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退改签”+“共享屏幕”。
——假冒政府App+“薅羊毛”。
近年来,群众对微信好友“借钱”越来越谨慎,但骗子却设法盗取语音信息,增强骗局的迷惑性。在北京警方披露的一起案件中,孙女士沉迷某款手游,骗子以“帮充值游戏点券”为名和其语音聊天,并诱使其提供微信账号、密码。
其间,骗子故意询问孙女士是否为该游戏账号本人,轻松得到语音回复“是我是我”。随后,孙女士的微信好友便接连收到“孙女士”向他们借钱的消息,听到“是我是我”的语音回复后,4个好友信以为真并转账。
春节临近,不少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骗子也瞅准“契机”实施诈骗。近日,杨某收到“积分兑换空气炸锅”的提醒短信后,看到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相似,没多怀疑就用手机打开链接,进入“掌上营业厅”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等信息。杨某提交信息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近8000元。
一些诈骗分子通过伪装身份,达到精准施骗的目的。
近日,有骗子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当事人史某,称要长期租一套用于出差住宿的房子。双方达成租赁合同,商定押金5500元,定金1000元,每月租金5500元。骗子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程序员,和房东聊得甚是投机,还讨论金融投资等话题,说自己通过AI算法可以预判股市走向。
信以为真的史某主动在对方推荐的网站上申请账号,陆续投入60万元,直到发现平台无法登录才意识到被骗。
有不法人员冒充联通、移动、歌华有线工作人员,以维修设备、网络提速等理由上门安装VOIP设备。经过VOIP设备转换后,境外诈骗分子虽远程拨号,但在被害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却会变成国内固话号码,大大降低被害人的防范心理。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开始通过黄金、现金运送转移涉诈资金。近日,刘女士被假冒的“顺丰快递员”添加好友,并被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展示各类礼品图片,供刘女士自行挑选。在挑选的礼品送达后,对方便诱导其下载自制的刷单App。App中,客服发布包括为淘宝商家点赞、关注等在内的任务,并声称刘女士完成任务后可通过微信红包获得返利。
当刘女士申请提现时,对方则以需要支付“救援金”为由,诱使刘女士通过网约车向指定位置运送88000元现金,所幸警方及时发现其运送现金的可疑行为并拦截,为其避免了损失。
反诈不是“遭遇战”,而是“持久战”;要增强警惕意识,提防各类新型诈骗手法。
首先,对于陌生好友申请、陌生短信链接要加强防范、甄别,避免落入陷阱。例如,骗子仿冒运营商发来的短信中,利用群众对英文字母“l”和数字“1”的低辨识度,用“l0086”冒充“10086”。
其次,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下载陌生App。近日,多地消委会发出节前提醒,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可能包含恶意软件,一旦安装,可能会窃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消费者不要在未经核实的平台上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尤其是涉及金融相关信息,要格外谨慎。
来源:新华社
责编:王 倩 兰 翔
初审:曾雪梅 方绍泽
二审:夏 沁 刘相云 马 远
终审:王定松
投稿邮箱:wxxwty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