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春,京师长安,惠风和畅,百卉含英。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唐帝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帝都长安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更加巍峨肃穆。
此刻,朝廷正在长安东南的曲江举行盛大宴会,奖掖新科进士,这就是极负盛名的曲江宴,也是长安人民每年倾城而出的日子,他们都想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
曲江已是花如潮,歌如海。
宴会上,一白袍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怀抱琵琶,转轴拨弦、轻拢慢捻之际,曼妙之音自指间似泉眼细流而出。
曲风时而明快,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时而悲壮,又如易水送别,悲切痛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曲惊四座,现场观众的激情被瞬间点燃,掌声,啪啪声,尖叫声直冲云霄,仿佛欲刺破天穹。
“谁人奏之?”
在紫云楼观宴的玄宗皇帝拍着小胖手问道。
“回禀皇上,是本榜状元太原王维所奏。”贴身侍从答道。
“甚好,此等人才不需要再进行考核了,直接安排到太乐署上班吧。”
“臣遵旨。”
天了噜,这王维运气也忒好了吧,考上进士还不算,还得是状元,状元还不算,还得立马上班拿银子,我代表独木桥下的那些“天之败子”们流下了口水,真特么的要羡慕死啦。
你知道唐朝的进士有多难考吗,就拿这一届科考来说吧,通过海选从各地州府选拔出来的3000多名优秀举子,争夺25个进士名额,我眼睛一闭、掐指一算,靠!100个举子中才摊上0.8个。
可就是考中进士的这25名幸运儿,还需守选三年,经过翰林院的再次选拔考试,才可顺利入职,到时又要淘汰一部分。
“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四次参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第四次终于考上了,然后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是三次折戟,彻底成了一名“资深”复读生,好在他“脸皮厚”,最终通过了铨试。
好巧不巧,今天唐玄宗皇帝亲自参加曲江宴,更巧的是玄宗皇帝通晓音律诗文,而且是一个重症“音乐发烧友”,对文艺人才是格外赏识。唐玄宗在舞蹈和音乐等领域也取得了杰出成就,更被后世尊为梨园鼻祖。
看到这儿,或许又有很多人再次感叹:王维的运气真的不错哦,碰到了这么懂行的李大大。
运气吧,当然是有一点,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如莎翁所说,掌握我们命运的不是星座,而是我们自己。
成功还是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就算是天才,那也得呕心沥血、百炼成钢,时年21岁的状元王维,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②
公元701年,两颗巨星划破天际,降临在盛唐大地,一是山西诗佛王维,一是四川诗仙李白。
一位诗佛,一位诗仙,他们是大唐诗坛最负盛名的天皇巨星,碰到了将会产生怎样的思想火花?无数的人都希望能看到这“世纪之碰”。
遗憾的是,据目前史料,尚未发现他俩来往的任何“蛛丝马迹”,这在大唐诗歌史上留下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留待人们去探索发现┈┈
王维出身五大望族之太原王氏,母亲则属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唐朝虽然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度,但论及门第出身,却是等级分明。
五大望族在社会上独享崇高的威望、尊贵的地位。至于尊崇到什么地步,举两个栗子就明白了。
据史载,唐太宗为公主选招驸马,本想竞争应该是相当的激烈,可出人意料的是,大臣们各种推脱,甚至装病不上朝,我想唐太宗当时的表情:%@#$%^^*&,唉,肯定是没法看了┈┈
200多年后,到了唐文宗这里,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唐文宗有意和宰相郑覃攀亲,想让郑覃的孙女嫁给皇太子,结果悲催了,又吃了闭门羹,人家郑大人坚决地把孙女嫁给了九品官的崔氏,姓崔的崔。
气得唐文宗差点吐血:“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光有好的出身还不行,出身和天赋是先天的,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一样“泯然众人”,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就是一个反面典型,大家要引以为戒,坚决不向方仲永同志学习。
大凡名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童年,诗佛王维也不例外,元人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载:“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说王维九岁就能吟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雅通音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辈子一事精致,便已动人,可人家王维般般皆会,件件都精,你只能叫他“神人”了。
唐朝文艺批评家殷璠所著《河岳英灵集》,将王维列为盛唐诗人之首,称之为“盛唐正音”;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王维的诗也给予高度评价:“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
