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景迈山上》宣传片
一起来先睹为快↓↓↓
1951年元旦,云南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勉励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详情>>>)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王承吉/摄)
苏国文,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最后一位世袭头人苏里亚的儿子。在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中,挂满了父亲苏里亚年轻时的照片,诉说着珍贵的历史。
苏国文(张子墨/摄)
“第一张黑白照片是1950年的时候,当时他31岁,我只有七八岁。那年,我父亲参加西南少数民族参观团,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并献上景迈山的特产‘小雀嘴尖茶’。”苏国文介绍。
新中国成立之前,苏里亚被布朗族群众视为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年少时便管理25个寨子。1949年初,澜沧解放,苏里亚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民兵保卫家园。
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的各民族代表在云南宁洱红场盟誓,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此落成。
广播剧《景迈山上》录制现场
“我们二十六个民族的代表,团结一致,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剧中,苏里亚说道。
回忆起在北京、天津、上海参观时看到的繁荣景象,“路上跑着汽车,晚上开着电灯,种田能用机器……”苏里亚感慨希望未来景迈山也能修通汽车路,使用机器耕田,会过上白天黑夜都能看得见的日子。
20世纪70年代,景迈山上建立了第一所小学;改革开放以后,村里有人东奔西跑做起了茶叶生意;2002年,学生们拥有了第一块水泥球场……
2004年,做了多年扫盲工作的苏国文从县教育局退休,回到芒景村。二十载过去,父亲病重之时对他的郑重托付都已经实现。“第一,是为我们的民族办一所好学校,让后代能够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第二,把布朗族的史书写出来,不要单留在嘴上传说;第三,为我们的民族开辟一个传承文化的圣地,就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皮,目前框架基本上已经搭建,仍在不断完善中。”
景迈山(孙鲁晋/摄)
去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例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相较于世界上著名的梯田式、农庄式台地茶园,景迈山古茶林不仅历史更为悠久,其传统的林下种植方式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方式也具有鲜明特色。
苏国文表示,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当地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留和传承。“不仅保护了森林和生态,恢复了各种民族文化,比如传统节日、歌舞和文字。还培训了新的接班人,以继续弘扬布朗族的两大文化旗帜: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二是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好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给予亲切勉励。收到回信后,苏国文激动地表示,各民族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把国家建设好,把家乡建设好,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
8位写信人合影(王承吉/摄)
总台中国之声与普洱市广电局联合制作的广播剧《景迈山上》讲述了普洱地区各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故事。该剧艺术化地重现了普洱地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立起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场景,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的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广播剧共三集,将于10月1日、2日、3日在总台中国之声播出,并同步上线央视新闻、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欢迎关注收听。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普洱市广播电视局
— END —
往期回顾
国庆长假将至,惠民镇联合多部门开展景迈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编 辑:罗宗强
责 编:刘建华
监 制:李松涛
投稿邮箱:hmxdwzy@163.com
主办单位:中共惠民镇委员会
既然“在看”,那就点一下吧