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舒城民俗】文化娱乐篇丨舞龙灯

民生   2025-01-22 17:49   安徽  



为传承和发扬舒城本地的优秀文化,解读记忆中的舒城民风民俗,彰显深厚的龙舒文化意蕴,感知千年龙舒文化血脉的起伏脉动。由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舒城本土的时令节庆、喜庆礼仪、丧葬祭祀、农耕渔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文化娱乐、童趣游戏等风俗民情。为此,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和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系列专栏,分享书中的文章,与您一起品味舒城的风俗民情,感受龙舒文化,敬请关注!



舞龙灯

夏登峰

“舞龙灯”应追溯到远古人类火祭活动时代。龙是炎黄子孙的图腾,人们用舞动长龙来驱赶野兽,祈求平安吉祥。这种独特的传统舞蹈形式便成为华夏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舒城龙灯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是一种多层结构的灯架,上面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或神话传说故事来装饰龙灯。五显镇周家湾周龙万先生扎的龙灯比较有名。用竹篾编成圆筒状,形成笼子,再糊上透明、漂亮的雅桨求霉龙衣。龙的节数为单数,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节与节之间既相连接,又可转动。龙头是用一根竹棍和二只铁环作支架,用竹篾扎成龙头雏形,再用彩纸或彩布上浆层层糊出龙的五官;龙身用竹条编成多层笼套,糊上彩纸彩布扎成各种姿态的“彩龙”;然后在龙头和龙身两侧插上由几枝松香或柏枝点燃,更多的是用矿烛,现在基本都是用LED灯珠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农历二月初二,尤其是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舞龙者身穿彩衣,手持彩带或彩球(灯笼)在街道上行走、翻滚表演出各种动作姿态。龙头较重,一般都是几个壮汉轮流替换,才能舞起来,舞龙头的要面向龙身,左右手上下交替使龙头从身前扭转至身后,左右手换位,持棒在上的手使劲将龙头从身前扭转至身后;舞龙身者紧密配合,也左右手上下交替流水作业式带动龙身龙尾;舞龙尾更是累活儿,由于龙尾较长,不但要双手交替,还要左右大幅度跑起来,在跑的同时还要从龙尾上跳起来,让人们看到巨龙翻滚舞动的气势。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令人眼花缭乱。
通常是领队的打前站,通知沿街村的住户舞龙队当晚所走路线及时间。舞龙灯的队伍来到住户门前,只听一声哨响,家主立即燃放烟花炮竹迎接,随之牌灯引路锣鼓随行。每到一户人家,家主都提前准备好迎接舞龙队的爆竹和糕糖烟酒。通常在舞龙的队伍后面有舞狮队和闹花船、花鼓戏等出现,锣鼓助兴,表演十分壮观。为节日平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广播电视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5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