诗佛王维更是将自己的一颗云水禅心融进青山绿水,诗中有画,诗中有禅,成为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巨人。
相对于作诗,王维在绘画上的地位也许更高,“画中有诗”,后世誉其为“南宗画派之祖”,钱钟书也盛赞其“可以坐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画石飞去”这个成语故事,更是给王维的画技平添了一抺神秘的传奇色彩,就连王维自己也曾傲娇地表示“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王维之画作传世极少,所存多为摹本。
除了作诗和绘画,王维的音乐才能可称得上是“撒手锏”了,靠它迷倒了玉真公主,征服了唐玄宗,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良好开端。
王维的音乐神技有多牛呢?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搞到了一副奏乐图,但不知其名,王维斜了一眼,轻描淡写道:“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好事者,请来乐师演奏,一对比果真分毫不差。
王维怀抱如此多门利器,当然不是上天赐与的,他也曾经历种种磨难,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③
在王维九岁这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暴击---他的老爸不幸去世,刚刚品尝到的父爱戛然而止。
母亲崔氏,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一生笃信佛教的俗家弟子,用佛VS厄,带着6个儿女(长子王维9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回迁娘家蒲州艰难度日。
王氏家道中衰,没爹的孩子早当家,少年王维作为家中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他不忍母亲日夜劳苦,常常瞒着母亲,在读书之余,临摹书、画,篆刻印章,拿到集市兜售,换些碎银补贴家用。
苦难的生活让少年王维飞速成长和强大。
公元716年,15岁的王维终于走出家门,向帝都发出了少年最强音:长安,我来了!
只是对少年王维来说,理想有多大,现实就有多残酷,第一次参加科考的他,不出意料的落榜了。
落榜就落榜吧,可是有点搞笑的是,王维和一个同样落榜叫李祖虚的同学,俩难兄难弟一合计,异想天开,决心效仿先贤,隐居终南山,企图通过“终南捷径”达到出仕的目的。
只是到了终南山,他俩天天盼星星盼月亮,望穿八百里秦川,也没看到朝廷来人请他们“出山”。这李祖虚同学身体也实在是虚,上山没几天就病倒了,接着终于“出山”了---被担架抬送下山,急紧就医。
山上草庐里只剩下王维一个人了,寒蝉凄切,凉气刺骨,一股股乡愁如潮水般肆意扑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的诗句,就是言浅而意深。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撩拔了多少读者的“G”点,引发了多少游子的共鸣,刷屏千年而不衰,这就是诗意的力量!
最后在终南山,王维弹尽粮绝,饿得头晕眼花,找不着北,不得不自己“出山”---装逼失败。
作为诗佛的王维,字摩诘,没有辜负老妈给起的名字,他像法力高深的佛教居士维摩诘一样,内心隐忍而强大。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选自《少年行四首》
诗中体现了少年王维的无畏无惧、飞动厉扬的精神面貌,少年游侠的形象呼之欲出。
在高人的指点下,王维怀抱琵琶,身背诗卷,奔走洛阳、长安二都,拜谒朝廷郡望、文坛耆宿。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一大早就去敲人家大门,递诗稿,求推荐;傍晚紧跟在人家的“宝马”后边跑,吃了一肚子的灰。
个中艰辛,一言难尽。正如有人所讲,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天道未必酬勤,但你不勤,肯定没机会。
好在王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凭借自己在诗、书、画、乐上的深厚造诣,经数年打拼,王维终于在长安城蹿红,“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王待若师友”。(宁王、薛王都是唐玄宗的兄弟)
长安城里的王公显贵、文人墨客无不以结识王维为荣,王维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巨星光环,迷死了一波又一波粉丝。
岐王李范也跟他的皇兄玄宗一样,是个狂热的音乐发烧友,更是王维的资深脑残粉。(这个岐王就是杜甫诗句里“岐王宅里寻常见”的岐王)
但诗佛就是诗佛,王维始终宠辱不惊,恬淡如水,因为他的梦想还没实现,那就是科考入仕,重振王氏门楣。
只是和他一同来长安求功名的弟弟王缙,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听说今年的考试,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得到玉真公主推荐,第一名恐已内定。王维不免心有惆怅。
岐王得到消息,看到偶像闷闷不乐,安慰道:摩诘不必担忧,我来安排。
④
不几日,岐王在府上宴请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胞妹,唐玄宗对她甚为宠爱,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这玉真公主同样精通音乐,能诗善文,且乐于提携文人,李白、高适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客。
这样规格的宴请,怎能没有音乐助兴,只见岐王对着早已准备好的王府乐队打了一个响指,坐在乐队中间的王维开始了琵琶演奏。
只见王维轻拨琴弦,指尖翻飞,大弦嘈槽,如雹落玉盘,小弦切切,若喁喁私语。一霎儿草际鸣蛩,惊落梧桐;一霎儿箭穿云霄,万马齐鸣。
一曲终了,满座为之动容。玉真公主听得是如痴如醉,赞道:“皇兄府上真是藏龙卧虎呀,竟有如此乐工!”
