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孩子比熬夜的孩子更可怕
体娱
2024-10-20 20:55
山东
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时,一个月就比别人多了30个小时,这30个小时,你可以看完几章节书籍,可以在一门新技能上初入门槛……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逐渐拉开的。
这一笔账算得我热血沸腾,二话不说,当即着手去实施。 可是这激情来得快褪去得也快,每天早上被闹钟吵醒的电光石火之间,就为自己找了无数的理由和借口开脱: 等心满意足地睡醒后,又陷入懊悔自责中:“真是没用,自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怎么连早起都做不到。” 多少人如我一样,无数次地卯足劲儿要早起,又无数次地折戟沉沙。南怀瑾也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让孩子多睡半小时不一定会让孩子精力更充沛,但早起半小时却可以让孩子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进入清醒的状态。可能少了一种非达到不可的渴望,倘若你真想练成人鱼线,倘若你从心底里想变优秀……也许闹钟还没响,自己已经自发地从床上跳起来了。
我有点明白朋友的意思了。大多数人没法早起,是没有明确心中想要的,只是因为觉得要早起而早起。 要爬起来看书,还没翻几页,又陷入自我怀疑中,看这些书是为了什么。 固然诸如看书、晨跑、背英语都是有利的事情,但如果心中抱着可有可无的念头,自然很难坚持下去。 反之,如果自己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即使这目标万里之遥,也必逐之。就好像“为什么唐僧可以取得真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因为有孙悟空”时。 老师却笑着说:“从踏出长安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他的目的在西天,矢志不移。这样的人不成功谁成功。” 有人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在迈向前方时尽是踌躇和茫然。 所以在谈自律早起时,不如先想一下为何要早起,先想一下那个想穷其一生都要到达的地方。 倘若心中了然后,自然有了早起的动力,有了努力的方向。首先,这是一段高质量的时间,精力充沛,没人打扰,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修炼自己的硬本领。其次,早起可以增加一天可利用的时间,比别人早起两小时,每个月就比别人多出3天的时间,一年就是36天。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那些因早起,所积累的时间所学习的知识,汇聚在一起,一不小心就能帮助孩子通向成功。优秀的人都善于利用早起的时间,因早起而产生的差距可以决定人生的胜负。想要变得优秀,从早起开始吧!一方面是因为,早起的孩子生活更规律,学习更主动,且没有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夜猫子”睡眼惺忪的时候,早起的孩子可能已经完成晨跑,吃好早餐,预习好功课,能量满满地迎接新一天的挑战。一日之计在于晨,熬夜的孩子大都在消耗,早起的孩子才是在滋养。早起的时光,累积下的努力,就是孩子人生开挂的秘诀。一位国家总统曾说过:“当你总是提前,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其实,如果想让孩子早起,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养成习惯。
把早起变成一种自动运行的习惯,早起就不再成为问题。痛苦地坚持早起的人,一定是不经常早起。早起的习惯没有建立起来,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纸上谈兵。巩汉林曾在一次采访中讲到:“有一次,他们的儿子即将出门上学时,看到父母还在休息,便忿忿不平嘟囔了一句。”从此,儿子不仅没有再抱怨过,而且早起更自觉了。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父母做得好与坏,孩子虽然不会全盘接受,但还是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孩子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好好学习。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曾明确故过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做到早起,那么我们就一定要保证孩子早睡。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一种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简单来说,就是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估——情绪。
孩子对于“早起”这个刺激,评估肯定是负面的,但如果给天平的另一端增加筹码,给早起、学习这样的事件加上一些奖励自己的刺激,就能让正面情绪一定程度上抵消原有的负面情绪。
孩子对明天有期待,心情就会喜悦,也就不会为早起而痛苦了。
被视为家庭教育圣典的《曾国藩家书》中,用八个字总结曾家的教育秘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其中“早”——全家人早起,特别是孩子们早起读书,被曾府上下,视为家教的核心大事而常抓不懈。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能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
无论多么大的成就,都是从小的成功上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人生的改变,也是从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和细节上开始变化的。
当我们能够战胜懒惰,抵抗诱惑,保持勤奋和自律,在不远的某一日,就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早点起床吧,清晨暖暖的阳光穿透树叶照射在脸上的感觉,真的很美好。想要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想要孩子有更精彩的人生,一定要从早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