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他,男主角!

时事   2024-12-02 21:48   福建  





12月1日,由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主办,我国首部以许地山为主角、反映其生平的话剧《大地春山——落花生许地山》剧本论证会在漳州宾馆举行。话剧界知名学者与编剧、许地山研究者、许地山亲属、省市作家代表参加论证会。



《大地春山——落花生许地山》

源于许地山的生平

以虚构的梦作主体架构

向观众展示了

许地山先生的命运历程

及相关历史背景


该剧本创作为2023年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单位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项目从资料收集、整理到剧本创作完成,历时近2年。


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听取了剧本创作情况介绍,并对剧本进行细致的交流研讨,从剧本主题、人物设计、戏剧冲突、情节设置、戏剧语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该剧本创作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既宏阔又细腻,兼具历史感和艺术性,戏剧语言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历史大戏,期待其早日被搬上舞台。


郑荣健(编剧)




许先生的生平令我深受感动,他恰如寂静空山落下的灵雨,为我带来了创作灵感。作为国内首部以许先生为主角反映他生平的话剧,不仅要体现许先生的精神风骨,更要表达对他的敬意。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

剧所所长、研究员、

博导)




剧名《大地春山》有意味、有诗意,大地厚德载物,春山亘古不绝。此剧有历史纵深感,剧中歌队、叙事者代公、疍仔设置巧妙,整体风格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邹红(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




剧本的结构与舞台呈现不落俗套,作者通过代公、疍仔两个功能性角色,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衔接,串连起许地山一生中的不同时段或不同侧面。

胡薇(中央戏剧学院

教授、博导)




该剧既有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强调着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责任,颇具现实意义。

靳文泰(《中国戏剧》

副主编、编审)




编剧将“重铸许地山灵魂”作为这部剧的创作宗旨。通过剧本,我们能够感受许地山生命的大智慧与大悲哀,以及那颗追求真理、永不言弃的心。

林婷(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




这部戏是才子之戏、学者之戏、诗人之戏。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个的开头
是不是很熟悉
这篇文章就是《落花生》

这篇创作于漳州的文章
已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漳州将花生称之为“落花生”(lua  xin)。《落花生》是许地山早期〈一说初创于丹霞书院(后为漳州龙溪师范校址)〉的经典散文之一。《落花生》从民国时期到现今一直选入全国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子。


“落花生”精神

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揭示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1925年,这篇散文继在1922年8月的《小说月报》第13卷第8号上发表后,又被收录到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雨》之中。
文章民国时期已为学校课本所收录,1932年收入《初级中学第一学年二学期国文目录》,1939年收入《新编初中国文》。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收录了《落花生》一文,至今仍然是小学课本的必选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课本明星”。《落花生》也一直是台湾中小学教材的经典课文。

许地山(1894年-1941年),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那年18岁,随父亲回漳州。1913年,许家迁居漳州东门街管厝巷11号。许地山先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今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龙溪师范)任教员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落花生》一文,灵感便来源于在漳州的生活。

收藏于漳州古城的许地山手书小品,作于壬申年嘉平月,即1932年农历十二月。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落花生》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

1935年经胡适先生推荐,许地山到香港大学中文系任主任教授,这七年对香港文化作了翻天覆地改革创新;柳亚子曾评价道:香港文化是许先生一手开拓出来的。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先生因心脏病猝发,一代文学巨匠与世长辞,出殡当日港九钟楼鸣钟,并降半旗致哀。



往期推荐


漳州市“银行网点通”正式上线
闭幕!“博士后”们纷纷点赞漳州!
是谁,“放飞”了漳州的电动车?


源: 本报记者 刘健宁
综合闽南日报、闽南文化研究会
一审编辑:赵露佳 张江璐
二审编辑:张晗
值班主任:林堃

闽南日报
漳州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