


第五次战役经过要图
(1951.4.22~6.10)

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
作战经过要图
1951.5.23~6.10

局部放大图


铁原防御战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转移阶段(又称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志愿军主要是进攻,目的是:大量歼灭敌人,破坏"联合国军"的登陆企图,占领更多的土地面积,锻炼新入朝的部队。而且参战的部队,特别是西线战场绝大部分是刚刚入朝不久的第十九兵团的部队,即:第63军、第64军和第65军。其中在中线战场的第60军也是原华北军区的部队。

有人会问,志愿军前四次战役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战局也对我们有利,为什么突然间发生了惊天逆转?不了解历史的同志都感到茫然和疑惑不解。

是的,当时志愿军在朝鲜境内的兵力已达到95万余人,其中作战部队77万余人,后方勤务部队18万余人;在前线的11个军33个师和地面炮兵3个师共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我第一线兵力共70余万人。而敌方拥有地面作战部队(不含勤务部队)为六个军十七个师又三个旅、一个团,共三十四万余人,兵力我方占优势。

我们新上来的部队信心百倍、豪气冲天,大有一鼓作气,把敌人赶下海的气魄和信心,众将领们也纷纷表态,哪怕我们伤亡五万人,也要歼灭敌人五个师,其中含美军三个师。志愿军总部在战役前发布的动员令中,也写上了歼敌几个师的光荣任务,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更是发出了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抓五千美军俘虏。

但是,愿望很美好,结果很残酷,笔者认为:可以毫不掩饰和实事求是的说,第五次战役是一次不成功的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失利的战役,因为几乎所有的战役目标都没有实现,而且我们还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超出预想的损失。这次战役,志愿军伤亡和被俘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对手,虽然歼敌8.2万余人,但我方减员达8.5万余人,战线由进攻前的位置大幅度后退,所占领的土地面积不增反降,接触线向北移动了不小,大体上与最后的停战线相当。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联合国军"公布1.6万多志愿军官兵被俘(我方确认有大约2万人失踪),这个数字几乎占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被俘人数的80%以上,这也是我军自建军以来,在一次战役中(50天),被俘人数最多的一次。难怪主席说:这次战役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彭总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写到,这次战役是他一生中失败的战例之一。


回到开始的问题,63军在铁原防御战之前,就是部队转移开始阶段,处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由他们担负铁原防御的任务。

当志愿军总部发现敌人有引我上钩的苗头,所谓的"礼拜攻势"的局面已经形成时,即命令各部停止进攻、采取交替掩护、准备逐次向北转移。本来是胜利之师的主动后撤,但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图解:5月23日美军决定反攻。美10军派遣装甲部队穿插到麟蹄,准备切断第9兵团的退路;美9军派遣装甲部队穿插到华川,准备切断中线第3兵团的退路;美1军派遣装甲部队穿插至铁原,准备切断所有志愿军的退路。


此时的第63军在西线战场的清平川、加平、江村里一线,位置在38线以南。它的右邻是第65军,左邻是19兵团和3兵团的结合部,与第60军的180师相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敌人的反扑准备的很周密,下手也相当的快、准、狠。形势变化得十分突然,对方攻防转换之快、进攻之猛,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以西线和中线战场为例,"联合国军"以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从1951年5月23日开始多路向中朝军队发起反攻。


美骑一师在进攻中

首先是最西端的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阵地被冲破,他们只能一边招架一边节节后撤。最关键的是把友邻的65军翼侧给亮了出来。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将混乱传导到全线。第一张牌倒下了,而第二张牌更没能挺的住,很快也倒下了。

第65军猝不及防,右翼暴露给韩军第一师,处境甚为困难,再加上一线防御阵地被敌人特遣队冲的七零八落,一线二线防御阵地接连失守,部队稍加抵抗只能仓促撤退,结果一退就刹不住车了,第65军一天之内后退了20一30公里,完全可以想象徒步机动的第65军后撤时表现的多么糟糕和悲催,而按照志司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应该在这里坚守半个月到20天的时间。



再看第63军,该军一直是华北军区的绝对主力,是聂帅手中的王牌部队。第65的后撤,把他们的翼侧也暴露了出来。有人直言:如果第63军能够坚持住,与左邻的第60军配合好,不至于第180师被敌人围歼,只要第180师和第63军稳住阵脚,密切协同,突围的可能性极大。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军想吃掉我们一个主力军加一个师,牙口还真不行。

