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门堰看庐剧
朱乙丑
七门堰是千年古村落,因为汉代的水利工程七门堰而得名。村庄紧靠着杭埠河的堤岸,村前有大片的栗树林,村后有竹海和桃林,景色非常漂亮。
那一年正月初八,我和母亲一起去家住七门堰的大姐家拜年。我和母亲起了个大早,天麻麻亮就动身,来到龙潭河的河边。河水挺大的,河道上的石步都被淹没了,只有乘坐名为“腰子盆”的小木船。
母亲拉着我上了船,把费用塞给摆渡者。摆渡者一撑竹篙,小木船便一晃一晃地荡到河的对岸,母亲拉着我下了船。
翻过了龙潭河的大堤,我们沿着蜿蜒的田间道路走了十几里,抵达了杭埠河的大河滩。
到了七门堰大姐家的村庄时,已是晌午了。走进大姐家,大姐婆婆对着厨房大声喊:“少兰!你妈妈和你弟弟来了!”
娘家人来了,大姐准备了许多菜,大碟小盆的,放了满满一桌。
饭后,大姐说:“妈妈,下午我们去看庐剧。”
母亲是个庐剧迷,一提看戏,她就来了精神。
吃过饭,大姐、婆婆,母亲和我,一行四人来到七门堰小学旁边的一个小广场。
广场上有个戏台,台前已聚集了不少村民,大都是妇女和小孩。
下午两点的时候,主持人走上台,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今天下午唱的庐剧是《秦香莲》。”随即,二胡响起,一个男演员扮成挑柴的样子,走到戏台中央,咿咿呀呀的唱道:
“家住湖广郡州城外,陈家庄上门朝南开。我名叫世美,兄弟名叫世才。一家四口时光难度,全靠我世美上山打柴。小兄弟卖烧饼站大街,让我卖柴把米买。是长子家里的担子应当有我挑起来。我今日站路旁心中难过,别的人都在书房念文章,为的是万岁爷挂榜在外,哪个男儿不想脚站京街?只因为家贫穷万般无奈,哎,今日挑柴累的我大汗满腮,将身停在大路边站,不免拿柴当笔慢慢写,看看有否可能有朝一日时运改,上京城身发达满天乌云散开。”
陈世美唱完,女主角秦香莲在丫鬟的陪同下,出现在戏台上,唱道:
“三月春光天气晴朗,百花争艳鸟语花香。香莲楼上闷闷不爽。带丫鬟到庙堂去焚香。焚香不为别的事,一为我爹爹身体好,二为我妈妈福寿安康,焚罢香丫鬟带路回程转,为何不走所为哪般?”
丫鬟说:“小姐,前面有个书生,把一担柴放在路上,挡了我们去路,他不想让路,说什么砍柴人如山倒,行路人如鹊鸟,只有鸟让山,哪有山让鸟。”
秦香莲上前看看陈世美,唱道:
“公子呀,丫鬟把真情跟我讲,转过来我对公子望一望,虽说他衣衫破烂不像人样,打柴之人在路旁,适才间我偷偷用眼望,我看这位打柴的汉子长的漂亮,说什么砍柴人如山倒,行路人如鹊鸟,只有鸟让山,哪有山让鸟。其实他是打比方,这个比方打的恰当。据我看,打柴的汉子文才也不瓤,上前来见打柴人把礼奉上,请问你姓啥名谁家住何方?”
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生动,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戏中,尤其是秦香莲的扮演者王老师,唱功非常了得!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许多观众潸然泪下,取出手帕不停地擦泪。
看戏的人太多了,乌泱泱的一大片,我个子矮,看不到,大姐就让我骑在她的肩膀上,让我看。
戏唱完了,村民们意犹未尽地往回走,边走边谈论着戏中人和戏中事。婆婆深叹一口气,说:“哎!那个陈世美怎么就那么狠心吆!”
母亲也长叹一声,道:“哎——秦香莲真的好可怜!”说着说着,眼泪又出来了,母亲取出手帕来擦眼泪。
作为小孩子的我,只是看热闹而已。现在我明白了:什么叫:“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来源: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