岐王闻之一笑:“皇妹误会了,此人并非乐工,乃是为兄知音,音乐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小玩玩而已,他的诗词绘画更是当今独步。”
“哦,此人还懂诗文绘画,可有诗作可赏?”,玉真公主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拱”上来了。
王维上前一步,拿出诗稿,恭恭敬敬递于公主:“学生乃太原王氏王维,参见公主殿下!”
公主翻开诗集,几行红笺小字映入眼帘,哇,这字写得好好漂亮,接着轻声念了出来: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哇,这首诗我早已拜读,原以为是先贤大家所作,没想到出自少年郎之手,了不起呀,有如此才华,何不去应举,为我大唐效力。
“皇妹,他不是不想参加,只是听说皇妹已将解头许于他人,恐怕他是不会去赴试了┈┈,大唐失此人才,可惜了,可惜了呀”,岐王作出痛心疾首状。
玉真公主此前沉迷听歌赏诗了,这才得空“凝视”王维,已经更过衣的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白衣胜雪,目朗如星,风姿天成。
阅人无数的玉真公主不禁叹道:“有如此颜值,又何必有如此才华!”
随即笑着对王维说:“你若应试的话,我当全力推荐。”
凭着自身的才华和颜值,有了岐王的“包装”、玉真公主的加持力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21岁的王维状元及第,同时和他一块参考的弟弟王缙也喜中进士,兄弟俩同一年考中进士、一门双响,这在当时传为佳话。
而此时的李白还在四川“原地打转”,杜甫还是小屁孩一个,天天摘梨摸枣,爬房揭瓦。此时的王维是一枝独秀,独步天下!
⑤
金榜题名的王维自是春风得意,不久又实现人生中的另一大喜-----洞房花烛,和远房表亲崔小妹喜结连理,燕尔恰恰,三月桃花,二人一马,信步长安街头,羡煞了无数吃瓜群众。
月满则亏,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人红是非多,大红大紫的王维防范无效,遭到当头一棒。
话说在曲江宴上,王维的一只曲子就征服了唐玄宗,被直接任命为太乐署太乐丞,也就是皇家歌舞团团长,对王维来说也算是马马虎虎专业对口吧,王维也是干得风生水起。
一天,王维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大型舞蹈《五方狮子舞》,准备在重阳节的庆典活动中表演。
岐王几天没见到王维了,就直接找到太乐署来了,看到王维正在排练《五方狮子舞》,提出要看黄狮子舞,王维很是难为情,因为他知道,黄色是皇帝专享,只有皇帝可以“黄”,别人要“黄”,那就扫你不商量。
为人谦谨的他,经过请示领导同意,勉为其难地让岐王看黄片狮子表演。
果然如王维担心的那样,不久就因为“伶人舞黄狮”被人一举告发,贬到千里之外的山东济州任职司仓参军(其实就是一个仓库保管员),这下王维的专业终于不对口了。
这时的岐王却躲在一边装猫不吭声,生怕引火烧身,真是成也岐王,败也岐王。说到底王维贬官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玄宗可不希望自己的兄弟身边聚集大量英才。
⑥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贬谪路上,王维百感交集,人生如闪电,空幻而倏忽。纵然是诗佛,也很难一下子承受这样的打击,“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对未来,王维不敢自信了。
事实上王维的预感没有错,他在济州苦熬了四年后,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可等待他的不是官复原职,而是再次外放----到淇上赴任。
罢黜外放的日子,王维最牵挂的是自己的母亲和一众小弟小妹们: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节选《偶然作六首(其三)》
寡母含辛茹苦培养6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身为长子的王维却不能在母亲身边为母分忧,心中是愧疚万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看到家乡来人,王维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化成了这淡淡一问,语言质朴,寓巧于拙,“有悠扬不尽之致”。
⑦
好在王维毕竟诗名远扬,公元728年王维返回长安,受到名相张说的推荐,被任命为集贤院校书郎,虽然职位不高,但总算是回到了正轨,而自己的上级是颇为欣赏自己的名士张九龄,作为文坛前辈,王维对张九龄的学识和人品极为敬重。
不久,在长安,王维碰到了大自己12岁的孟浩然,和王维一样,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两人并称“王孟”。或许是久于世情疏,孟浩然在公元729年春试中进士落第。
作为好朋友的王维自然要摆酒安慰,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突然下人来报:圣上~~~驾到-----
“额的个妈呐!”
