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价差最高超1000元/吨!豆粕价格为何一降再降?| 年度盘点
文摘
财经
2025-01-10 17:31
广东
2024年,豆粕市场跌宕起伏,价格如“山体滑坡”一降再降,高低价差超1000元/吨,在供应过剩、需求疲软的弱势环境中持续探底。大豆对外依存度仍居高不下,进口格局难改,踏入2025年,养殖业逐步升温或将带来需求转机,新兴市场大豆源亦为产业注入活力,但整体豆粕价格变动仍需关注市场动态及供需变化。
年内高低价差超1000元!
2024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外盘拉涨动力不足,进口大豆数量倍增,终端饲料需求疲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豆粕市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行情持续探底。全国豆粕均价整体呈现大幅下跌态势,价格重心下移,市场行情以下跌和波动为主。年初价格为全年均价高点,达3875元/吨,价格低点跌至2870元/吨,全年下跌近26%,高低价差达1005元/吨。第一阶段(1-2月):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外盘拉涨动力不足,进口大豆数量倍增,终端饲料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下跌。年初全国豆粕均价处于高位,达3875元/吨,随后价格一路下跌,降至低点3285元/吨。第二阶段(3-4月):得益于主力合约价格快速拉升,现货价格亦上涨,3月中上旬价格迎来一波强势反弹,豆粕均价达到年内另一高点3640元/吨;随后由于市场担忧的美豆天气炒作未登场,使价格冲高回落,展开新一轮暴跌。第三阶段(5-8月):期现双跌,由于美豆期间天气炒作未登场,部分下游群体抄底,但产业链中上游油厂大量套保,金融资本撤离,供强需弱态势持续。第四阶段(9-12月):价格延续跌势,不断刷新低点,12月中下旬豆粕价格更是达到年内最低点的2870元/吨;豆粕市场格局供大于求,加之需求端疲软,养殖端、深加工企业需求偏弱,企业采购观望情绪强,需求难承接供应压力,致使价格整体震荡走弱。如今已步入2025年,豆粕市场走势仍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预期将是影响豆粕价格关键,若供应持续宽松,价格或难有大幅回升。此外,随着养殖行业逐渐复苏,终端饲料需求有望回暖,若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量,豆粕价格或企稳回升,但整体仍需关注市场动态及供需变化。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国大豆产量和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2024年,由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影响大豆生长,致使国内大豆产量有小幅下滑,从2084万吨下跌至2065万吨,同比降幅0.91%。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达9709万吨,同比增长9.4%,为近几年来进口量较高的年份,仅次于2020年的10033万吨。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船期监测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62亿吨,较2023年的9941万吨增加674万吨或6.8%。
国内大豆产量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然高度依赖进口。从进口结构来看,2024年1-11月我国进口粮食1.47亿吨,同比增长3.1%。仅大豆进口量就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66%,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仍在80%以上。
2024年,我国依然是进口巴西大豆数量最多,美国次之,且两国大豆输华占比仍高达92.4%。为改善进口来源单一问题,我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乌拉圭等国加强农业合作,提升从这些地区的进口量,逐步优化大豆进口结构,降低供应风险。
2025年已然到来,豆粕市场虽挑战犹存,但也有不少机遇悄然浮现。一方面,随着国内养殖行业逐步发展,家禽、生猪存栏量有望提高,豆粕需求或现回暖迹象;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大豆供应逐步稳定,将为豆粕生产提供多元原料支撑。同时,国内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大豆单产提升有望缓解部分供应压力,促使豆粕市场在供需动态平衡中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华粮网、饲料行业信息网等
点亮“在看”,给小编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