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王立清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国家卫健委外国专家执业考试评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
199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英语专业并至阜外医院工作,1995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赴芬兰Tampere大学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学习一年,师从Matti R. Tarkka教授(芬兰胸心血管外科协会主席)学习冠心病外科技术。
阜外医院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来共完成各类心血管手术五千余例,包括冠心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各种常见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作为执业原则,“爱心,良心,责任心”作为人生信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华 潞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呼吸与肺血管病二病区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主要研究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女医生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栓与止血学》、《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循环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杂志编委/通讯编委。
1996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心肺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肺栓塞以及全身各系统静脉血栓形成、心腔内血栓(房颤,室壁瘤)、动脉(含冠状动脉)内血栓性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血管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咯血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和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国率先开设“血栓性疾病和肺动脉高压遗传门诊”,进行遗传咨询、基因报告解读、生育指导等,发现并帮助遗传病患者获得正确及时的诊治。
国家“十五”863课题、“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主要完成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持/参与完成50个心血管新药(溶栓、抗凝、降肺动脉高压、抗血小板、降压、降脂、抗心绞痛、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领域)的65项国际、国内I-IV期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首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中国循环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Eur Heart J》等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5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黄 燕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区(HFCU)医疗组长,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衰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心脏罕见病学组委员,北京生理学会心衰学组委员,老年睡眠和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心内科工作,对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病情评估、精细化治疗、重症心衰的药物治疗、心脏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心肌炎、肿瘤心脏病、系统性疾病心脏损害、心衰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了近年大多数心衰新药(诺欣妥、伊伐布雷定、托伐普坦、左西孟旦、重组人脑利钠肽等)和床旁超滤、无创呼吸机等器械上市前和上市后的国际/国内大规模临床试验,参与二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十二五支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和国际国内大规模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及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心力衰竭质控的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心力衰竭基层指南(2016)、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2016)、阜外心血管重症手册(2019)等多部临床指南和书籍的撰写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赵 星
副主任医师
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同年进入阜外医院工作,2007年起从事心血管超声诊断工作。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脏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术中超声监测、术后超声评价。参与“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修复中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导管冠状动脉瘘封堵治疗疗效”等多项临床研究。
来源:成武县人民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