这襄阳布衣孟浩然可吓坏了,按唐律:布衣身份,不能面见皇上。孟浩然双腿发软,直接滑到椅子下面,好在他大脑还没失灵,一个匍匐钻到了床底下。
诗佛王维就不一样了,淡定整理衣冠,恭迎圣驾。
“王爱卿可有客人在此?”玄宗皇帝瞄了一眼桌上的两副杯盏。
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报。
“哦,是孟爱卿呀,朕听说过他的诗名,快让他出来吧,恕他无罪。”
孟浩然不得不从床下匍匐而出,灰头土脸,一脸狼狈地俯伏在玄宗皇帝面前,叩拜圣驾。
唐玄宗看到孟浩然这副熊样,硬是忍住没笑,问道“孟爱卿最近可有诗作?”
孟浩然平生第一次经历如此大的场面,他身如筛糠,紧张至极,见皇帝索诗,慌不择言,脱口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
不才明主弃?玄宗皇帝一听龙颜大怒。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说完拂袖而去,孟浩然呆若木鸡,虚汗淋漓,一脸懵逼。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假若孟浩然能真实发挥水平,情商在线,或许-----
哪有那么多或许,事实上就是孟浩然如此大才,却终身不得仕。
王维在仕途刚有点起色,不料推荐自己的张说故去,而欣赏自己的张九龄回乡守制,好友孟浩然受到“惊魂一吓”:“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也返回襄阳了,王维顿觉生活索然无味。
这还不算什么,更大的不幸正在路上。
公元731年,王维的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这对王维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要问王维对妻子的感情有多深,王维并没有留下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豪言壮语。
此后年仅30岁的他,只是默默地做着一件事:孤居一室三十年,不曾续娶!
被网友戏称大唐第一“渣男”、曾经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动人诗句的元稹,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就有了新欢。“始乱之,终弃之”简称始乱终弃,这个成语也是从他这儿来的。
白昼之光,怎懂得夜的深沉,沉默的人爱得才最深!
⑧
失去一个人,便失去了一座城。
此时的王维已厌倦长安的生活,既然灵魂已经出窍,那么就让身体在路上吧-----王维辞掉来之不易的官职,开始巴蜀、荆襄、吴越之漫游。
轻舟江山,醉看人间百态。
闲云野鹤,踏遍千山万水。
徜徉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清空自我,一路放歌,王维卸去沉疴,心清气爽。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之以微笑,她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surprise。
公元733年,张九龄丁忧结束,不久拜相,王维上书道贺明志,被提拔为右拾遗,从八品,与十年前的太乐丞同一个级别,换句话讲,王维同志十年没升官。
只是官场如战场,波谲云诡,风云变幻。三年后恩师张九龄,唐朝最后一位名相,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刺”,贬为荆州长史。
和贬官张九龄最为亲近的王维则明升暗降,虽然升为监察御史,却总是以各种理由被派出远差、出长差。
先是以慰问军队的名义将他支到了荒远的凉州,冰凉的凉,然后又以选官的名义,将他派往岭南,岭南的最大特色好像就是贬官特别多-----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当年给友人写的送别诗,一不小心就流传了千年,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此刻的王维体会到了“被送别”的滋味,心中是别有一番感慨。
好在经过亡妻之痛的诗佛王维,灵魂已得到升华,“众生皆苦,心无惊怖,则安稳常在。”母亲教导的话语时常警醒着他,放下、不争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在凉州,王维没觉得有多凉,相反,雄浑阔远、悲凉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乃千古名句,意境雄浑,壮观千古,一轮红日横亘沙海之上,黄河九曲回肠穿梭其间,烽火台上浓烟冲宵,不由让人如临其境,“诗中有画”实非溢美之词,此句可领略一二。
几年后,王维从边塞返回长安。
只是曾经奋发有为的唐玄宗,此时已丧失了昂扬斗志,奢靡享乐,疏于国事。大权在握的李林甫,妒贤嫉能,排除异己,嚣张跋扈,大有“指鹿为马”之势。
清高恬淡的诗佛王维又怎能与之为伍。归去来兮,退隐林泉,以静制动,半隐半官,这或许是诗佛的高明之处。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象之唯美,意境之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一个高卧云林、远离尘世的隐士形象即刻呈现眼前。
再来欣赏一下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最为有名的一首: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雨初霁,如银月光下,青松如盖;山泉清冽如素练飘于山石之上。