但是,第63军军首长在认真分析当前的敌我态势后,发现敌情严重,在没有向上级请示报告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放弃阵地,部队全线后撤。

后来的军史专家和学者对63军的行动争论不休,分歧很大,有人说:第65军是被打跑的,而第63军是自己主动撤退的。但多数人认为:第63军后撤是明智之举,如果不抓紧撤退,部队有灭顶之灾的危险。

但第63军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撤退时没有通知友邻的第60军180师,无论第63军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责任必须需要承担。第180师的惨败或多或少与63军有些关系,因为敌人主要是从63军的方向包抄过来的。


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俘虏的志愿军官兵


      第60军180师师长战后回忆:正在他们与敌人激战的时候,突然发现师的右翼枪声大作,炮声隆隆,他马上派人去侦察,惊讶的发现相邻的第63军189师早就撤走了,人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眼看敌人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向第180师阵地迂回过来,他在无奈之下,只好抽出两个连的兵力占领翼侧阵地,阻敌向该师侧后方推进。
      在后来向军委总部汇报时,第60军军长韦杰谈到第180师主力的覆灭,除检讨了自身的原因外,也对63军不通知友邻、擅自撤退很有看法和意见。有人曾说:如果不是63军在铁原防御战中表现出色,军首长非挨彭总的板子不可。也有人讲:五五年全军授衔时,63军军长和政委仅被授予少将军衔,与五次战役中的几次失误和内部在作战指导上分歧严重有较大的关联。



再说铁原防御战,当时第63军已经撤到了铁原以北,志司的命令让他们马上掉头转身,迅速在铁原以南组织防御,阻击时间半个月到20天。在当时的环境下,也只有第63军离铁原近,部队的建制基本完整,担负此项任务条件合适。

此刻,前线我方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敌人来势汹汹,我们的部队人困马乏,连兵团首长也觉得没把握完成任务,他们赶紧致电"志司",陈述困难。并说明:"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给予的任务……"。

彭总的回电非常的坚决,也很具体,毫无商量的余地:"你们应令第187、第189师各一部向南挺进,坚决顶住敌人的进攻。该两师主力争取时间在预定地区抢修工事外应令军直和第188师一部在铁原西北志司指定地区和外石桥西北地区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第188师在朔宁及其东南地区作坚决战斗的准备。"

铁原在38线以北大约25公里左右的地方,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当时我军稳定局势、保证在纵深地域建立新的防线、为后续部队投入战场赢得时间,是必须要坚守住的重要地域和关键要点。

第63军展开于铁原、涟川以南,东西正面约25公里的防御地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铁原阻击战。

在第63军的正面,进攻之敌有美军骑兵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五师、英步兵第二十八、二十九旅共4个师、旅5万余人,有各类火炮1300余门,坦克180辆。而63军现有兵力不足2.6万人,全军火炮满打满算也只有240多门,可见双方的力量对比强弱明显、悬殊较大。 


激战涟川山口的187师561团3营获“守如泰山营”锦旗,以下图片来源:63军军史画册


5月30日,第63军187师和189师为第一梯队,沿涟川至铁原公路两侧构筑梯次防御阵地。

6月1日起,"联合国军"全线发起猛攻。铁原以南地势较为平坦,是很不好防御的地形。美军一百多辆坦克一字排开,像移动的钢铁巨兽朝我方阵地压了过来,而首当其冲的第189师只能用反坦克手雷和少量的反坦克兵器与敌人的集群坦克搏斗,一天下来许多连队都被打光。

因为189师将部队以连、排、班组成了二百多个作战单元,迟滞、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进攻步伐,所以美军只能一个个的"拔钉子",影响了他们的进攻速度,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但是189师也是损失惨重,不到三天的功夫,一个师剩下的人不足一个团,一些阵地相继被敌人突破。


我军重机枪阵地


第63军傅崇碧军长又急又气,还要坚持半个月呢,这不过才3天,一个师剩下的人就只有一个团了,这仗还怎么打?无奈之下,决定预备队第188师提前投入战斗,接替189师的防御。而第189师缩编成一个团,担负军预备队。不过,第189师的英勇抗击,让美军苦不堪言,士气下落,进攻势头有所降低。

