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据《2024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10月23日06:14:32将迎来“霜降”节气。
在中国传说里,
掌管霜雪的青女,
在青要山顶峰上,
手抚七弦琴,清音徐出,
霜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
人们目睹霜满大地便知道,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到了。
在北方,
一场清寒搅动天地,
水汽凝华为白色冰晶。
在南方,
落叶凋零,
也沾染上更深露重的寒气。
霜降的到来,
意味着秋天的谢幕,冬天的开场。
每一股寒风都会提醒你:
明天又得添衣了!
霜降过后,
草木褪尽芜杂,
却也带来了山明水净的清欢;
瓜果经历风霜,
却也会交出清甜的答卷。
一切应候而荣,
一切顺时而凋。
正如人生总在不断得到,不断失去,
无需怨念,
只需把当下好好珍惜。
“霜”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为(如下图)
上半部分是“雨”,
下半部分是树枝枯败的样子,
有人认为“霜”的下半部分像是倒写的“毛”(如下图)。
有些“霜”的金文写法(如下图)
不仅在最顶上有表示雨的笔画,
最底端有表现树枝枯败的笔画,
中间还有表现果实的笔画 。
造字本意:
低温中,接近地面的空气导致植物枯败。
说文解字有云:
丧也。成物者。从雨相声。所庄切。
霜可以令植物枯败,
又可以促进植物成熟。
正因为如此,民间亦传:
经霜的蔬果更甜。
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捕获到大量猎物
吃不完的就摆放整齐
宛如某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曾经灿烂的生命
在时光的音律中
跳完最后一支舞蹈
献礼四季
三候蜇虫咸俯
秋风萧瑟,天气愈凉
鸟倦飞而知还
虫儿懒洋洋地蜷成一团
细数夏日的记忆
苏轼说: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芙蓉花在霜降时盛开,
因此得了“霜降花”、“拒霜花”的美誉。
对于能够抵挡天地萧飒的事物,
人们总是心存敬意。
张继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晶莹的霜花,
凝聚了大地的精气神。
日久他乡变故乡,
漂泊在远方的羁旅游子,
更知人间冷暖。
杜牧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似烧非因火,
如花不待春。
看层林尽染,
霜打红叶更显秋色之美。
陆游说: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鹰击长空是喜寒霜将近,
鹳鸟清啼预示秋雨将来。
没有什么值得喟叹。
习战射
霜是“杀伐”的象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
会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
正如《春秋感精符》所记载:
“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
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吃柿子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柿子要等到霜降前后
方能完全熟透
个大皮儿薄汁又甜
吃柿子能饱你口腹、强健筋骨
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黄河以北地区,还有其他讲究来图个吉利,
老百姓会买柿子和苹果,
意思为事事平安。
赏菊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有云: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因此菊花在古代被视为“候时之草”,
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
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
赏菊饮酒,不失为秋末的一桩乐事。
赏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过后,
枫树、黄护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
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
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补霜降
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此时宜平补,
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此时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
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都很不错。
添衣保暖
霜降后天气渐冷,
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日子。
深秋时节,风大天凉。
由于此时天气多变,
气温往往骤升骤降,
霜降时节外出赏景时,
一定要注意保暖。
为何经霜的蔬果更甜美?
结霜有个重要条件:气温要逼近 0℃。
霜降后,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因此蔬菜和水果就会变甜。
当淀粉变成葡萄糖溶解在水里后,
植物体内的水不容易冻结,
也就不易被冻坏了,
因此“变甜”也是蔬果的自我保护。
植物都懂得迎接风霜,
生而为人还有什么可逃避的呢?
严歌苓在《霜降》里写道:
春天时,不知道秋天的事,
秋天来了,知道了所有的事。
随着最后一片落叶归根,
随着最后一枚硕果收藏,
一岁荣辱,到此终结。
霜降人间,
萧寂却纯净。
霜降肃杀,
我们却能迎来一段生命的成长。
愿君:
整理好心情,
添加暖衣,
心怀暖意,
从容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