浣纱女神,竹间嬉笑;莲叶田田,倚风摇曳,渔舟若隐若现,穿梭其中。
纵使芳华消歇又如何,这地方你值得留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
王维的隐士生活很快让另一场不期而至的“事变”给“搅和”了。
⑨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江山摇摇欲坠,洛阳、长安很快陷落。
可怜的王维扈从不及,不幸被叛军所俘,更不幸的是这安禄山本是一介武夫,大字不识一箩筐,却又附庸风雅,非得装作自己很有文化的样子,就想拿王维来作门面,借此抬高自己,非要给王维官做。
王维作为一清高文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然是不肯就范,被安禄山逼急了,先是故意吃馊饭,让自己拉肚子,接着再吃哑药,非要把自己弄残不可,目的就一个-----非暴力不合作。
可这样的“废人”,安禄山就是不肯放过,硬是给王维安排了一个所谓的官职。
不是说,人世间最幸福的事就是做爱做的事吗?对王维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逼着做官吧。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肃宗对叛军伪政府的伪官进行了清算,幸运的,王维死里逃生,原因有三:一是有诗为证,自己是身在贼营,心系大唐。
凝碧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二是王维的弟弟王缙在平叛中立有战功,愿意削减官职,为兄长赎罪。三是王维做伪官,实在是情非得已,他是不幸落入叛军之手,并非主动投降,任伪官期间也是出工不出力,更没有残害人民。
此时在朝廷任左拾遗的杜甫,也写诗“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力挺王维。
王维终是逃过一劫,后来还几番升迁,最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后人又称其“王右丞”。只是王维经此一劫,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愧疚感,他对政治的最后一丝热情也被浇灭。
⑩
晚年的王维隐居于风光秀美的辋川别墅,安禅悟道,和山水为伴,看花开花落,听蝉噪鸟鸣-------
这里有风竹秋韵: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有木蓉花开: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里有秋桂鸟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里有诗佛王维的幽怜自艾: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是诗佛王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曾经拥有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对王维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上天纵然给了王维很多,但又“公平”的让他失去了很多,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完美无缺。
王维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一生无子,30年孤独,仕途蹇塞,安史之乱后虽然侥幸逃生,但“失节”一说又让他背上骂名,为后世所谓道学家诟病,而他自己也为此抓骨挠心、痛彻心扉。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纵观历史长河,没有哪个文化大师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作为生命的个体,他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生存,王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的高人。
作为一个文化人,王维在政治上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诗、书、画、乐、佛等多种身份于一身。
他在盛唐诗坛开辟的清丽雅洁诗风,代表了“盛唐正音”,他在书、画、乐、佛等领域也都开花结果,成就斐然,论综合实力,说他是唐代诗坛第一人也不为过。
俗世有终,公元761年,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王维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从容地给家人朋友留下了书信,随后停笔坐化,连“告别”都是这么的佛系,千百年来,孰有几人?
他是佛于尘世间盛开的一朵奇葩,清新脱俗,静而益香,从未凋零-------
<终>
参考资料:
1、《王维传》夏葳 著
2、《唐代大诗人故事集诗佛•王维》
----唐代大诗人故事集编委会 著
3、《唐宋诗鉴赏辞典》 付德岷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