兵团杨得志司令员也提醒傅崇碧军长,你们的任务是运动防御,是要总体上阻击敌人的进攻势头,迟滞敌人向铁原接近,尽最大努力争取时间。而不是固守一个阵地,要死缠烂打,允许部队有得有失,失而复得……

第63军的防御部队只好采取:纵深梯次配备、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人密集火力杀伤,并以战斗小组上前沿与敌人纠缠,迫敌过早展开。在火力组织上,注意充分发挥各种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战术运用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并在夜间派出小部队袭扰敌人……

是啊!在尚未形成稳定固定的防御体系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发起反冲击


6月4日,第188师开上第一线,打了一天多,各阵地全线告急,人员伤亡惨重,全师的勤杂人员、机关干部,甚至563团的团首长都操起了冲锋枪上了一线。到了快顶不住的时候,第188师炸毁了铁原东北的一座小型水库,用大水逼退了敌人的坦克,让部队喘息了两天。

可两天之后,敌人卷土重来,而且战况越来越激烈,部队伤亡巨增,第63军也下了狠心、投入血本,集中配属的炮兵和二线配备火箭炮兵第21师一部向敌人发起反冲击,突然猛烈的炮火将敌人的集结地域打成了一片火海,反击部队还夺回了一些丢失的阵地,遭到重创的敌人进攻又停止了几天。

就在这反反复复的争夺战中,敌人的进攻始终没有大的进展,只能一点点向前拱。经过我前线各军的顽强防守,特别是20军在华川、15军在芝浦里地区和63军在铁原的英勇阻击,迟滞了敌军的推进,保证了东线九兵团的部队后撤布防,使志愿军全线连续并相对稳定的防御体系终于部署完成。

从6月10日开始,经过十多天的血战,63军陆续撤出铁原。已经精疲力竭的"联合国军"在占领铁原后,也无力发展进攻,在全线转入防御。



第63军在铁原的艰苦卓绝阻击战,是第五次战役中一场经典的防御战,也是该军的成名之战,它打出了华北部队第一主力的风采。然而第63军也付出相当高代价,第188师563团入朝时兵员为2700多人,经历了五次战役、特别是铁原防御战后,仅剩下266人,减员超过90%。第63军在铁原防御战中伤亡两万人,但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至于歼敌数据,有多个版本,整个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志愿军歼敌为3.6万余人,第63军上报歼敌两万多,美方称己方伤亡4千多人。


在255.1高地阻击战中,563团8连连长郭恩志智能双全,打垮了敌人一个加强团的13次冲锋,歼敌800余人,战后8连记一等功,连长郭恩志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铁原防御战第63军涌现出第563团八连连长、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英雄和英模群体,他们的光荣业绩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63军军长傅崇碧、政委龙道权在抗美援朝前线。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不长时间,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到伊川第63军驻地看望慰问部队,他表扬了第63军,并承诺为第63军补兵,更新武器装备。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让彭总和志愿军总部扼腕叹息的是,不仅仅是第180师主力被敌人围歼,更上火的是我们没有守住铁原盆地南面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诸多高地,让敌人机械化部队乘隙突入到了"铁三角"的平原地区,为后来的战争发展留下了阴影和隐患。铁原也成为了"联合国军"进攻上甘岭(五圣山)和死守白马山等重要目标,十分关键的前进基地和补给中心,教训是非常惨痛的!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打出一个对朝鲜战局的清醒估计,打掉了短期内解决朝鲜问题不切实际的幻想,迫使我们对原有的战略设想、战役指导方式、战术原则乃至大兵团协同作战指挥和军队建设等许多问题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

谨以此文缅怀在铁原阻击战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参考书籍:

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2、《朝鲜战争》

3、《开国第一战》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如果您想传播38军历史,您投稿。欢迎各位子弟后代战友投稿,前辈业绩,父辈情,战友情,军旅情,大院子弟情,旅游摄影等等,写出精彩,留住记忆,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38军军魂
这是38军子弟后代战友的家园!欢迎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前辈金戈铁马战功卓著,万岁军美名天下传扬,旗帜上有前辈浴血荣光,也有我们血染风采。欢迎投稿,前辈功绩、军旅、战友、大院情等,分享美好!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